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莲,林 深,任金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应该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团员应该有先进性,有光荣感.先进性、光荣感从哪里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理想信念先进[1].大学生团员的先进性代表了大学生整体的素质与水平,着眼大学生团员的发展,强化大学生团员的意识,是保持和增强大学生团员先进性的必备前提.本研究立足新时代视角,围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整体把握大学生团员的特点,从能力素质、理想信念、前进方向、思想共识四方面对大学生团员的发展提出实现进路,以期促进大学生团员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团员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进而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质量.
积极创造条件、创新渠道、营造氛围,为大学生团员搭建探究训练的平台.注重拓展训练活动的类型,培养大学生团员的高阶思维,达到知行合一、思维进阶的能力发展目标.探究训练的活动,既要做到善抓“大活动”、用好“小活动”,也要注重“大小结合”的活动.“大活动”声势强,涉及面广,对大学生团员的影响最直观,抓得好往往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小活动”灵活自由,不受时间、场地、人员限制,更容易组织,可让大学生团员在细微点滴中学会明辨是非、析事明理,做好“小”字文章,也能取得“大”的成效;“大活动”在于引导风向、形成氛围,“小活动”意在给力助跑、丰富形式,组织活动时要把大型活动和小型活动有机结合,不能为求看得见的效果而“因大舍小”,也不能为图一时省事而“用小放大”,要用“两条腿”走路,促进大学生团员的全面发展.
讲求科学方法、坚持有效途径,持续开展教育指导,培养大学生团员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转型,带来了全新的高等教育形态.高校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重要供给主体,落实人才培养职能不仅是向大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变角色引导大学生团员的自主学习,即:变知识传授者为动机激发者、活动合作者、环境创设者、资源开发者、策略指导者、评价参与者、反馈改进者.基于此,高校必须坚持以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指导为载体,从大学生团员学习目标的设立、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的管理、学习成效的自评与学习结果的反馈等多方面切入,为大学生团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引航定向.同时,制定“量化管理”评价方法,开展内部自我加压活动,从自主感知能力、主动思考能力、深层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团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调动大学生团员自学成才的积极性.
围绕立德树人,积极引导大学生团员在理论学习、岗位实践中不断磨砺意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增知识、练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高校要持续组织大学生团员积极投身于理论学习、技术研究、岗位实践,让他们挑重担、打头阵,做到量才定岗、学以致用,在不同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在专业训练中摔打磨砺,在岗位实践中升华理论.同时,在进行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任务中做好随机教育,开展大学生团员之间“一帮一”、专业之间“一个问题,集体解决”活动,让大学生团员围绕“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建言献策,及时分析解决活动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从而调动大学生团员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尽职履责,抓好制度落实,着力增强大学生团员依章履职、依规办事、依制执行的制度意识.高校要对大学生团员遵章守规情况做到常议、常抓、常查,促进大学生团员能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执行效能[3],形成用制度促发展、督发展的良好格局.坚持把实践中探索的有效做法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固定下来,构建统一的制度体系,为大学生团员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制度保证.坚持团的基本制度,充分利用制度规定的时间开展好高校共青团的每一次活动,确保大学生团员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坚持考核制度,对一定阶段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任务应进行定期的考核评比,考评结果纳入大学生团员个人年度综合成绩,并与年终评优、评奖和评选相挂钩,针对考评中出现的“缺、漏、弱”等问题,下一阶段要认真补习、巩固效果;坚持问效制度,大学生团员的学习与发展带有长期性,学习效果的检验根本是建立常态的跟踪问效制度,通过问效督促大学生团员将学习成才坚持下去.
紧贴先进典型,筑牢理想根基,坚持把学习先进典型、争当信念坚定的先锋融注于大学生团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强化大学生团员的责任意识与先锋使命.高校要主动将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当前社会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团员把握先进典型的时代特点,通过抓引导、促转变、强自信,不断传递先进典型的正能量.同时,高校更要紧贴大学生团员思想活跃、思维广阔的特点,聚焦大学生团员所关注的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活动,因势利导,让大学生团员看到典型人物对社会进步带来的深远影响与贡献,促进大学生团员把理想信念牢记在头脑内、落实在学习上、融入到生活中、体现在言行里,保持大学生团员发展的正确方向.
