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商的发展历程与转型之困*
——基于华沙中国城的田野调查

2022-03-03 07:54王弘毅许致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华沙华商波兰

王弘毅,许致军,徐 刚

(1.北京外国语大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89;2.天津理工大学 一带一路中东欧研究院,天津 300084;3.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 100007)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述评

自2004年加入欧盟和《申根协定》之后,得益于便利的地理位置和较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波兰逐渐受到海外华商的青睐。其中,被誉为“欧洲义乌”的华沙中国城逐步发展成为波兰乃至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同样,华沙中国城也是波兰中国移民最集中的聚居社区。目前,中国移民是波兰第七大少数族群,排在乌克兰人、德国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越南人和意大利人之后。[1]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在波中国人数量达到12160人。①据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介绍,截至2020年3月,在波兰的中国公民有三大群体:中资企业人员、留学生、华侨,总共12160人,其中中资企业人员860人,留学生1300人,华侨1万人。而1989年底,波兰仅有617位中国人。[2]此后,从1989到2009年的20年间,在波中国人数量增长了将近5倍。②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访谈资料所得。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出之后,在波中国移民数量迎来了第二个增长高峰。仅从2014年1月到2016年7月,在波中国移民数量就增长约25%,仅次于乌克兰人61%的增长率。[3]那么,快速增长的波兰中国移民群体主要来自哪里?他们从事什么活动或行业?这一群体的现实境遇如何,以及有何利益诉求?探讨这些话题,对于准确把握波兰乃至中东欧地区的中国移民真实状况以及政府有效保护在波华商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该议题的介绍和研究并不多。2011年,李明欢教授对2008年波兰中国移民数据进行了整理。[4]2014年,李明欢教授又将波兰的数据更新到了2011年。[5]从这两份研究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关注的主要是西欧国家,对波兰着墨甚少。张慧等利用实地观察和个案深入访谈方法,对在波中国移民群体的演变趋势、移民目标及其移民动因进行了讨论。[6]事实上,在波中国移民近一半都聚集在华沙中国城,他们的来波动机、目标和生活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该文在具体的访谈案例引证上,仅仅提及一位来自华沙中国城的移民个案,很难有效反映这一群体的真实状况。冯萍的研究也存在案例样本较少的问题,她对在波中国移民的几个移民阶段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但仅仅选取了4个案例。[7]此外,有学者曾指出,当前欧洲华侨华人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欧洲国家多、语言杂、资料散,尤其是关于英、法、德之外欧洲小语种国家的资料非常缺乏。[8]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内学界对波兰乃至中东欧华侨华人研究较为不足的原因。

同样,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也不多。波兰雅盖隆大学学者乔安娜·沃登加(Joanna Wardęga)着重梳理和分析了波兰中国移民的发展历程、各省分布情况、移民类型和动机以及未来去向,并指出2012年前后从事国际批发贸易的中国人占在波工作中国移民的70%。[9]此外,波兰华沙大学移民研究中心克日什托夫·卡尔达斯维奇(Krzysztof Kardaszewicz)研究员通过一个简短的华商个案,描述了金融危机之后华沙中国城开始面临的转型之困,但未开展实地调查研究。[10]基于此,本文将以波兰乃至中东欧地区最大的中国移民社区——华沙中国城为例,充分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在波华商的发展历程、现实境况和转型之困,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和相关智库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目前,有关华沙中国城的公开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有限,调研涉及的对象也较为庞杂。由于田野调查法可以搜集原始数据,[11]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讨论,课题组决定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华沙中国城开展追踪性调研。

(一)研究假设

课题组最早到访华沙中国城的时间是2019年8月底,初次调研以了解背景资料、实地感受与观察,并与多名商户代表和华商组织进行群体性访谈为主,尤其是与“波兰华人青年联合会”(以下简称“青联会”)进行了初步接触,对华沙中国城有了初步认识,为接下来为期5个月的调研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此后,课题组又在“青联会”的邀请下实地参与了辽宁省企业代表团和福建省商会与华沙中国城项目合作的内部座谈会,加深了对华沙中国城产业模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就华沙中国城的经营现状与困境提出了若干假设:

