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丰华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基于此,本文依次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二者之间关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要性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策略,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07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这种供应需求,开发商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如破坏资源、污染大气、河流干枯等,甚至导致局部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1、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国土空间规划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逐渐统一各种管理规划,特别是在成熟管理规划技术帮助下,通过对信息数据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将土地管理盲区问题成功解决,真正实现大统一。在此情况下,可进一步深化国土空间内涵。从某个角度看,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有效管理我国土地,进而统一调配土地资源[1]。
1.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农业进程,逐渐增大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这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出现,并且相应规划已经变成国家发展路线。为此,国家必须研究一系列要素,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规律。借助构建较强可行性、较高收益的政策,将人与生态之间矛盾解决,进而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
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而言,其中内含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包括修复生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底线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密切联系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将生态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制定出来,进而全面落实空间规划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国土空间规划,二者关系极其复杂多样,并且不是简单从属关系。此规划能够发挥警戒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并且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条件,能够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贯彻落实,同时作为重要支撑力,有利于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目的。为了制定更加详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还需要立足基本目标,并且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想要顺利完成生态保护目的,必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从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核心内容,将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进行明确,进而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策。使其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得到进一步落实,保障顺利开展后续工作。从宏观角度看,通过讨论生态环境与国土空间规划要素,将合理、科学的评估检测体系构建出来。将更加高效的管理制度构建出来,最终在规划中添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内容[2]。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必须依靠大量自然资源,才能实现革新工业化生产与机械设备目的,一旦无限制消耗自然资源,就会破坏生态环境,使其失去平衡性。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在社会经济持续进步的背景下,环境问题不断增多,灭绝的动植物和融化的冰川让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人类快速发展与恶化的生态环境形成明显对比。
为此,生态环境部门已将生态环境保护思路及改善对策明确提出,比如研究修复生态标准、补偿生态环境方法等,惩罚破坏生态环境人员,实现区域内绿色发展目的;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而言,重点控制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源头等,通过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目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立足不同角度和层面,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出来[3]。
4、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生态环境现状
4.1相对落后的国土规划思想,阻碍生态保护工作
现阶段,仍然有一定缺陷存在于我国的国土规划过程中,主要表现是不科学规划土地、单一规划土地、不协调规划土地、不能规范规划土地等。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若不能第一时间对土地规划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改变和创新,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此看来,政府部门必须在开展土地规划工作中,从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和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出发,合理划分当地土地,然而,一些政府相对落后的土地规划思想,造成规划工作不符合标准要求,进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4.2忽视保护生态环境
通常情况下,国家依据行政区域规划、划分土地,但是受到我国不断提高经济水平的影响,传统单一土地规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土地规划工作需求,进而导致一些缺陷产生,比如,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土地规划与环境保护具有较低结合度,并且一些工作人员在规划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经济效益获取到,进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有所忽略,由此看來,有关部门开展国土规划工作时,仅仅将短期规划编制出来,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长期性,不断推移的时间,导致一定程度上破坏区域经济发展。
5、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5.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明确
想要全面开展和有效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将合理清晰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出来,将导向确定为目标,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布局国土空间的策略,为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保障。
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对新发展理念进行强化和落实,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将发展目标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促进生态文明保护效益目标及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方面,必须以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通过高质量发展国土生态格局,将良好导向动力提供出来,保障顺利开展后续工作。
5.2統筹部署环境保护,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持续深入贯彻的城市国土规划理念,使人们提高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应用的重视程度。在此条件下,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被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借助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进而将良好城市形象塑造出来。在规划实践中,工作人员需要更加明确分析和把握城市人口规模与自然环境等要素。同时从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出发,加强评估环保业务。例如,在建设新项目时,政府部门必须严格审查。
重点审查与环保问题相关的各种问题,如地质地形等。通过对全新理念和全新技术的应用,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配置。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研究和分析区域环境差异性和空间功能。以反馈结果为依据,将国土空间管理方案制定出来。
根据区域环境的不同特点,讨论和完善已经制定出来的国土空间分区管理方案。如果有必要,工作人员还要综合考虑本区域生态环境价值,科学确定生态环境控制线问题。在此前提下,以生态型增绿目标原则为依据,促进国土空间的演化发展。
5.3微观生态环境规划
构建国土规划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行健全之外,还必须对微观生态环境进行相应规划。对比宏观制度,微观环境规划具有很大不同,它对环境美学、环境健康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覆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监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功能对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完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建设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合理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例如,开展绿化工作时,有关部门更加关注绿化面积,进而忽视影响绿化植被的气候条件、植物生存问题,导致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降低生物多样性等。针对此问题,微观生态环境规划可做出合理分析,改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对其进一步完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与发展[4]。
