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
2月3日下午,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接力曾来到张北县德胜村,当时,“杂交谷子开创者”、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研究员赵治海担任第52棒火炬手,圆满完成了传递任务。
“很幸运入选冬奥会火炬手,这是赛事组织方给予我的莫大荣誉,也是对谷子杂交事业的一种鼓励。”近日,赵治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界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的说法。这位谷子杂交开创者研究出的“张杂谷”系列填补了世界空白,因此赵治海也被誉为“杂交谷之父”。
像赵治海一样的农业科技者入选冬奥会火炬手一时引发科研领域热议。据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火炬传递专项团队新闻宣传副主任吕钦介绍,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约1200名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在本系统、本领域取得杰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
2月3日下午,担任第52棒冬奥会火炬手的赵治海圆满完成了在德胜村的火炬传递任务。
赵治海就是火炬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一员。
2021年10月14日,张家口市有关部门第一次让张家口市农科院报冬奥会火炬手材料。据了解,赵治海得到单位从下到上的一致推荐。
赵治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单位同事纷纷鼓励说,‘科研可以再等一年,但冬奥会火炬手机会只有一次’,由于没有当奥运会火炬手的经验,所以申报时心里也直打鼓。”
1月10日,赵治海接到通知,他成功入选冬奥会火炬手,组织方建议他近期不要离开张家口。“为了保持良好身体状态,从10日开始我每天坚持100米跑步练习,同时也为冬奥会火炬手传递的100米行程開始做各方面准备。”赵治海透露,成为冬奥火炬手的消息除了他和几位同事知道,他都没有告诉其他人,因为组织方对火炬手入选人员有严格的保密要求。
赵治海2月2日进入冬奥会火炬手闭环管理的定点酒店,“按照要求完成多次核酸检测后,冬奥会火炬手进入闭环管理,其间是不可以外出的,第二天的火炬传递路线、地点都是保密的”。
奥运火炬手这段历程短暂而美好。赵治海回忆,2月3日下午在德胜村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刚跑起来还“意犹未尽”,火炬传递就到了下一棒地点。
“成为火炬手这段经历很难忘,也激励我们年轻的科研团队继续为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耕耘奉献。毕竟杂交谷事业不是靠我一个科研人员可以完成的,需要成百上千的农业科研人员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赵治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1月30日,除夕夜的前一天。赵治海早早地来到他在张家口的办公室。由于2月2日所有冬奥火炬手要进入闭环管理,他必须提前把去海南南繁基地试验的谷种分门别类整理好。
按照计划,赵治海完成2月3日下午的火炬传递,2月4日早晨7点,他就坐飞机到海南继续手头的杂交谷种播种工作。
作为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中心主任,40多年来,赵治海带领杂交谷子研究团队,坚持自主创新,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旱、节水的“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从200~300公斤提高到400~600公斤,并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为我国旱作粮食高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冬奥火炬手传递工作圆满完成,对谷子杂交事业来说,既是一次向国内推介‘张杂谷’系列品种的宝贵机会,也是一次中国种业品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契机。”赵治海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他介绍,我国有很多干旱土壤,不适合种植喜水农作物,却很适合种植谷子,而我国北方都很爱喝小米粥,小米有很高的营养,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杂交谷子如果产量能上来,就能够为中国北方粮食增产起到重要作用,它就能够像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一样成为我们北方地区的主粮。”赵治海介绍,现如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已达20个,他们在2000年研究出明显优势的“张杂谷一号”,这个品种比常规谷种增产30%以上。
经过40多年的努力,赵治海带领团队研究成功的“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目前在非洲多个国家试种成功,填补了世界空白,这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对世界农业科技的又一巨大贡献。
赵治海说:“我有一个心愿,通过冬奥会这一窗口传播中国杂交谷子的品种优势,推动谷子种植面积提升,帮助谷子等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引发世界关注,有利于推动世界干旱地区推广中国杂交谷子种植。中国的育种科技在飞速发展,更多关注与投入会让中国谷子的增产‘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