假设1:文化水平、语言能力、思维模式对在波华商的扩大经营和产业升级有较大制约;

假设2:华侨华人组织和商会对在波华商的集体利益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假设3:波兰政府的税务政策和中波关系对在波华商具有一定的影响;

假设4:在波华商传统批发贸易模式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

假设5:在波华商的社会融入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未来去向具有较强关联。

(二)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观察和假设,在具体的调研方法上,课题组决定增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助于从少数人那里了解到深入详细的信息,问卷调查法则有利于从较大群体中掌握少量基本信息。[12]问卷调查可以对访谈研究获取的数据起到有效的补充,使调研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得到加强。为了保证访谈对象选取的科学性,本研究遵循抽样中的“异质性原则”和“最大差异化原则”。从整体上而言,虽然华沙中国城的绝大多数商户都从事国际批发贸易生意,但他们在经营门类、进货、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的异质性可见一斑。

考虑到不同经营门类的差别和代际差异(老一代和新一代),课题组共选取12位访谈对象,并对12位华商代表逐个进行了编号,分别为R1—R12。访谈对象覆盖了华沙中国城的所有主要经营门类,包括商会平台服务(R1)、女装(R2)、鞋子(R3)、童装(R4)、证件业务办理和娱乐(R5)、仓储(R6)、窗帘(R7)、床上用品(R8)、小商品(R9)、灯具和培训服务(R10)、牛仔(R11)、法律事务咨询(R12)等。同时,他们也都是行业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曾在华沙中国城开业之后成功转型的华商代表,长期为商户提供法律和会计事务服务的代表,华商协会、华侨华人社团组织的负责人,以及覆盖主要门类的商户代表。同时,问卷调查在问卷星平台进行,共回收有效电子问卷81份,其中男性占83%,女性占17%;94%持中国护照,6%持海外护照。其他数据将在下文论述中予以引注。

(三)访谈纲要

为了验证以上假设,本研究拟定了以下访谈提纲:

问题1:目前的文化水平、语言程度、护照身份、来波年份和动因,以及主要经营的商品门类;

问题2:批发贸易的进口渠道、销售渠道和销售目的地;

问题3:目前经营状况如何,利润增长还是下降?如果增长的话,是什么因素促进了增长?如果下降的话,什么因素导致了下降?

问题4:近年来遭遇的困境有哪些?又是如何应对的?

问题5: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对华商是机遇还是挑战?

问题6:对行业的未来持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以及未来1~3年左右有何经营计划?

问题7:中国的相关政策或者大使馆是否可以在助力华商的产业转型或升级中发挥作用?另有什么建议或诉求?

三、华沙中国城的发展历程

在波兰的贸易行业中,亚裔商人规模达到数万人,尤以中国人和越南人居多,此外还有印度人、土耳其人、韩国人、蒙古人、菲律宾人和印尼人等,他们主要聚集在华沙近郊的几个大型商贸批发中心。这些批发中心主要由中国人、越南人和土耳其人投资建立,相互毗邻。其中,华沙中国城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个。

(一)行业概况与发展背景

华沙中国城的华商主要经营鞋袜、服装、床上用品、电子产品、皮革制品、内衣和小商品等种类。根据华沙中国城集团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在此从事外贸的华商注册公司(商户)有450家左右。经实地调研得知,平均每家商户约有5人,雇佣员工3人左右,再加上一些专门从事配套服务业的华商,驻扎在该处的中国移民数量大约为3600~4000人。这些华商主要来自浙江、福建、河北三省,其中浙江籍华商接近80%(见图1),尤以青田县居多。

图1 华沙中国城华商籍贯分布

华沙中国城的发展与中东欧地区中国移民的奋斗轨迹基本同步。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地区的中国移民增长主要沿着以下几条路线:第一,从俄罗斯进入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二,从匈牙利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中东欧其他国家;第三,从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入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备受中国人欢迎的原因是三国对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员签证要求较低。[13]东欧剧变后中东欧新市场的兴起,加上中匈免签条约的便利,对大批华商产生巨大吸引力。[14]

