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品种夏播大豆区域适应性及产量比较试验

2022-03-03 10:47冯丽芳蔡云鹏姜海军
中国果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粒数结荚单株

冯丽芳,蔡云鹏,姜海军

(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中国2020 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 032.82 万t,同比增加11.7%,首次超过1 亿t,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进口主要依赖于美国、巴西等国家,外资对我国大豆加工业渗透市场占有率达到2/3 以上。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豆振兴计划,按照中央部署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工作部署[1-3]。新乡市获嘉县是黄淮海大豆主产区,推出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大豆品种是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也对增加大豆种质资源储备、应对不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进行了夏播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调查了不同品种在获嘉县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以及适宜机收的大豆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试验田设在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西地,地力均匀,地势平坦。

1.2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郑豆1307’‘郑豆1311’‘驻豆11’及‘菏豆12’,以产量稳定的当地主栽品种‘驻豆19’作为对照品种(CK)。种子由育种单位和总代理商提供,确保种子的真实性。经发芽率实验测试,各品种发芽率均在80%以上,设置每667 m2播种量为5.5 kg。

对照品种‘驻豆19’表现为高蛋白、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供试品种‘郑豆1307’表现高产、稳产、早熟、抗倒伏、结荚集中、耐密植,特别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郑豆1311’表现为耐密型、高蛋白、抗病性好、高产品种;‘驻豆11’为中熟品种,产量较高、抗倒性好、不裂荚,宜机收;‘菏豆12’表现为中晚熟夏大豆,百粒质量为24.8 g,抗病特性好、抗倒伏。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 个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640 m2(80 m×8 m)。实行等行距种植,行距50 cm,株距按照品种推荐最佳密度来设定,以期达到该品种下的最佳产量。

1.3.2 实验方法

周边设有10 行的保护行,不设重复。田间观察记载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进一步计算出营养生长期(播种-开花)、生殖生长期(开花至成熟)、全生育期(出苗-成熟)和生育期比(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

10 月12 日成熟后期,田间观察落叶、抗倒伏、裂荚性;收获时每个小区取3 个点,中间两行连续抽取10 株,分类记录每株株型,测量株高、底荚高等性状,观察品种抗倒伏性和机收适应性,以免底荚过低造成产量损失。每个品种随机取30 株,考察结荚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荚毛颜色、百粒质量、粒色等性状,测定样品产量。

每667 m2种植株数:根据平均行距和平均株距计算得到。

株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最后一节的高度。

底高: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

结荚主茎节数:植株主茎从下到上结荚的所有节。

单株荚数:单株大豆所含的豆荚数。除未成形的荚,所有未成熟荚、虫蚀荚、病粒都包含。

百粒质量:随机取出100 颗完整粒称质量,3 次重复,取平均值,重复误差不超过0.5 g。

产量/(kg/667 m2)=每667 m2种植株数×单株粒数(粒)×百粒质量(克)×10-5。

1.4 试验区管理

前茬小麦收获后,用秸秆还田机将麦茬粉碎还田。机械贴茬直播,6 月10 日播种,12 日浇蒙头水。不进行间苗和定苗,以节省人工费用。种肥同播,每667 m2施新乡心连心化肥厂的黑力旺牌复合肥(氮-磷-钾为15-14-14)16.5 kg,6 月20 日第二次浇水;7 月8 日为大豆3~4 复叶期,7 月26 日浇水,8 月20 日浇灌浆水。10月9 日开始对各品种进行适期收获。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7 版本进行correl 相关性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多重检验分析,P<0.05 为差异显著。

2 田间调查及结果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表1 显示了不同品种的生育期。‘驻豆19’生育期最长,为108 d,‘菏豆12’生育期最短,为101 d,生育期相差7 d,其它品种生育期长短适中,在获嘉县夏播都能够成熟收获,10 月9 日收获时大部分植株已经干枯,叶片脱落,摇动豆荚籽粒有响声,仅‘驻豆19’较晚熟5 d,落叶80%。各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均属于中熟品种。

表1 不同品种生育期记录Table 1 Growth period record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比值可以看出,‘菏豆12’比值为0.60,而其他几个品种均在0.71~0.74 之间,意味着在整个生育期内‘菏豆12’生殖生长期占比最长。