将英雄人物的成长与伟绩引入爱国主题教育[4],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抓好随机点滴教育,激发大学生团员的爱国情怀.高校要将时代英雄的事迹与主题教育有效地结合,创新“组织联建、政策联讲、人才联育、教育联抓”的教育途径,做好理论辅导课、人生指导课、心理疏导课,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大学生团员接受爱国教育的深度和效果.同时,引导大学生团员重读时代英雄事迹、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时代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的爱国品质,感受时代英雄为社会发展所积蓄的强大精神财富,珍惜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祥和盛世,不断发扬英雄的高尚风格、弘扬英雄的高贵精神,坚定大学生团员的崇高信仰与爱国情怀.
身边典型作为最直观、最亲近的鲜活榜样,其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堡垒作用熠熠生辉.高校要做到善于发现、选树典型,认真提炼、大力弘扬,充分发挥好身边典型“拨亮一盏灯、照亮一片林”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大学生团员学习赶超、争优创先.同时,鼓励大学生团员宣讲身边榜样的事迹,讲述他们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讲述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示范表率,讲述他们向上向善的事迹与传递模范的力量,讲述他们对完成各项任务、推动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组织大学生团员以身边典型为伟力,讲述个人梦想、畅谈经验体会,使大学生团员在比照中找差距、明方向,不断校正自己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团员发展的内在动力,夯实行动根基、强化前行定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犹如一面旗帜,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汇集力量.高校必须要精心设计、创新方法、持续用劲,充分发挥各类榜样的领学作用,使大学生团员跟学、跟做,学做融合贯通,增强时代感召力.高校要做好榜样领学,必先树好榜样工作.选树大学生团员群体中“扛得住”的榜样,为大学生团员搭建各种平台,利用多种时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表扬鼓励,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全体;选树不同阶段的榜样,榜样是常青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榜样来激励,使大学生团员持续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选树不同类型的榜样,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中出现佼佼者,都可成为大学生团员学习崇拜的对象,所以,要运用好这些优秀资源,将他们分门别类立成标杆,鼓舞大学生团员学习工作的士气.
紧扣大学生团员特点,创建阳光课堂“主阵地”[5],在内容上突出一个“新”字、方法上聚焦一个“微”字、模式上把握一个“大”字.高校要着眼大学生团员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课程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选修内容,如推荐品读优秀书籍、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举办知识讲座、组织热点答疑等,不断强化大学生团员思想信念;注重把教育延伸到实践一线、渗透到生活之中,广泛运用微课堂、微讨论、微故事、微载体的“四微”方法,针对大学生团员思想疑虑,采取一个观点一幅图、一个话题一张表,在微言微语中“找症结”“解扣子”,引导大学生团员在交流互动中凝聚共识、增进感情.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团员自我教育,遴选综合成绩优异、进步幅度较大、思想转化明显的大学生团员上讲台、谈体会、话感悟,营造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的良好氛围.
适应大学生团员求知、求新、求美的特点,积极借鉴与运用网络流行形式,精心设置各类主题活动,搭建大学生团员教育的阳光舞台.高校要注重文化与艺术活动中时代元素与时尚元素的植入,在弘扬主旋律前提下,鼓励创新探索,充分进行文化与艺术的交流碰撞,让大学生团员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发挥文艺活动怡情益智、涵养化人的作用;在日常学习与工作的间隙,可以广泛开展能展示大学生团员技能的活动,进一步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注重在评比竞赛中增添活动气息,发挥合作共进、竞赛育人的作用.
坚持把增加心理弹性与强化心理韧性相结合,通过畅通服务渠道、传递快乐能量、鼓励自我挑战等途径,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团员培育阳光心态,走出心理“亚健康”.高校要注重畅通服务渠道,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心理咨询室、构建心理服务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大学生团员的深度交谈与心理交流,全面测查大学生团员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大学生团员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控方法;注重传递快乐能量,广泛开展“情感传递”活动,组织大学生团员每天晒上一个微笑、张贴一个维持快乐的方法,让大学生团员在感受快乐中释放压力;注重鼓励自我挑战,采用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激发大学生团员内在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不断挑战极限中磨砺大学生团员的恒心毅力、韧劲耐力.