1989年波兰转轨之初,国内物资非常匮乏,一批来自中国的华商聚集在华沙露天的大市场①华沙“大市场”(波兰语:Jarmarku Europa Stadion X-Lecia),由若干露天摊位组成,占地面积32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使用,初期只是波兰和苏联商人在此经营。其中60%的摊位都是批发贸易,主要经营服装、鞋、化妆品等。很多事业有成的旅波华商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后因国家体育馆建设需要以及波兰市场管理正规化,从2009年起,此处的华商多数转移到了华沙中国城。参见:波兰华人资讯网:“如何去华沙大市场(Stadion)”,2009年10月3日,http://www.plchinese.com/thread-23453-1-1.html,2020年4月6日浏览。做批发生意。那时的中国进口货物价格非常低廉,基本不愁卖。1994年广东粤海集团在华沙近郊乌尔卡·科索斯卡(Wólka Kosowska)地区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了华沙中国城(简称GD),①据被访者R10介绍,简称GD与广东名称有关,由于华沙中国城是广东粤海集团的投资项目,故取名为广东二字的首字母。最初只有一个商业楼。据被访者R1讲述,华沙中国城建立伊始,大量商铺长期空置,仅有20多个外贸公司在此经营,且大多是国营公派企业。

2002年,温州商人金建敏等合资收购了华沙中国城,但GD的简称仍然得到保留。此后,华沙中国城迎来了新的机遇期。金建敏出资对商城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并以平均每年2500万美元的投入规模对市场进行扩建。[15]经过连续多年的扩建,华沙中国城现已成为中东欧地区最大的亚洲商品分拨中心,占地30公顷,商业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已超过1.1亿欧元,共有6座商楼、3个仓库楼和一个招待所。[16]为方便采购商批发业务,中心商楼按照产品种类分区,同时设有外币兑换处、会计事务所、餐厅、食品店、邮局、银行等服务机构。华沙中国城产品款式、档次多样,为采购商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供货对象既有遍布波兰全国及周边国家的批发点、连锁店,也包括地市、乡镇的个体商店。[17]

(二)主要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华沙中国城规模的不断扩大离不开入驻商户的迅猛增长。根据访谈得知,华沙中国城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4—2003年的起步时期。华沙中国城的主要商户大多是国营企业派驻,少量商户从华沙大市场转移过来。例如,受访者R12和R8分别来自河北唐山和浙江温州,以国企外派身份于1992年和1995年来到波兰。之后,他们看中了波兰以及周边国家的市场机会,长居创业,赚取了第一桶金。据R12回忆,他大概是东欧剧变后第一批来到波兰的中国人,见证了华沙中国城的投资和落地。1993—1995年,华沙中国城的商品供不应求,可以说“来啥货,卖啥货”,根本不愁卖。一位同一时期在意大利的华商受访时同样指出:“只要开店就没有不赚钱的”。[18]尽管如此,当时在波兰的中国人比西欧国家以及匈牙利都少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20世纪90年代的波兰批发市场主要被越南和亚美尼亚商人占据,华商在此面临激烈的竞争;二是相对严格的移民政策成为严重的阻碍因素;三是波兰政府对中国移民的不友好态度;四是这一时期中国在波兰的直接投资比重非常低。[19]

第二阶段是2004—2011年的急剧扩张期。问卷调查显示,华商来波年份多数在2005—2011年之间,占比约为52.50%(见图2)。波兰的统计数据与此基本吻合,自2006年起,中国逐渐成为了波兰最重要的亚洲地区移民来源国。[2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波兰在2004年成为第一批加入欧盟和申根区的中东欧国家,区位优势迅速凸显,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欧盟内部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吸引了大批本来在其他中东欧国家从事批发贸易的华商转移到波兰。②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成千上万的华商涌入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开辟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但由于波兰始终坚持严格的签证制度,在这波新移民浪潮中进入波兰境内的中国商贩并不多。而在剧变之前,旅居波兰的中国人以高校留学生和技术人员为主,仅有300人左右。参见:张行、胡亚丽:“波兰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中国网,2015年11月19日,http://fangtan.china.com.cn/2015-11/19/content_37107246.htm,2020年3月20日浏览。另一方面,华沙中国城的改革之举,尤其是重视招商服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被访者R4介绍,为了招商引资,2004—2006年,华沙中国城总经理甚至亲自到机场接机并宴请前来考察的商人。在所有访谈对象中,最早来到波兰的华商是在1995年,人数增长的拐点在2004年前后。这时正值波兰加入欧盟前后,在波兰建立中转市场,既可以作为进军西欧的跳板,又可兼顾中东欧市场。这一阶段进入波兰的华商绝大多数都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东欧地区,如波黑①受访者R2、R11于2007年在波黑做批发生意,2013年一同来到波兰;R7于2001年来到波黑,2011年辗转来到波兰。、匈牙利②受访者R1、R3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先到匈牙利,后辗转来到波兰。、西班牙和罗马尼亚③受访者R6于1996年先后在罗马尼亚、西班牙做生意,之后于2009年来到波兰。。

