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瑞琳
(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甘肃 临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能使学生从文章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内涵,从而对语文知识充满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情感的升华。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了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情感教育的概念和特征;其次,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审美情感教育目标以及理智情感教育目标三个方面;然后,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对的概念,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流程中,情感教育不可或缺。它是指在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创设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教学情境,有效协调和处理教学阶段学生情感和认知之间的联系,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优势,借助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与不断钻研的精神。情感教育属于现代教学的重要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广泛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特征:第一,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兴趣性特征。兴趣性特征主要指的是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学习,并且不断地发展个人的兴趣品质。而兴趣性特征体现的是与学生发展、学习任务安排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兴趣点,并不是去迎合学生自身的多元化兴趣方向。第二,成功性特征。情感教育的成功性体现出了教育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具有成功的收获和体验,能够得到尊重,并且可以进行正向的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我接纳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育中,体验成功十分重要。第三,情感教育具有审美性特征。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吸收的过程,需要体现出审美性的教育特性。情感教育需要师生双方交流和联合,共同创建成果,使双方的力量能够实现外化与现实化。第四,情感教育具有创造性特征。情感教育相对灵活,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遵循,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性质,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以情感为教育理念,全面开展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道德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以及其他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主要面向的是初中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仍然没有成熟,处于认识与发展的阶段,所以,积极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如《纪念白求恩》描述了我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对白求恩同志的精益求精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全面赞扬,体现出了一名战士具备的责任感、勇敢正义以及无私的高贵精神。学生在这类文章的熏陶下,能够认识到英雄和名人的精神价值,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成为爱国、正义以及充满责任感与同情心的人。
在情感教育中,审美情感目标主要涉及憎恨、愉快、悲伤、热情、喜悦等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文章蕴藏着不同类型的情感内涵。例如,《散步》这篇文章传递的是亲情,体现出了人在人性、亲情与生命三个峰点的愉悦旅行。很多文章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我国美好河山的喜爱,在这类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愉快的情感,能够带给学生心灵层面的陶冶,有助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
理智情感教育目标内容涉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以及求知欲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好奇心。语文教材涵盖了哲学、地理、科学以及历史等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不断拓展见识和思维,并且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内容的好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科普,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劳动成果的神奇以及人们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深入体会大自然中蕴藏的更多神秘的价值元素。
初中生智力与心理都尚未成熟,仍然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都相对较差,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添加了很多神话故事,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这些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层面的感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形成,更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自我意识较强,很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样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甚至会出现暴力现象,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阐述和表达师生之情的文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且学会尊重他人,建立信心,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语文教学的情感内容比较丰富,能够使教学更加有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全面展开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格,有效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多学科都加强了思想教育的融入,但是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学生的育人效果更加突出。很多语文课文都传递着作者的情感,这些情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不同事物的喜爱、对哲学的感悟等,有利于学生逐渐去除消极心理,从而升华个人情感,融入更多积极乐观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添加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实现情感层面的认同,并且转化为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态度。
初中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恰好是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之处。他们更加期待个人的追求与渴望可以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尊重,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满足学习需求与兴趣追求,使学生能够不断探索与研究更加深入的事物,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情感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和文章设计的技巧,达到情感传递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加强。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借助文本内容不断品味和联想,揣摩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从而创造丰富多彩的情感解读。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且受应试环境的影响较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感知整体的学习内容。语文预习是关键环节,整体性的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取强烈的情感冲击。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能够进行系统的简单认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获取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其次,学生需要在课中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有目的地对文章的优美语言、叙事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品味和分析,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语言文化中升华情感。最后,学生需要进行多元化阅读,积累阅读素材,拓宽视野,感受不同刊物和文章的潜在魅力和深入内涵,从而寻求正确的情感方向,得到心灵上的认可与思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充满兴趣,丰富课外知识,体验情感文化价值。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中的情感和优美创作思想,在字里行间感悟情感脉搏,体验情感的奔放和洒脱。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走进文本情感的空间,需要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利用精彩的导入方式,开展精彩的语文课程教学,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
每篇文章都承载着作者无限的情感,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抒情文,作者都能够利用生动的文字进行情感的表达。很多作者描述的都是自身的亲身经历,展现出对事件或者人的情感态度,这是需要学生细细品味的。在文章中,学生需要深入挖掘潜在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对一些重点词句,需要仔细品味,发现其中的情感传递。语言的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咀嚼,才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快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传递。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看出,情感教育逐渐引起了教育者的普遍重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丰富个人情感,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