坚持以真情聚生心、以信任换信赖、以督导促运行为基准,营造班风学风正能量,围绕全员、全程、全时的“三全氛围”,增强大学生团员在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高校要注重全员暖心关怀,贯穿全程开展爱生互助活动,为大学生团员讲一个爱校故事、写一封鼓励信、找一次闪光点、解决一些实际难题,通过帮带指导、交流互动,架起师生“连心桥”;注重全程育才引路,为大学生团员配备成长导师,量身定制学业成长“路线图”、个人发展“微计划”,确立好每周、每月的成长目标,注重用身边典型教育引领,用家人期盼鞭策鼓励,帮助大学生实现进步成才;注重全时跟踪督导,成立大学生团员督导组,通过“问题导向”式查纠、“由表及里”式分析、“反馈闭环”式落实等方法,从严过细抓好大学生团员的形象、纪律等问题.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寻根”,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6].高校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利用其所蕴含“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的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的气节,引导大学生团员在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中华血脉的坚守中形成特有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优秀文化教育人、培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团员从文化氛围角度提升成长的获得感,以文化引领初心,以信仰坚定使命,提高遇强不惧的勇气、遇惑不乱的定力、遇难不馁的毅力,增强知难而上的决心.
以传统文化精髓教育大学生团员要追根溯源,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把牢忠诚信仰,牢记初心使命.高校要时刻以民族文化精华为大学生团员“传经送宝”,教育大学生团员立好初心、固好根本.大学生团员要传承红色基因熔铸精神之魂,“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宝贵的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7],通过这些特色红色资源,能够更好地焕发大学生团员的“精气神”,为其找准努力方向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大学生团员要注重延续血脉、当好传人,采取生动鲜活的形式,使藏在史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址、写在书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延续,可采取系统化讲解、故事化解读、形象化引领的方式,学好用好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真正起到“铸魂”“引擎”和“激励”的作用.
挖掘大学生团员中蕴藏的丰富资源,让大学生团员的特长、特点和才艺凸显出来,调动大学生团员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要将大学生团员从“台下”推向“台上”,开展“人人上讲台,人人当教师”活动,鼓励大学生团员登上讲台谈体会、话感受、评时势,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为大学生团员建“平台”更搭“舞台”,积极组织“才艺大展示”活动,努力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让大学生团员尽情展示自身风采,更快乐地融入多彩的学校生活;对大学生团员要“倾心”更要“暖心”,着力提高思想工作的温度和实感,丰富大学生团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团员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互动性网络交流“微平台”,建立大学生团员展示创造文化的新阵地、励志铸魂的新空间、学习创新的新园地.用好“微载体”,采取微电影、微广播、微动漫、微阅读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团员学习交流、思想互动和文化娱乐,触动“视神经”,以其趣味性、互动性和丰富的内容性,吸引大学生团员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创建家校联动的新场域,向家长反馈大学生团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动态,共同见证大学生团员的成长与发展.用好“微讲堂”,讲大学生团员想听、爱听、听得懂、学得透的内容,随时随地更新大学生团员所喜闻乐见、能引起他们思想共鸣、让他们印象深刻且感受强烈的网络微课.多向大学生团员“推送”紧贴学校生活、教育意义强、形式活泼、寓意深刻的文章,努力满足大学生团员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增强先进文化对大学生团员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团员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对其研究必须瞄准靶标、精准前行.高校教育者必须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定位大学生团员发展目标、建立多维教育联动机制,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引导大学生团员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成长与发展,厚植大学生团员的发展底色.本研究聚焦大学生团员的成长,以发展目标、典型教育、阳光工程、文化力量为切入点,提升大学生团员的能力素质、淬炼大学生团员的理想信念、锚定大学生团员的前进方向、凝聚大学生团员的思想共识,综合提高大学生团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团员具备思想热情高、工作能力强、作风纪律严、群众威信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