图2 华沙中国城商户在波兰的创业起步时间分布

第三阶段是2012年及之后的稳定增长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西欧国家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时,波兰却保持了持续性经济增长。另外,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出后,波兰的市场前景受到更多关注,自中东欧其他国家和从中国国内直接来波从事批发贸易的华商数量骤然上升,且这一时期的新生力量主要来自国内。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来看,约42.5%的华沙中国城华商都是在2012年及之后来到波兰的。

四、华沙中国城商户的转型之困

经过多年的积累,华沙中国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成功转型至房地产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但批发贸易仍是华商从事的主要行业。大量受访华商表示,其低附加值的走量批发模式,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

(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华商以强大的“中国制造”能力,早期抢占了市场先机。然而,近些年来,来自波兰、越南和土耳其的商人陆续进入到批发贸易行业,有的甚至绕开华商直接从中国义乌进货,导致竞争加剧。受访者R9曾经是一名公务员,2013年随爱人来到波兰下海经商,目前主要从事各种日常首饰、创意礼品等小商品批发。在进驻华沙中国城之前,R9主要在波兰乡下做零售店业务,目前仍在波兹南有一家880平米的大型零售超市。然而,R9表示,他们的一些老客户慢慢摸索到了门路,开始直接从中国进货,波兰华商的整体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受访者R4的表述同R9类似。R4已在波兰深耕14年之久,在华沙中国城有两个较大的服装类门店,但因为来自意大利④意大利货主要来自普拉托华人商城,这里不仅是意大利华人密度最大的地区,而且也是全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普拉托华人轻纺业是旅意华人经济体量的重要支撑。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普拉托华人服装产值下滑明显,当地“华人制造”出现20年来的首次萎缩,让意大利人也十分关注。参见:中国侨网:“意大利普拉托华人移民占当地外籍移民半数以上”,2020年1月13日,http://www.chinaqw.com/hqhr/2020/01-13/242685.shtml,2020年3月25日浏览。的同类竞争产品越来越多,加上国内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现在市场销路不断变窄,甚至连原有的波兰客户也在不断流失。华沙中国城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批发商业模式逐渐显露衰落态势。[21]大约两年前他们公司的童装销售市场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而当下的销售渠道则主要变成了内销波兰。原因是先前从华沙中国城进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商人都想逃避波兰的税收,以不开具发票的方式确保产品在本国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利润空间。但随着波兰市场监管和税务政策日益严格,这种操作方式极易“引火上身”,遭到重罚。受访者R2、R7、R11、R9也表示存在这种现象。问卷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48.75%的受访者认为同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大,47.50%的受访者认为生产成本不断在上升(见图3)。

图3 华沙中国城商户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

(二)融入主流社会比较困难

语言和文化素养对波兰华商融入波兰的主流社会具有直接影响。由于地理位置远离市区,以华沙中国城为核心圈的华商及其家属已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移民社区,难以融入波兰主流社会。因此,华沙中国城的商品很难进入波兰的主流大型购物广场、零售超市,也难以树立品牌标识、提高商品附加值,更难以得到波兰社会的认可。

经课题组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华沙中国城商户的社交范围几乎都局限在城内这个较为封闭的中国人圈子里。除了较长假期的出游访友之外,他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居住大都在华沙中国城附近,附近开设的中餐馆、棋牌室、KTV等配套服务店面更加促成了一个独立于华沙之外的“华人圈”。与此同时,虽然近半数的华商已经在此生活了10年以上,但80%以上的华商波兰语水平仅可应付与生意相关的简单对话。