2.2 收获期的农艺性状表现

表2 的田间观察结果显示,5 个品种成熟期的抗倒伏和抗裂荚能力都很强,且落叶表现均很好;株高方面,‘驻豆19’‘驻豆11’株高分别为84.8 cm、83.7 cm,明显高于‘郑豆1307’(78.1 cm)、‘郑豆1311’(78.9 cm)和‘菏豆12’(74.3 cm),且差异显著;在底荚高方面,‘郑豆1307’底荚高最大,为23.6 cm,‘驻豆19’和‘郑豆1311’次之,为22.3 cm、22.2 cm,‘菏豆12’的底荚高最小,为15.4 cm,差异显著。5 个品种的底荚高都超过15 cm,不影响机械收获。

由表2 可知,不同品种大豆的单荚粒数和结荚主茎节数差异不大。从底荚高和单株荚数来看差异显著,‘驻豆19’株高最大,底荚高也相应较大,单株荚数最大为45.7,结荚能力最强;‘菏豆12’的株高也最低,底荚高最低,单株荚数最少,仅为34.2。

大豆的分枝数和播种密度有关[4-6],表2 显示不同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驻豆19’‘驻豆11’‘菏豆12’均为分枝型株型,不适合密植;‘郑豆1307’‘郑豆1311’为直立型柱型,适合密植。

表2 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表Table 2 Plant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2.3 商品特性

从商品特性记录表3(见下页)中可以看出,5 个品种毛色多为灰色,仅‘驻豆11’为棕色;籽粒形状来看,‘驻豆19’‘菏豆12’为椭圆形,‘郑豆1307’‘郑豆1311’为卵圆形,‘驻豆11’为圆形;从籽粒颜色来看,5 个品种均为黄色;从种脐色来看,‘驻豆19’为淡褐色,其余4 个品种均为褐色,稍有差异。总之,5 个品种的大豆商品性状都较好。

表3 商品特性记录Table 3 Records of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2.4 产量及产量因子与植株性状多元相关分析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结果得出各品种的产量因子数据,如表4 所示(见下页)。

表4 产量及产量因子数据Table 4 Yield and yield structure factors

由产量数据对比可知,在最佳播种密度条件下,‘菏豆12’产量最高,为282.1 kg/667 m2,其次为‘郑豆1307’(280.7 kg/667 m2),‘驻豆19’‘郑豆1311’产量均大于260 kg/667 m2;‘驻豆11’产量最低,为237.1 kg/667 m2。‘菏豆12’产量最高,主要是因为其百粒质量高达24.2 g,比其他品种高22.84%以上,‘郑豆1307’产量高主要是其播种密度高达22 589.5 株/667 m2所致。而‘驻豆19’‘郑豆1311’的单株粒数分别为96.4、94.5 个,比其他品种高19%左右。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为保证产量应合理密植,选择百粒质量大、单株粒数高的品种[7-9]。

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大豆单株粒数与单株荚数、结荚主茎节数相关[9-10]。通过excel correl 相关性分析可知,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的相关性达到0.88,结荚主茎节数与单株粒数相关性达到0.49。由此可推出,在最佳种植密度条件下,主要是单株荚数的不同决定了单株总粒数不同;在百粒质量方面,‘菏豆12’的百粒质量比其他品种高22.84%以上,与表2 对比,其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比值最低、生殖生育期时间最长。通过excel correl 相关性分析可知在最佳种植密度条件下,百粒质量与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比值呈负相关,为-0.89,意味着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比值越低,生殖生长期越长,百粒质量越大的品种,其产量越高,因此可适度拉长生殖生育时间,实现增收。

3 小结

由上述实验可得,5 个品种成熟期抗裂荚能力与抗倒伏能力都很强,且落叶表现很好,均可籽粒机收。不同品种大豆的单荚粒数和结荚主茎节数差异不大,底荚高度和单株荚数差异显著,‘驻豆19 号’单株荚数最高,结荚能力最强,从分枝数来看不同品种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最佳种植密度条件下,从产量对比结果看,‘菏豆12’产量最高,成熟最早,‘郑豆1307’次之,‘驻豆19’与‘郑豆1311’产量几乎持平,‘驻豆11’产量最低。从综合性状考虑,在获嘉县夏播大豆,籽粒机收可以优先选择百粒质量大、商品性好的‘菏豆12’;其次,可选择‘郑豆1307’。在最佳种植密度条件下,主要是单株粒数、百粒质量不同决定产量差异。单株粒数主要受单株荚数影响,而百粒质量与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的比值呈负相关,适度拉长生殖生长,能使产量增加,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晚收或优选生殖期长的品种。

猜你喜欢
粒数结荚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榆阳区大豆大田种植优质品种观察推选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不同密度下大豆花、荚、粒发展规律研究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