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的和合文化研究

2022-03-03 05:31陈姣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庄子万物心灵

陈姣南

(苏州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很多人喜欢庄子,很大程度上是为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所吸引,在心灵深处与逍遥游思想产生共鸣。《逍遥游》被称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文学经典,逍遥游思想指的是一种旷古烁今、超越自我的奇妙文学哲理思想,可以说它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一种崇高精神境界。那么,何为逍遥游?“逍遥”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为人之游”。陈鼓应在《庄子今译今注》中曾明确写到:一个好的人必须首先要通过打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限制,而使其精神和肉体活动能够始终处于悠游自在、无牵无挂、不受任何阻碍的自由状态。庄子在他所处的历史年代,对当时动荡复杂的社会也很无奈,但他对于各种人格世界观念与价值观的取向和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追求超脱性的人生思想境界,为他留下了思想上的宝贵财富,实现了精神上的最大自由,这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指导意义。

一、逍遥游思想的时代内涵

栖身名利参半的环境,庄子释然如水。作为先秦道家的开拓人,庄子大力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的思想观点,用唯物的眼光审视世界,抨击先秦战国社会的糟粕。修真隐居的庄子以“吾日三省吾身”和自我超越的态度,深刻重构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为诸多诗词文人打上标签,同时也为现代青年学者提供了极大的自我独立及自我完善的启发。坦然而言,庄子的乘天地之正的逍遥之风并不是自我消极、自我颓废的避世态度,也不是一种恣意的不加约束的处事之道。更多的解读是,在现实环境中,物质的不满足应在精神的世界中得到发现、得到满足。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快,竞争的压力大,有许多烦恼,对于名利问题有着各不相同的态度;有的人绞尽脑汁,丢掉了底线和操守,最终受到惩罚;有的人忽略了平常的乐趣和精彩,过着令人疲倦的生活。当我们面对物欲横流、急功近利和充满竞争的社会时,用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来舒展心灵的疲惫和功利,而不至于总是随波逐流。这层意义上的坦然与豁达实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可见,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有利于我们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达到精神上的解脱。让我们在生活中学着简单,学会洒脱和自然,学会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真正的魅力,从对生活苦恼中彻底解脱出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坦然。

二、逍遥游思想中的“和合”文化

(一)发现自我,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处世的坦然

在中国思想中,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地和全面地开始了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1](P152)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更多的体现为精神上的“逍遥”,特别是在“自由”的认知上。庄子重视个人精神上的超脱,极力摆脱各种外物对精神状态的影响,努力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平和,在面对世事纷扰时,保持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庄子的逍遥与游都是动词,尚未成为名词概念,还不等同于今日所说的自由,但游与逍遥的用法确实表达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憧憬与追求。[2](P152)其核心思想表现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上:宁静致远,摆脱了尘世功名荣福利禄的重重束缚,精神上真正达到超然、超乎物外、悠尤无为、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和精神境界;在道德修养上,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承载着他独特的见解和个性的思考。

在庄子眼中,自由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常人以为改善或满足世俗的生存与物质需求就是实现了自由,实则欲望下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自由如果得不到心灵上的认同,就永远存在世事的烦恼和困惑。庄子逍遥游思想中倡导的自由就是一种处世的理想境界,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变化发展,在心灵上达到解脱,做到身心自由的极大满足。除此之外,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中还蕴含许多处世哲理,可以帮助人们从个人狭隘意识中解脱出来,摆脱名利的纠缠和牵累,过一种轻松、舒坦和随性的生活。面对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要达到内心的宁静绝非易事,如何保持一直坦然的处世态度,真正实现“心的自由”,找到精神世界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过分奢求,不盲从于欲望,同时也不刻意炫耀成就或功绩,把心放平,内心中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不要被一个庞大的“我”充斥,而是要容纳无数的、各种各样的他人。作为极为平常的一份子,“我们”的快乐和愉悦往往与他人的快乐和愉悦相伴而生,只有当我们的“心”在处世之中能够找到那种自由的尺度,发现生活的平衡点,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一切了。当一个人的心达到心安理得的时候,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这时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所以,一个人只有超脱了自我本身,把眼光放到更大的世界和更有意义的层面,才会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看清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到生命在历史层面不过是一瞬间,就会更容易接受生活中赋予的东西,即使有时候是不美好的,只要“看开了”也就“放开了”,如果心自由了,那么对于生活的牵绊也就无所谓了。逍遥游思想中的自由精神被庄子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因为它带给人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存在于大千世界中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即使在现代社会,只要把心“收拾好”,才能达到所期望的自由状态,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世事的纷扰了。

(二)认识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超越与人格的升华

庄子在自我价值的认知上已经超越了其所处时代的知识局限,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对自我价值认识的升华,达到一种理想的超然境界。庄子的人生观点也是其逍遥游思想中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要实现至人、神人、圣人的人生境界,必须有洞悉世界万物之本性,才能顺应自然规律而变化,最终寻求真实的自我。首先,至人无己中的“无己”追根溯源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的意识理念,是对自我价值的更高追求。其次,“神人无功”中的“无功”强调了不计较功名利禄,不沉迷于外界的物欲纷扰,在维持生存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得到内心的满足。最后,“圣人无名”中“无名”是希望能够尽量忘掉个人的荣辱得失,不在乎那些所谓的称赞或贬低。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庄子鄙视权贵,视名利如粪土,他是一个超越名利的人,更多的看重个人的人格和气节,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当下我们处于现代文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时代的革新伴随着思想的变化,与庄子所处时代相比,我们面对更多的纷扰和烦恼,在享受更多自由和民主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生理和心灵和压力,此时更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庄子的人生态度,守住底线,完善人格,突破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限制和束缚,坚持不被物质利益所困扰,让精神和思想都能得到应有的纯洁和自由,最大限度地摆脱外界事物带来的牵绊与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开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纯粹的精神空间,这样才不会在现实中迷失自我,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三)超越自我,达到万事万物的和合共生

从发现自我到认识自我、再到超越自我,可以明显看出庄子解决矛盾的方式是消极的,但其意义却是积极的,为人类生存指明了道路。[3]在逍遥游思想中,庄子从侧面提出意识形态同客观事物的对立性、统一性,事物存在着相对运动的状态。这一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规律实践意义的体现。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都具有和谐的本质,自然之道就是一个总和而全面的存在,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仅仅执著于孰是毋庸上,万物的和谐与平衡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在《逍遥游》中论述万物大小之辨时,用大鹏和小鸟的对比来说明事物存在的价值相对性。虽然小鸟不能像大鹏那样“奚以九万里而南为”,但它依然尽力所为,即使只是几丈的高度,它同样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境界,完成超越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三、结语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与生态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居住的环境也因为工业的污染和对自然的破坏而越来越恶劣。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承受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不去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性,就无法构建一个美丽宜居的生存环境,实现不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已经向我们传授了一种实现和谐的途径,即:只有保持一切人与物之间的相对性,恢复一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顺应世界万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才能在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庄子基于实现人类与自然界互相协调统一的观点,提出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万物和自然之间具有相对性与和谐性,是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我们保护好世界万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回归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中,才能够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理想境界。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长远和谐发展战略目光,从庄子逍遥游思想中充分汲取和谐论的观点,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构建一种基于人与自然平衡的和谐关系,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美好社会局面。虽然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对于当下社会发展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忽视其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用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积极经验指导现实社会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把和“合”的思想真正融入到时代发展中,实现事物的和谐与万事万物的平衡,构建一个人类和大自然共同的理想家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庄子万物心灵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唤醒心灵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