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看,华沙中国城华商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80%以上的华商学历都在高中以下。虽然在批发贸易行业里,就基本的商业模式和具体操作来看,经验位居首位,学历的门槛并不重要,但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华商的转型之路已经严重受到语言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制约。

在12位受访者中,仅有3人学历在本科以上,他们的波兰语水平要高于文化水平较低者。受访者R12于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俄语系,后外派到波兰并参加了波兰语培训,之后20多年一直留在波兰创业,现精通波兰语,主要为华商提供法律和会计事务咨询业务。受访者R1大学本科毕业之后于1995年来到波兰,可以熟练使用波兰语。他在中国城先做过批发贸易,承包过中国饭店,之后又与外商合作创立了合资公司。目前,除合资公司之外,他还通过商会平台整合资源,从事咨询、培训、会展等相关服务业工作。受访者R10本科毕业之后,曾在波兰大学修读波兰语和欧盟相关法律知识,因而不仅具备了波兰语交流能力,也精通波兰及欧盟的相关法律。目前,R10除了在华沙中国城拥有自己的商铺之外,其业务范围还涉及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行业。与以上3位语言和文化素养兼备的受访者相比,其他9位受访者的波兰语能力仅在基本交流层次,有几位受访者甚至完全不能交流。而在调研中可以发现,转行做服务业的华商基本上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水平。

(三)税务稽查不断趋紧

由于少数华商曾有利用法律空隙,游走在“灰色”经营边缘的行为,导致这一群体被推上了税务稽查的“风口浪尖”。事实上,这一问题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存在。①据报道,自2017年10月起,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俄罗斯等国海关、税务等机构相继开展大规模专项执法行动,大批华商店铺被清查,损失惨重。而在非洲、中东等地区,有关国家对非法居留、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问题的打击力度也逐年加大,“中国商城被查抄”等新闻屡见不鲜。参见:环球网:“外交部:全球正清扫‘灰色’华商 转型升级待何时”,2018年2月4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421924800549758&wfr=spider&for=pc,2021年1月18日浏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约79%的受访者认为波兰税务政策是当前华商面临的主要难题(见图3)。从波兰华商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过去较长时间段里,华沙中国城存在的灰色经营模式为小微企业带来了暴利,帮助华商积累了原始资金。据受访者R12回忆,20世纪90年代波兰走上经济转轨道路后,市场经历了较长的混乱无序时期,政府部门受贿现象严重,在客观上助推了这种灰色经济的发展。据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发布的信息,波兰税务部门对华沙中国城的突击性税务稽查从2017年年底就已经开始了,其重点是稽查商业行为中的偷税漏税问题,对华沙中国城的营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22]

受访者R2和R11指出,波兰的税务政策一直在变,就连波兰人也较难适应。他们认为,这与波兰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负担加重有关,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聚拢税收、提高财政收入。R7认为,近两年波兰税务部门对华沙中国城税务政策不断趋紧,一方面与长期以来华商税务操作不合规的积弊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波兰财政负担加重,以及当前执政党对华不友好态度相关。R7还表示,自从2015年波兰政府换届之后,华商与前任政府原有的沟通渠道以及关系中断,遭受的税务打击力度格外强烈。2019年末,波兰税务部门经常开展税务突击检查,“矛头”似乎直指华沙中国城。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受访者R2、R4、R10和R11,他们一致认为在此之前波兰税务执法人员来检查时会对不合规问题逐条清晰指出,也会提前致函商户。然而,现在执法人员经常“无故找茬”,有时甚至要求翻数年前的财务旧账。只要商户遭到检查,则罚款不可避免。因此,华沙中国城的商户只要看到执法人员到来,就关门停业,但最终也难逃处罚。据受访者介绍,这些执法人员开具每笔罚单都会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这或许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四)家族经营模式暴露一定的弊端

