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政
时值初春,虽然天气寒意浓,但育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生产基地暖意融融、人头攒动,铲菜的、挑拣的、称重的、装袋的……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育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名声鹊起,通过蔬菜种苗引进、试种、育苗、技术服务和蔬菜销售等途径,从当地众多家农业合作社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规范、发展壮大,带富了十里八乡的蔬菜种植户。
“今年秋天,咱继续干!”聊起这几年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合作社负责人杨学俊黝黑的脸庞泛起几分自豪。即便已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苗老板,他壮实的身材、质朴的谈吐依旧难掩“农民”本色,他那份与众不同的“三农”情怀让人为之动容。
育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民勤县三雷镇中陶村园区,成立于2009年5月,是由杨学俊的父亲一手创建成立,经过15年的发展,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作为当地的一家老牌子合作社,也出现了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方法落后、社员们积极性不高的“通病”。正当合作社急需“盘活”之际,2016年7月,一直在他鄉工作的杨学俊回到了故乡,决定协助父亲经营合作社。
初来乍到,杨学俊对育苗、种菜、销售一知半解,为了熟练掌握生产技术,他一边经营,一边实践,同时向父亲请教。为系统的掌握蔬菜生产和营销管理技术,杨学俊报名参加了甘肃省农广校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和民勤县农广校举办的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蔬菜生产管理技术。经过农广校老师们的悉心教授,以及杨学俊的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了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用他的话说,一点点入门了。
合作社以高原夏菜种植和种苗培育为主,温室大棚特色果蔬种植为辅,建立了钢结构拱棚20座,日光温室60座,年育苗达1200万株以上,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的2400多户,辐射金昌、武威、永登等市县,与省外的客商也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集产品销售、新品种试验、育苗、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多元化的种苗服务平台。合作社优化农产品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有层次、有重点、分阶段推进合作社建设,打造了一批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蔬菜产品。2020年合作社向市场供应蔬菜3000余吨,年收入达400余万元、纯收入达250余万元。
“做生意要看收益,但也要顾全大局。”支撑杨学俊坚持下去的,是时常耳旁父亲“做事先做人,会做人就有活路”的教导。因此,在种苗和蔬菜营销中,合作社善始善终,坚持兼顾农户利益,始终秉持“保证品质、技术指导服务”的理念,实行“供、种、产、销”一条龙服务,每年培训农民和上门技术指导服务80余场次,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为保种苗供应稳民心,吸引全县乃至周边市县蔬菜种植户的青睐,合作社的苗产业也由此驶入快车道,生意红红火火。
“农业是自己的根”,在杨学俊心里,农业既是他脚踏实地创业致富的根基,更是他对家乡父老的最有效的回报,做一名对家乡有担当的农业从业者,是他执着的追求。
2020年年初,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00亩,移栽定植早春茬芹菜,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点,从源头把关,注重生产各环节,基地生产的蔬菜全部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料,确保蔬菜绿色、有机、无公害。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年发放工资180余万元,帮助从业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如今,合作社试验推广育苗品种达10多种,2018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如今,走进合作社的农业基地,一座座育苗大棚整齐划一,道路两旁的风景树随风摇曳,日光温室内的蔬菜郁郁葱葱,西红柿等果蔬随手可摘,大田蔬菜集成应用膜下滴灌、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亩均产值达1万元左右,亩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为民勤蔬菜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
从传统蔬菜营销起家,向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型,合作社谱写了一首现代农业“田园诗”,也筑起了社员们无愧于心的“三农梦”。未来,合作社要继续做大做强温室产业,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更宽更广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广校民勤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