衣 保 中
(吉林大学 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哈尔滨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誉,其城市化进程、农业开发、中外交涉、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抗日斗争、名人史话、档案文献等众多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不够系统,有碎片化的倾向,尚有不小的研究空间。为了系统、全面地梳理哈尔滨发展史,黄彦震、胡珀主要以近年来出版的档案史料汇编中有关哈尔滨的内容为研究基础,紧紧围绕城市的发展变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利器,汇智形成了《近代哈尔滨历史探研》,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阅读该书,发现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哈尔滨作为依托中东铁路而崛起的“速成型”城市,其近代城市历史至今只有100多年,与关内的众多古城历史研究相比,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后,史学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关于哈尔滨的历史研究,最先集中于城史纪元与地名释义。关成和的《哈尔滨考》(哈尔滨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5年)提出“‘哈尔滨’这个地名本是宋代女真语‘阿勒锦’的音转”,哈尔滨城市史当始自1097年。纪凤辉的《哈尔滨寻根》(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提出“扁状岛说”,王禹浪的《哈尔滨地名含义揭秘》(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提出“天鹅说”,三说并存,至今没有定论。
近代哈尔滨历史,需要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不在少数。两位作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以极大的学术勇气开展研究工作,全书分为“哈尔滨地区的农业开发研究”“哈尔滨与铁路交涉研究”“哈尔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研究”“日本侵华与哈尔滨解放研究”等四章,每章之下又分若干节。例如,此书第二章“哈尔滨与铁路交涉研究”分为六节,分别为:杜学瀛与清末吉林黑龙江对俄交涉、哈尔滨关道性质与哈尔滨设治时间、首任哈尔滨关道杜学瀛宦游生涯探微、义和团运动期间中俄双方围绕哈尔滨的争夺、沙俄强占拉哈苏苏与同江设治、收回市政管理权与建立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选取哈尔滨与铁路交涉的难点重点问题,展开论述。又如,第三章“哈尔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研究”分为四节,主要为:哈尔滨金融发展、哈尔滨犹太人经商理念、哈尔滨民族资本家经商理念、哈尔滨开埠前后社会风尚的变迁,就近代哈尔滨金融发展、哈尔滨犹太人、民族资本家经商理念和哈尔滨开埠前后社会风尚等进行研究。此书第一章则分为“封建土地关系的瓦解”“农产商业化与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林业和渔业的变化”三部分,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第四章则围绕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侵华日军的邮政检阅制度、日军审讯和虐待英美战俘、哈尔滨解放始末开展研究,对《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一书予以评述。全书的研究范围涉及近代哈尔滨农业史、中东铁路交涉史、近代哈尔滨经济史、哈尔滨区域社会史和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研究、哈尔滨解放研究等专题研究,门类包括专门史、专题研究和书评。
该书是吉林大学省校共建项目“日本侵华档案整理与研究”成果。吉林大学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日本侵华史、东北抗日战争史的系统研究,与吉林省档案馆合作,对日本侵华历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该书两位作者为子项目研究人员,亲身参加项目研究,充分利用了近年来吉林省出版的日本侵华档案史料——《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铁证如山2: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①》《铁证如山3: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②》(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另外还有《东北边疆档案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吉林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实录》(全60册,中国和平出版社2015年)等原始档案,立论有据,令人信服。
具体而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一节引用了《“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七三一部队”罪行铁证——特别移送·防疫档案选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实录》等档案史料汇编中的原始文献作为具体论据,强调“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日本细菌战和人体实验是自上而下、有预谋、有组织的国家犯罪。七三一部队的设立,得到了参谋本部、陆军省、关东军、陆军军医医院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裕仁天皇是知情者和支持者。细菌战是极端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表现,其本质是反人类的。人体实验违反了医生的职业伦理。天皇体制、武士道精神、耻感文化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自己制造的欺骗”。
又如,《从日本侵华期间邮政检阅档案管窥其掩盖侵略罪行的蓄意性》一节比较集中地引用《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铁证如山2: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①》《铁证如山3: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②》,以原始档案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原因在于在邮政检阅档案中有“反映日军烧杀淫掠罪行的档案,有日本军人写给日本亲友之间的信件摘录”,“有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写给日本国内友人的信件辑录”,“有中国人的通信摘录,内容反映了日军‘野兽般的暴行’”。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中央检阅部”的《通信检查月报》摘录的信件中提到了1940年哈尔滨地区物价暴涨以及对患病劳工不予医治的反人道罪行。日本军人寄给家人、友人的信中还分别写道“临汾市内中国人尸体横陈”,“刺刀刺人,就像切豆腐一样”,“所有男子都被枪杀……妇女及女孩子们的哭喊声让人于心不忍……但是一想到这是敌国的孩子……于是一狠心将其扔到火中”,“砍下中国人脑袋的时候,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但是无法忘记他们临终时痛苦的表情”,“几乎每天都在放火、抢劫、杀人”,上述这些内容均被邮政检阅人员做了删除、挖补等处理,但是在邮政检阅档案中却予以记载,令人发指、罄竹难书,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再如,《七三一部队常德细菌战和中国政府防疫叙论》一节引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细菌战资料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罪证: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史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中的部分档案文献作为论据,论述七三一部队在湖南常德开展细菌战的史实及中国政府的防疫措施。