“华人的奋斗史堪称一部家族奋斗史,欧洲的华人经济普遍存在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23]多数批发商仍旧是一种放大版的“家庭作坊”,即以经营者的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盈利方面具有明显的短视性。[24]华沙中国城的华商也具有这样的共性。同时,在12位受访者中,除R1、R6、R10、R12等少数商户计划长期留在波兰或已经定居波兰之外,其他8位在访谈中都表示在波兰只是为了做生意赚钱,没有留下的长远打算。多数华商没有在波兰长久扎根并打入主流社会或主流市场的长远规划。其背后原因除语言方面的不足、文化素养的欠缺外,还有家族企业模式的掣肘。

受访者R2和R11表示,计划再赚几年钱之后回中国。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他们对祖国也有浓烈的文化认同和故土情怀;另一方面在波兰始终感觉是寄人篱下,无法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即使受访者R6在华沙的“仓储——批发——零售”一条龙产业做得有声有色,但被问及未来打算时,他表示赚钱之后还是会回国定居。与R6形成对比的是R7,其生意逐渐惨淡,对未来较为悲观,表示一旦经营困难就回国发展。受访者R9认为,由于自己的波兰语水平有限,很难将商品打入波兰的主流消费商场或购物广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公司是家族经营模式,自己当老板,老婆、亲戚或同乡在公司做帮手,还雇用了几个波兰员工。在谈及制约发展的原因时,R9强调家族模式使得融资和风险投资都存在一定掣肘。所以有研究指出,波兰的中国移民中,处在中国城的华商没有一家可以用到风险投资、金融投资,最多就是传统的贷款。[25]华沙中国城从事批发贸易的华商大多是家族企业模式,这或许是他们共同的弊端之一。

五、华沙中国城华商的未来前景

从调查问卷可见,大多数受访者对华沙中国城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持乐观态度的占比不到四分之一。①数据来自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他们认为,传统的批发贸易可替代性太强,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波兰税务部门的干扰,促使他们不得不做出转变,迈向多元化和正规化经营成为必由之路。同时,华商也深感维持良好经营和成功实现转型并非易事,普遍希望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

在华沙中国城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里,走量式批发一直是绝大多数华商盈利的主要模式。在此期间,也有少数华商尝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通零售业务,但终究因“量少利薄”、耗费精力大而放弃。也有一些华商将零售业务扩展到波兰二三线城市的实体零售超市,但由于波兰本地商人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业务不断受到挤压。因此,探索出多元化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至关重要。未来,华商应该注重产品升级,减少中间环节,延伸产品线,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建设之路,这样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立于不败之地。[26]

从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华沙中国城75%以上的商户面临着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困境,但也有25%的商户能够逆势而上,走出了一条从“工厂到贴牌销售”的品牌化模式。被称为“鞋子大王”的受访者R3即是一个例证。R3来自福建莆田,1997年先到匈牙利,随后跟堂哥来到波兰华沙中国城经营鞋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R3逐渐摸索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经营理念。他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鞋子加工厂,也在欧盟注册了产品商标,由“粗放型”生产逐渐转向“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产品在波兰和其他欧盟国家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上升,除了内销波兰市场之外,也在波罗的海三国和德国拥有重要市场。创业经历和经营理念相似的还有受访者R8,他来自浙江温州,于1999年以外派身份来到波兰,凭着在床上用品领域创业多年的敏锐嗅觉,在波兰开拓了新市场。与R3相似的是,R8格外注重产品的供货渠道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拥有自己的工厂和商标。其货物销售渠道相比大多数商户而言更加灵活多元,除波兰之外,还销往英国、德国、立陶宛、芬兰、法国、荷兰和中东欧其他国家。

(二)迈向合规化势在必行

非正规经济利用了制度监管的漏洞,但那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往往经不起严格审查。[27]近年来,波兰等欧盟国家加大贸易保护和市场监管整顿力度,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税务执法更趋严格,“灰色”经营空间越来越小。根据课题组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来看,华沙中国城的绝大多数华商都能正视过去存在的不合规经营行为,并且意识到遵守当地税务政策的重要性。自2017年税务大检查之后,他们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经营道路,但由于过去留存的手续不齐全等问题,仍然时不时会被“翻旧账”并遭处罚。受访者R2和R11认为,未来的经营必须越来越正规化,遵守波兰方面的相关要求。不过,他们也表示,波兰税务部门的执法行为、稽查频率和处罚力度,似乎对中国人表现出了一种固有的偏见,尤其是本届新政府上台之后有变本加厉之势,使得华商觉得即使再规范税务也没有用,因而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忧虑。