5.4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得到全面发展,极大改善人们生活,与此同时,提高信息传播能力与处理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性。因此,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可以通过构建的智能化生态信息平台更好开展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使此项工作得到统一化、合理化发展。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构建需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为信息平台的覆盖性提供保障,全面覆盖我国境内不同环境,分析并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考虑有一定的包含性存在于信息平台中,能够保证顺利接入不同终端设施。第二,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培训各部门工作人员,保障工作人员具有相应技能,可以开展合理的数据分析工作,使工作中的错误率持续下降,提高运营决策效率。第三,构建信息化平台,不仅需要高端技术工作人员,还需要完善健全的运行体制,这样才能为其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5.5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政府单位仅仅能够提供十分有限的资源,无法全方位覆盖我国国土环境。然而,在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逐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背景下,促使一些人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这符合国土规划目标与国家公民要求,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环境承载能力的提升,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
由此看来,政府部门必须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使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公民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使决策失误率不断降低,还能通过对宣传形式的应用,促进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其在生活中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5]。
5.6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与基础是专业的部门制度和工作人员,为此政府部门必须细化职责,使各个部门对自身职责进行明确,将资源节省下来,加强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加大合作力度,缩短事件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考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不足,同时不具备专业化装备和处理手段,因此,有必要集约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等,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将专业技术手段提供出来,对人力、物力进行统一与集中调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更好保护生态环境[6]。
5.7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人们逐渐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如附近卫生条件、绿化环境、居住环境材料等。为了使人们需求和环保政策要求得到满足,大部分地方政府增加对绿化工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相关方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从整体生态环境角度看,其中的改变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和制约,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还有很多,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质量。
对当地行政单位而言,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将规划方案制定出来,提高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编制各种优惠政策,将投资者吸引进来,尽管这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商业化,但是具有十分良好效果,逐渐增加的旅游景点同样能够很好表明这一点[7]。
5.8环境基础设施的加强
加强建设环境基础设施能够保障顺利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资源政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通过对市场制度运行功能的充分利用,大力支持和鼓舞更多社会资源,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与此同时,针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社会各界能够加大扶持力度。能够从市场化服务标准出发,科学合理的改进和优化处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应问题。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将自身宏观调控的融合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以环境保护原则为依据,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8]。
5.9主体之间协调关系的正确处理,国土空间利用率的提高
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形式就是空间,生态性与经济性都是其重要特点。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从资源的经济性和生态性出发,实施合理部署与统筹规划操作。针对资源经济性,政府部门必须将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划分和应用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资源配置问题。针对生态性,所有主体部门都需要加强合作,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将合理计划、方案制定出来。与此同时,主体部门需要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进一步贯彻并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中关联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具体规划工作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将跨学科专业团队和部门构建出来,进而将良好决策提供出来,更好的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5.10准确评价各环节,资源环境依据的提供
从客观层面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涉及很多流程内容。开展正式规划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精准贯彻和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点问题。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必须对各个环节流程的评价工作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其编制和落实到位。目标就是促进规划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提高,将良好的环境资源依据提供出来,为更好的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保障。与当前发展状况相结合可知,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规划评价类型,工作人员可以评价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这是因为规划编制的基本要素可以被看作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人员借助调查与分析环境资源,能够将良好数据资源提供给空间规划工作,进而有利于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
結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迫切需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仅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视度,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综合利用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如设计微观生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贵利,郭健,江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0):33-38.
[2]金文龙.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 中国化工贸易,2020,12(27):250-251.
[3]文宇立,谢阳村,徐敏,等.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5):58-64.
[4]耿海清,陈雷.试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如何参与国土空间规划[J]. 环境保护,2019,47(19):11-15.
[5]余亮亮,蔡银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8):1445-1456.
[6]蔡海生,陈艺,查东平,等.基于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的原理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5):261-270.
[7]李荣春,和继诚,磊鑫,等.基于“多规融合”的乡镇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2):8-9.
[8]王成新,秦昌波,吕红迪,等.规划环评中的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影响评价探索 ——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7,9(6):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