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江涛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如期开幕。北京这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东方古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在冬奥会的助推下,参与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冬季“新时尚”,冰雪经济更是由此“热出圈”。预计未来,“冬奥效应”还将持续释放,为冰雪运动普及以及冰雪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利好。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表示,预计2022年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将达到1000万。成功举办冬奥会对北京经济增长形成正向效应,是新的增长点。北京冬奥会对冰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水平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夏季体育运动项目更受大众欢迎和关注,而冰雪项目热度不高、发展滞后,所以才有冬奥会是“东三省大战全世界”的说法。
而在2015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正式出台后,我国的冰雪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方面,在冬奥会的宣传与热情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冰雪运动及冰雪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冰雪产业在大众中持续普及,众多地区开始加码布局冰雪产业,相关体系日渐完善。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份,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其中,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增长显著。徐和建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冬奥会对北京冰雪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其表现之一就是群众冰雪运动迅速普及,从“冷项目”变成“热运动”,预计2022年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将达1000万。特别是青少年冰雪运动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北京注册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已超过5000人,为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冬奥会如期而至,冰雪浪漫更引发了北京的全民狂欢。截至目前,北京已陆续开放颐和园、北海公园、陶然亭等市属公园内的冰雪嬉戏体验场地,为市民游客提供40余种冰雪活动项目,“全民上冰雪”成为新风潮。
而在京郊,冬游项目同样精彩。昌平、丰台、延庆、房山、门头沟等地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冬游产品。例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谷山村景区“变身”为冰雪主题乐园;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冰雪赏花购物之旅”和“冰雪温泉休闲之旅”两条冬季旅游线路,涵盖冰雪游玩、温泉养生、室内赏花等多元素;延庆区八达岭镇举办第一届冬季旅游文化节,推出20余项活动,为游客提供具有京郊年味儿的文化体育旅游盛宴;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的虎峪自然风景区人工造景——冰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与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对气候有着严苛的要求。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基本上处于北纬40度到北纬70度,举办时间一般在2月份,气温在零下17℃~10℃。可见,对冰雪运动而言,冷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的“冷资源”成功催生出了“热经济”。借冬奥会举办的东风,北京大力引导促进冰雪消费,成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
在上述发布会上,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刘斌介绍称,紧扣冬奥主题,北京加快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举办北京冰雪文化旅游季,推出20多条冰雪主题精品线路和北京冰雪旅游地图。下一步将实施反映北京特色的“微旅行”“微度假”——“文旅消费五十百百千”工程,推出5个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科技赋能文旅新消费项目、推出10个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文旅消费宣传品牌、推出100个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100条特色游主题游线路、推出总长1000里(500公里)的高品质骑游观光线路。
而据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今年1月份以来,北京市发放冰雪体验券超过4.65万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冰雪消费。数据显示,春节假日期间,冰雪场所开放54家,接待人次74万,同比增加253%。此外,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冬奥会特许商品销售更是出现“一墩难求”的火爆场面。
事实上,冬奥会的经济效应除了体现在奥运纪念品的销售、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等直接经济效应和旅游、购物、餐饮等衍生经济效应外,在比赛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环保等项目上的各种投资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更能带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冬奥会无疑加快了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保障冬奥筹办顺利推进过程中,一批环境、交通以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建设与完善,不仅为冰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条件,更全方位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北京市交通体系加速完善,基本形成京津冀核心區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北京冬奥会还将带动区域深刻转型发展。比如,首钢地区抓住冬奥筹办契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地标,创造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复兴的典范;延庆地区利用冬奥效应,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京礼高速、京张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徐和建表示,更多筹办成果将为广大民众与主办城市发展带来更多长期收益。冬奥经济效应还将持续释放,“双奥之城”将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不仅有助于引进更多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更有利于吸引国外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来京投资兴业,为北京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冬奥会之前,“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已经实现。冬奥会之后,如何让美好回忆变成炙手可热的冬奥遗产,吃尽奥运红利也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北京冬奥组委日前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收录了44个冬奥筹办遗产案例,包括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文化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亮点筹办成果,是筹办工作最鲜活的故事和最生动的实践。
其中,在城市和区域发展遗产案例中,冬奥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区就有《打造“冬奥人家”精品民宿》和《海坨农民滑雪队——从农民到滑雪教练的转型》两项遗产入围。这两项遗产案例,都是让“冷回忆”变身“热饭碗”的生动实践,未来,拓宽群众就业的潜力巨大。
据记者了解,“冬奥人家”是延庆区对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的精品民宿进行冬奥会标识体系、景观体系、文化氛围、体验项目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为游客提供感受冬奥会氛围和延庆特色文化的乡村休闲度假场所。目前,延庆区已打造了100个“冬奥人家”。
除了“冬奥人家”,延庆区还根据地域特色,打造了“世园人家”“长城人家”“山水人家”等民宿品牌。延庆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庆区以民宿和高星级民俗户为载体,推出滑冰戏雪、小院大年、年俗体验、饕餮盛宴、休闲采摘等五大系列产品,给海内外游客一个欢乐、充实、收获满满的延庆冬奥之旅。
有业内人士分析,“冬奥人家”品牌民宿的品质在冬奥会期间经受住了市场检验,比赛结束后,随着赛场的开放,相信会有更多热爱冰雪、渴望了解冰雪的人来到这里,延庆区将迎来全时、全域、全季的冰雪休閑旅游大发展,这一品牌民宿必将因此而长期受益。
延庆区的另一项城市和区域发展遗产案例是海坨农民滑雪队。5年前,“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让很多人进入了滑雪行业。伴随着冬奥会到来,北京延庆海坨农民滑雪队应运而生。据了解,这支滑雪队的成员大多是农民,通过技能培训,有30多人已取得专业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当上了滑雪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吃上了“冰雪饭”。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海坨农民滑雪队的成功得益于延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五年十万人次大培训”行动。2018年至今,延庆区深挖“冰雪”岗位,开展滑雪教练员、雪橇裁判员、无人机驾驶员等培训10.16万人次,7322人次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1400余人吃上“冰雪饭”。
可预见的是,在冬奥会结束后,冰雪运动创造的重要发展机遇仍将惠及整个冰雪产业。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数据,2020—2021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的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