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美术写生课教学的做法认识及体会

2022-03-03 01:39武晓东
新课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物象绘画美术

武晓东

(甘肃省徽县教学研究室,甘肃 徽县)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个体创造、发展创新能力成为目前的普遍倾向,以至于某些教师把学生自由自在的信手涂抹当成了创造,把学生当成了艺术教育的试验品,其结果既不利于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发展,也使学生学习水平一直处于“低幼化”的程度。正确对待写生教学,在实践中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因材施教,改进传统写生课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遵守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学原则,就能使写生教学发挥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心智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写生教学

观察力是人们洞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最根本的能力。在写生中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经过人的意志力、情感力等主观能动意识的加工,提取了客观对象具有鲜明特点的元素,最终才形成了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除了受工具影响外,还取决于一定的技能和表现形式。在绘画中,对客观物象特点的准确把握是基础,其中包含了多种知识要素,如形体比例、运动解剖、空间结构、色彩明暗、质感量感、节奏韵律等。如果丢失这些技能,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对客观对象鲜明元素提取的能力。就好比我们面对大好河山,欲满怀激情地抒发一下感情,却因文采不济而只能“望洋兴叹”。

写生活动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它不是简单的对客观物象的“复制”和“再现”,而是以基本技能为载体的情不自禁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实践证明,写生活动同样需要学生的生活常识、理性思维和新鲜感受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写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力、理解能力、个性创造力、把握形象所需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以及表现形象所需的整体—局部—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深刻理解写生教学与学生心智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高度重视写生教学环节是实现“双基”教学目标的重要思想保证。

二、科学操作,充分发挥写生教学的育人功能

诚然,我们美术教师不能用“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画得不走形”的传统思想去教学,而是要依据学生单纯、幼稚和不受现实约束的天性,在教学中积极支持他们去体验、创造和探索,保持学生的画面呈现出稚拙、变形、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解放思想,不研究对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具体写生要素的要求,给他们一味地套上条条框框,既要注意比例,又要注意透视等,让他们在极度束缚中毫无兴致地作画,这必然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那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生训练时,怎样做到既能保障儿童绘画技能的提高,又能鼓励儿童保持发散性创造活力与激情呢?那就应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观察与创作结合起来。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浅显的美术知识,比如近大远小、前遮后挡等,掌握大的比例关系,鼓励形象特征的夸张等,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有感而发;在高年级写生训练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把比例、透视、色调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不能要求过高。我们不支持学生一味地模仿成人,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观察,自发体会,用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从客观物象的多角度来进行表现,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和视野的开阔,从而使审美意识得到升华,形成既体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视觉语言新形象。使写生课发挥激发兴趣—活动体验—发挥想象—实践创新的现代教育模式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消除造型能力低幼化现象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初始阶段,虽然有着主观创造性强、装饰意识浓厚、形式丰富多样的固有特点,但由于对三维空间认识不足,从而普遍倾向于平面化。这种平面的儿童画现象出现在小学四年级以下尚可,但倘若大量出自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学生之手,那真的就只能冠名为绘画水平的“低幼化”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只有结合实际,在遵循美术学科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加强写生训练,培养与他们逻辑思维相适应的理性认知能力,逐步提升他们绘画的成熟性和空间感,从现有教材关于绘画训练缺失的局限性中走出来,探索出既能传授技能又不失保护学生求知欲的教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写生题材训练中掌握和应用一定绘画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创作性,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和谐统一。

实践证明,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既不可能以造就美术专业人才为目标,也不能使学生在自由涂抹、胡乱臆造中一笑而过。中小学现代美术教育决不能在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中荒芜。素质教育需要美术课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方面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更需要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写生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物象绘画美术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