调研发现,经营状况向好发展的商户在税务问题上反倒处变不惊,因为在他们看来,合理合法纳税是长远经营之道,在扩展业务、销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款式新颖度等方面多下功夫,才是批发贸易的制胜之基。受访者R8就是这类商户的典型代表。R8独闯波兰从事批发贸易已经超过20年,在问及如何看待波兰的税务大检查时,他坦言“临危不惧”。R8表示,当税务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时,几乎华沙中国城所有的店铺都选择“关门大吉”,而他的店铺却从来不关。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每一笔货物进出都有发票,一张不缺,经得起检查。但是,有一次税务执法人员对其公司发票一番彻查之后未发现问题,于是又提出检查仓库货物,最终以存在多余库存的“莫须有”理由进行处罚。R3也是在面临税务大检查时少数坚持营业的商户之一。在他看来,只要按照波兰的税务政策正常正规纳税,就不怕税务稽查。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合法合规经营至关重要,侥幸心理无法应对税务等其他检查;但也暴露了波兰税务部门对华商的刻板印象,以及执法过程中的乱作为现象。

(三)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自2017年华沙中国城税务稽查频繁发生以来,在波华商的切身利益频繁受损。我驻波兰大使馆广泛收集华商的意见之后,积极组织在波华商与波兰税务部门之间就税务稽查工作进行调解。但直至2019年末,波兰税务部门围剿式的突击检查仍然经常发生。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华商普遍对此深感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未来的不正当税务稽查。大多数华商表示,从2017年之后就逐渐走向了合规化经营,遵守波兰的税务政策,旨在扭转以往的灰色经营方式,但税务部门的刻板印象和波兰的灰色清关仍然让华商们无所适从。

据一位受访者在问卷调查中透露:“现阶段波兰税警、边防海关等不透明执法对华沙中国城的引资环境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前景堪忧。波兰税收混乱并不仅仅体现在批发一个环节,而是从清关开始一直到终端零售客户都存在逃税的灰色默契。然而,这些灰色收入并没有进入商人的口袋,而是进入了波兰某些利益集团的口袋,但承担压力和风险的却是批发商。”

在关于具体利益诉求和迫切需要得到帮助的调查中,认为当前最需要使馆介入与支持的华商比例最高,为40.00%;其次是对于波兰和欧盟法律知识的培训,占32.50%(见图4)。

图4 波兰华商迫切需要得到的帮助

六、结语

华人商城是中国商品国际营销网络的重要结点,是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交往的直接场所,是相关国家从政界、商界、媒体到普通民众都关注的对象,因此,无论商城从业者的主观意愿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华人商城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形象”在海外的集中展示窗口。[28]华侨华人身居海外,十分熟悉所在国的社情民意、风土习俗和营商法规。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常年定居波兰的华商对所在国的营商环境具有深度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又积攒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因此,波兰华商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促进中波交流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回溯中铁进军欧洲、折戟波兰的A2高速公路事件,除了中铁错误估算报价之外,其对波兰国情地貌、风土人情缺乏足够的在地经验和知识也是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①该观点来自受访者R12,该受访者曾是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的参与者和经历者之一。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波兰的华侨华人日益成为推动中波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目前,在波注册的大中型中资企业达19家,在分布上以华沙中国城最为集中。②据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华沙中国城时常被看作一个集团整体而作为在波中资企业进行统计,事实上在这里的商户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注册公司,按此统计华沙中国城的注册华商企业超过400家。随着在波华商数量的快速增长,华商的各项利益保护以及未来发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从微观个体视角来看,每一个在波华商都是中国国民素质和形象的一个侧面,将间接塑造波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旅居波兰长达50年的华人女作家胡佩方不喝牛奶、不爱吃西餐,却早已融入波兰的主流社会。正如她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指出的:“华人不是只有被同化,才能融入当地社会,而是要自尊自爱。只要你不偷税漏税,人家就不会歧视你……我们谁都没有权利给中国丢脸。”[29]虽然对华商的歧视性看法和做法与波兰本国官僚腐败和程序不透明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华商长期存在灰色经营,以至于偷税漏税的标签一时难以去除。因此,对于在波华商而言,当前亟待调整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合规化、树立良好的中国(人)形象,主动转变思维、积极融入波兰社会,在合法经营的同时为波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宏观视角而言,波兰华商的发展历程和转型困境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在海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传统意义的输出“廉价货”到“质优价廉”,再到如何走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化”发展道路,这是当前从事贸易批发的波兰华商,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华商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应对以上困境,除了波兰华商自身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品牌建设之路和规范经营之外,也需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及驻外机构加强与华沙中国城华商的紧密沟通,帮助华商积极转变思路并提高维权能力,为维护华商正当权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注释]

