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明 吕 铭 刘兴亚 田 欢
测墒补灌是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的小麦节水技术,201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主推技术。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下,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意义重大,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推广的新技术。受山东农业大学和河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委托,探索小麦高产稳产条件下最佳灌溉量,于2020年9月20日安排小麦测墒补灌+微喷带补灌节水试验。现总结如下:
试验田安排在河南省长垣市佘家镇车寨村;试验田面积4亩(含保护行);土壤质地为小两合土;井水灌溉,排灌方便;土壤肥力等级中等,小麦常年亩产550 kg以上;试验田整地秸秆全部还田,深耕整地;供试小麦品种周32,2020年10月18日播种,采用机械等行距条播,亩播量12.5 kg。
试验设计分为传统灌溉处理为W对照,W70、W75为按仪表出水量进行小麦测墒补灌处理;补灌时期有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量由各处理目标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设保护行。每个处理面积479.6 m2,为大区试验,共3个处理,不设重复。
(一)挖剖面测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
根据试验要求, 播种前需要测定各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田间取样于2020年10月3日进行,按试验要求人工挖取土样,按测定步骤得出结果,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播种前试验田各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容重表
(二)补灌前测墒
播种期补灌前于2020年 10 月 17 日用烘干法测定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见表2);按试验要求分别在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用仪器法测定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见表3),仪器采集的数据为体积含水量,需换算为质量含水量才能计算灌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试验要求,如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目标相对含水量(70%或75%),不需补灌;如低于目标相对含水量(70%或75%),需补灌至目标相对含水量(70%或75%)。由表3可知,播种期W70相对含水量74.93%和W75相对含水量75.79%均高于目标相对含水量,所以不用补灌;开花期W70相对含水量70.58%和W75相对含水量76.03%均高于目标相对含水量,所以也不用补灌;拔节期墒情不足,需补灌。
表3 仪器法测定0~40 cm土层补灌前土壤含水量 (%)
(三)拔节期补灌
补灌水量(m3/亩)=20/3 aH(B1-B2) (公式3)
式中a为测墒土层土壤平均容重(g/cm3),本试验田0~40 cm土层平均容重(a)为1.61g/cm3;H为测墒土层深度(cm),本试验田(H)为40 cm;B1为目标土壤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目标相对含水量),本试验田目标土壤质量含水量(B1)为[0.2464(田间持水量)×0.70(目标相对含水量)]和[0.2464(田间持水量)×0.75(目标相对含水量)];B2为灌溉前土壤质量含水量,由表4本试验田(B2)为0.1770/1.61=0.1099和0.1870/1.61=0.1161。带入公式计算如下:
表4 烘干法测定成熟期各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 (%)
W70每 亩 补 灌 水 量 为:20/3×1.61×40×(0.2464×0.70-0.1099)=26.87(m³/亩)。
W75每 亩 补 灌 水 量 为:20/3×1.61×40×(0.2464×0.75-0.1161)=29.50(m³/亩)。
(四)试验显示
小麦各生育期调查无明显差别。
(一)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期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实收小区亩产W对照、W70、W75分别为612kg/亩、610kg/亩、614kg/亩。
(二)成熟期土壤质量含水量(见表4)
(三)水分利用率
1.各生育期灌水量。按试验要求,分别在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测墒,结果只有拔节期墒情不足需要补灌,补灌量W70处理26.87 m³/亩,补灌量W75处理29.50 m³/亩,传统灌溉(W对照)为40.6 m³/亩(水表实际测定数)。
2.土壤贮水消耗量。小麦全生育期土壤贮水消耗量(mm)=10×r×h×(θ1-θ2) (公式4)
式中:10为换算系数,r为土壤容量,h为土层厚度,θ1为播种前土壤质量质量含水量,θ2为成熟期土壤质量质量含水量。小麦全生育期0~20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mm)=10×(0~20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200×(播种期灌水前0~200cm土层平均质量含水量-成熟期0~200cm土层平均质量含水量,将前文所得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计算结果如下:
传统灌溉(W对照)=10×1.61×200×(0.1832-0.0951)=283.7 mm
W70=10×1.61×200×(0.1832-0.1158)=217.0 mm
W75=10×1.61×200×(0.1832-0.1195)=205.1mm
3.小麦生育期总降水量:99.4mm
4.麦田耗水量,麦田水分利用率(见表5)
表5 麦田耗水量、实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麦田耗水量(mm)=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水量(mm)+小麦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小麦全生育期土壤贮水消耗量(mm) (公式5)
补灌水量的单位由m³换算为mm的方法:每m³相当于1.5 mm。
水分利用效率(kg/亩/mm)=籽粒产量(kg/亩)/麦田耗水量(mm) (公式6)
(一)W对照常规亩产612kg,W70亩产610kg,W75亩产614.5kg,在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W70、W75的水分利用率高于W对照常规,W75高于W70常规,测墒+微喷带节水灌溉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二)由于测墒补灌实际操作计算烦琐,在实际生产中探索分土壤类型、分高中低产田,分不同灌溉方式的大面积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给出较大范围的指导数据,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改进灌溉器具的开发应用,摸索大范围农田使用方法,达到节水稳产增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