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2-03-03 17:24宋慧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素养

宋慧军

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好地担负起教育教学的职责,将课程内容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素养有机融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知识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较好地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与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鉴别信息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素养,如灵活運用数据信息的能力、基本的设备操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思维能力等。教师应运用恰当方式将学科素养的培养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培育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使其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由于这一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小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一)教学直观性不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并通过更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时,由于教学方式不科学,课程教学直观性不强,受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生不但难以学到应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还降低了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虽然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内容较简单,为该类课程的基础性内容,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较难理解部分带有操作性的知识点,若教师不能合理地讲授这些较为复杂或操作难度较高的知识,则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许多知识内容中蕴含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而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致使课程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生较难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实践,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这样教学方法下,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将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教学法等。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但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激发,其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都不甚理想。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来源于学习兴趣,即在拥有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其应用水准,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了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师生交流频率低

由于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激发与调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场景,并营造较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气氛的变化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师生交流讨论的频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较难真正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出现问题后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就降低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效果,对学生此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阻碍。

三、核心素养下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教学,小学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合适的直观演示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具体来看,基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技术功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生动呈现相关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可借助自身对该项技术的认知,利用直观演示法来完成课程知识的传授,使信息技术课堂带有更强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中的功能,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效果。

例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Mind+可视化编程”授课期间,为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借助信息技术展现了一个以小动物为主的Flash动画游戏,将部分编程游戏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该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加强学生的“Mind+”课程知识素养,我又利用适宜的网络软件向学生阐述了这一知识的起源与历史,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还帮助他们加深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借助直观演示,可让学生看出该系统中的脚本区、控件区、控制区与功能区等,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有效增强对这一知识的体验感,提升了知识素养。

(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由于其知识内容与应用手段在多个学科系统中的运用较广泛,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利用适当方式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运用这一特点,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并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产生浓厚兴趣,享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就能在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素养。

例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生活信息网络》一课教学中,借助信息系统中的技术课件来演示“网状类棋盘”,增进学生对相关网络系统的理解,借助该项系统的直观展现,可让学生体会到网络系统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可看到生活中的网络,如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邮政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在掌握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后,我对信息网络的内部构成与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完善了学生对该项知识的理解,全面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创新与信息利用意识。在完成《生活信息网络》知识的授课后,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系统梳理了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适时引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有效强化了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发展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三)组织合作学习

为更好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學习,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以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践行这一教学理念,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地落实合作学习的各项步骤。

具体来看,传统小学教师的主要教授方式为教师教、学生听,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难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而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过去的主讲者变为引导者、辅助者,而学生的课堂地位则有所提升,这样的课堂环境,能有效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Mind+可视化编程”知识教学时,为了将课堂主体地位赋予学生,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指导学生利用学习小组开展编程内容的学习。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被有效激发出来,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学生明确了“Mind+可视化编程”中的各项知识内容,在运用编程软件语言时,心中有了一定的知识框架,在此框架下,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完成编程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适时开展交流沟通。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意识,还提升了对相关知识的体验感,进而全面增强了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水平。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时,要借助浓厚的兴趣与良好的氛围,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具体地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构成元素为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较为重要,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灌输方法,小学生就难以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无形中会降低课堂效率与整体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教师更多地运用了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这就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教学效果都较为理想。

例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Mind+可视化编程”课程教学中,组织了多项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课程实践活动。比如,借助围棋高手与阿尔法狗的对决视频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该类软件表现出了极强的兴趣,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学生可借助与教师或同学间的相互沟通来了解Python的语言特征与背后故事等。通过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新颖性,小学生只有充分投入课堂学习,才能较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但由于受年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较为有限,因此组织学生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极有必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创建信息技术活动,以此加强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

(五)培育学生互联网计算思维

互联网计算思维,是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计算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空间感、信息性,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核心素养内容。教师要利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的互联网计算思维。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互联网计算思维,帮助学生合理分析与界定计算机技术等实际问题,并将该思维模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互联网计算思维,切实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互联网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贯穿互联网计算思维模式。比如,笔者在指导小学生“画圆”时,在该部分知识内容中,不但要讲授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将部分编程理念逐步渗透到该类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编程来完成相关图形的绘制。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在强化信息技术学习理念的同时,明确信息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学生就会在此后的学习中增加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将该项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全面提升思维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形成互联网计算思维。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并突出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更多的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该类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GS[2019]GHB197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