[1] Wardęga Joanna, “Chińczycy w Polsce-Niewidoczna Mniejszość”,Studia Migracyjne-Przegląd Polonijny, nr.164,2017, s.121-123.

[2] A. Grzymała-Kazłowska, K. Iglicka, E. Jaźwińska, P. Kaczmarczyk, E. Kępińska, M. Okólski, A. Weinar,Wpływ Migracji Zagranicznych w Warszawie na Sytuację na Społecznym Rynku Pracy, Warszawa: Instytut Studiów Społecznych, Uniwersytet Warszawski, Seria: Prace Migracyjne, nr 44, 2002, s.118.

[3] Urząd do spraw Cudzoziemców,“Dane Liczbowe Dotyczące Postępowań Prowadzonych Wobec Cudzoziemców w Pierwszej Połowie 2016 Roku”, 2016, https://udsc.gov.pl/en/, 2020年1月20日浏览。

[4] 李明欢:《国际移民大趋势与海外侨情新变化》,丘进等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5] 李明欢:《21世纪初欧洲华侨华人人口构成概览》,贾益民等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0页。

[6][21][25]张慧、Krzysztof Kardaszewicz:《“一带一路”与波兰中国移民的演变趋势研究》,《人口研究》2018年第3期。

[7] Feng Ping, “Chinese Migrations in Poland”,Pol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 No.1, 2018, pp.162-178.

[8] 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研究70年》,《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

[9] Wardęga Joanna, “Chińczycy w Polsce-Niewidoczna Mniejszość”,Studia Migracyjne-Przegląd Polonijny, nr.164,2017, s.121-136.

[10] Krzysztof Kardaszewicz, “Migrant Ties and Integration: A Case of Chinese Community in Poland”,CMR Working Papers, March 2018, p.12.

[11][12]卢凌宇:《政治学田野调查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期。

[13][14]Pál Nyíri, “Chinese Migration to Eastern Europe”,International Migration, Vol.41, No.3, 2003, pp.243-244.

[15]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金建敏:一步步改造中国城”,2015年12月30日,http://i.cztv.com/view/11861056.html,2019年12月25日浏览。

[16] Chinese 4 Business: “GD Poland International”,http://www.chinese4.biz/business/firm/57/gd-poland/, 2020年1月10日浏览。

[17] 波兰华沙中国商城(GD)官方网站数据,https://gdpoland.pl/,2020年1月15日浏览。

[18][24][27][28]李明欢:《欧洲华人商城经济研究》,《世界民族》2013年第3期。

[19][20]Paweł Kaczmarczyk, Monika Szulecka and Joanna Tyrowicz, “Chinese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Migration-Does Diaspora Matter? Poland-Case Study” ,MPC Research Report, Migration Policy Centre, 2013, pp.7-8.

[22]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官网:“中国驻波兰使馆积极处置华商遭税务稽查事件”,2017年12月16日,http://www.chinaembassy.org.pl/chn/lqfw/t1520011.htm,2020年1月26日浏览。

[23][26]王禹亭:《欧洲华侨华人经济转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4年。

[29] 王苏宁、苏银成、孙立极:《五十年不改中国心——访波兰华人女作家胡佩方》,《人民日报》2008年7月24日。

猜你喜欢
华沙华商波兰
进军波兰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波兰睡眠研究会
旅澳华商苗庆:八年游子路 几多故乡情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世界最漂亮的鸡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华商旗下两基金今年来最大回撤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