《日军审讯和虐待英美战俘》一节则重点引用了《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三件档案,考证出奉天俘虏收容所战俘的生存状况、收容所的管理制度,以及奉天地区的劳务动态。《沙俄强占拉哈苏苏与同江设治》一节利用了《东北边疆档案选辑》中有关沙俄强占拉哈苏苏土地及中俄双方多次交涉的档案文献,《杜学瀛与清末吉林黑龙江对俄交涉》《哈尔滨关道性质与哈尔滨设治时间》则分别引用《东北边疆档案选辑》《吉林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及当时的报刊,以期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近年来,东北三省学者外流严重,很多东北高校与研究院所都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而该书的两位作者都是青年同志,他们常年执着于东北地方史研究,对繁荣东北学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黄彦震教授曾是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2016年出站,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史专业博士毕业,曾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历史学科清史分支副主编,202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清朝索伦部与满洲关系研究》,是其在东北民族史领域的代表作。胡珀是哈尔滨市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处四级调研员、历史学博士,在从事哈尔滨档案资源开发的同时,深耕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研究。早在2008年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大界江畔——沿黑龙江百村历史文化行纪”课题,赴黑龙江省同江市调研,《拉哈苏苏旧海关——同江镇纪行》(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是其东北地方史领域的代表作。
两位作者对近代哈尔滨地区历史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提出哈尔滨关道是依照海关道成例设立的地方外交交涉机构,有关中东铁路及与驻哈各国领事的对外交涉是其最主要的职掌。由于哈尔滨关道没有属员,设立滨江关同知未果,只得设立滨江厅同知,作为管理哈尔滨道外行政事务的民官。1907年2月6日清廷同意设立江防同知,当为哈尔滨设治时间,是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观点。提出1926年11月1日是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的成立时间。当日,“哈尔滨特别市自治会及市政局奉长官公署训字第九十六号一并成立,委任储镇为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局长,正式就职视事,启用木质关防一颗,文曰‘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关防’”。运用参谋本部的文件(《陆满密受第一三一九》)《军令陆乙第四十一号》,证明日本裕仁天皇御笔亲批支持七三一部队,批示陆军军医学校人员到七三一部队兼职,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运用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给陆军大臣寺内寿一下达命令(《参谋本部临参密第二七一号第一》《参谋本部临参密第二七一号第三》),证明七三一部队的发展壮大是经过裕仁天皇、参谋总长、陆军大臣的层层命令,才得以实施的。运用《关作命丙第七八号》《陆满密受第一零九一号》“大陆指”证明七三一部队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另外,从邮政检阅制度的角度透视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蓄意性,角度新颖。并根据《高[岗]、陈[云]关于哈市为我全部占领致中共中央及东北局电》,明确提出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大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
该书还列有“哈尔滨近代名人史话”“近代哈尔滨重要文献汇集”两个附录,把哈尔滨近代名人杜学瀛、宋小濂、伍连德、武百祥的轶事展现给读者,将近代哈尔滨重要文献分时段予以汇集,史学界同仁研究时可做参考。限于材料的发现,哈尔滨近代名人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该书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如杜学瀛是哈尔滨地方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无论是民国初年黄维瀚撰写的《黑水先民传》,还是当代学者李兴盛编纂的《黑龙江流寓人士传记资料辑录》,乃至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版的新方志对其生平事迹的记载不是语焉不详,就是付诸阙如,以杜学瀛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也是凤毛麟角,殊为可惜。清末沙俄在中国修建中东铁路,妄图把中国东北变为“黄色俄罗斯”,对中国的主权、利权多有侵夺,而清朝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均无法改变被动局面。该书将杜学瀛置于清末吉林、黑龙江对俄交涉的事务中进行研究,探索清末边疆地区官员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教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超出了史学界以往的研究。作者总结杜学瀛在吉林铁路交涉总局的任职行为,提出一是虽然杜氏坐镇哈尔滨,直接负责与中东铁路管理局交涉,但是不论从资历还是从职权上来看,其实一定程度上只是吉林将军的属员,凡事必须向吉林将军请示汇报,与黑龙江将军衙门往来不多;二是与中东铁路当局的交涉,虽然也可算据理力争,不辱使命,但是由于中东铁路管理局之强势,往往效果不佳,一再退让;三是杜学瀛虽然在吉林任职多年,历守多地,但是毕竟是杂途出身,对外交涉乃至外交基本常识知之不多,难免被中东铁路管理局巧言蒙蔽,这对其以后担任署理哈尔滨关道道员,承担更为艰巨的交涉任务埋下隐患。
此前,将哈尔滨的历史作为整体考察的专著不多,李士良、石方、高凌的《哈尔滨史略》上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是第一部研究哈尔滨历史的专著,提纲挈领,将哈尔滨史事做出勾勒。段光达等的《东方珍珠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注重于城市历史发展与文化形态的考察。但是以上两书由于时代的局限,都没有条件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尤为重要,使用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砝码。令人欣喜的是,两位同志在参加吉林大学省校共建项目“日本侵华档案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写成此书,顺利出版,可喜可贺。
总之,该书通过微观考证,力求透视近代哈尔滨的重要地位,展示哈尔滨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过程与文化变迁,歌颂中国共产党对十四年抗战的领导与贡献,挖掘哈尔滨地方名人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哈尔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由于近代哈尔滨社会剧烈动荡,华洋杂处,局势复杂,该书也有不足之处,如对于哈尔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论述不够深入,对于日文和俄文史料利用不足,希望今后在此方面能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