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向学:打造数学深度学习的“三度”空间

2022-03-02 22:01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实小教育集团龙江校区林清
学苑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度主体学科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实小教育集团龙江校区林清

学生是学习主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努力打造深度学习的“三度”空间,能够形成崭新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顺利启动。主体向学凸显主体教育理念,深度学习代表先进的教学追求,教师从学习域度、学习温度、学习深度等角度展开对应思考和组织,能够成功调度学生学习热情,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引领学生乐学、乐说、乐想、乐做,不仅体现主体教育思想,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和学习习惯,全面塑造学科核心素养。

一、主体设计,创设学科向学域度

学科教学设计大多是教师的专利,如果能够吸收学生的一些参与意见,可以形成丰富学习调度力量,教师要有主体构建的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设计和激发,形成崭新学习主动力。

1.整合教学资源。

数学教材是教学主要载体,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整合处理,结合校本课程、教辅材料、网络渠道等展开资源搜集,都能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丰富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深度学习不是单纯追求学习的深刻性,而是包含更多内容和要求,教师从主体向学角度出发,整合教学资源,调度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满足主体学习要求。

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公顷”,一个是“平方千米”,只要弄清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基本内容即可。为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更真切的感受,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张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对相关数据做处理,计算出校园的面积是多少公顷,通过换算折合成平方千米,形成更直观认知。教师继续展开地图,让学生对区域面积做计算,形成公顷、平方千米大小比较认知。学生在具体观察计算中逐渐掌握数学概念,对面积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从校园平面图开始展开设计和引导,充分运用校本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做直观观察,借助计算结果做对比训练,自然形成面积单位概念。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没有生活经验认知积累,教师借助地图展开辅助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在观察计算等学习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2.营造和谐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进入学科学习后,教师需要有激趣设计和组织,为学生准备更多学习情境,利用游戏、设选、竞赛、实验、操作等做引导,创设更多深度学习探索的机会,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能够营造良好氛围,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能够形成一定调度,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对设计手段做创新处理,融入一些无趣味性内容,无疑能够形成直接激发。如教学《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教师拿出量角器:有人说这量角器测量角不准确,你能够通过观察和研究找到其原因吗?不妨将你的发现做展示介绍,看谁的观察更为细致,给出的注意事项更为科学。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应分析,很快就有一定新发现,并展开主动交流活动。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发言很踊跃。有学生介绍:量角器的刻度要与测量的角的两边对齐,我们目光要直视量角器,不能形成夹角,这样的测量才能更为精确。也有学生说,用量角器测量角时,要反复多次操作,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就更为精确。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课堂研究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教师让学生主动展开探索性学习,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的热情,学生有了研究的兴趣,其学习效果会更为突出。

二、主体参与,提升学科向学温度

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利用数学实验和操作展开教学引导,为学生规划清晰实践路径,满足学生探索的需求,在对接生活认知基础上建立学科能力。

1.启动实验操作。

数学实验属于操作活动范畴,教师要对实验内容做筛选,还要对实验环节做设计,让学生主动展开实验操作,这样可以赢得实验教学的主动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热情,自然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主体向学追求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借助实验作为启动手段,能够顺利打开学生探索思维,形成崭新教学起点。学生对数学实验有主动探索兴趣,教师要对实验做出必要的创新设计,以提升教学调度效果。

学生对实验性操作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对准学生思维展开组织和发动,能够形成对应调动,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案例,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相关概念进行解读,然后开始思考和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平行和垂直现象进行梳理。为强化学生学习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平行线和垂线,并介绍操作步骤。学生尝试操作,学习探索气氛逐渐形成。在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这些平行线和垂线进行观察评价,听取个性介绍。深入生活搜集相关案例信息,现场画平行线和垂线,都带有实验操作性质,学生对这些操作有浓厚研究兴趣,其操作获得丰富成效。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做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步骤梳理,都能够强化其学习认知。教师围绕学生生活经历做设计,契合性更高,组织效果也会更好。

2.对接生活认知。

教师在教学引导设计时,要注意做对接处理,为学生推出一些生活操作任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生活之中,在深入探究过程中内化数学认知。学生生活中有丰富数学内容,教师做对接处理,鼓励学生做深度探索,能够自然形成学习亮点。数学与学生生活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设计,利用操作活动做对接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环节,提升学科向学温度。

学生生活认知呈现差异性,教师需要科学利用,抓住难得学习契机,组织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形成多点对接,可以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和认知。在教学《长方形的画法》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搜集生活中的长方形图形案例,琢磨长方形的画法。学生身边长方形案例太多,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观察这些长方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其画法。学生对长方形太熟悉了,很快就找到了操作要领,进入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操作情况,对其做技术指导,组织学生介绍画法技巧。学生在操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操作,学习气氛浓重起来。学生生活经历对长方形画法带来一定支持,教师对接性设计,给学生提供深度研究的契机。数学与学生生活对接,能够带来更多认知体验机会,学生从学习思考中建立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三、主体冲突,构建学科向学深度

教师为学生投放悬疑问题,针对学生学习发动质疑学习,鼓励学生在互动释疑中达成学习共识,这是主体向学的必然要求。

1.设疑质疑释疑。

教师设计一些悬疑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考探索的机会,如果能够让学生主动展开质疑学习,或者是由学生主动展开释疑学习,也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学生对疑难问题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问题投放,让问题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载体,其调度作用会更为丰富。

学生对操作性学习有特殊热情,如果能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对应操作,其调动效果会更为丰富,教师要注意贴近学生思维展开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认知进行升级处理。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操作,用剪刀剪出硬纸片,借助图钉制作平行四边形,对其稳定性做测试,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很感兴趣,纷纷行动起来。在分析讨论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操作情况设置思考问题,对学习操作进行反思处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环节,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如:“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稳定性不如三角形呢?”“平行四边形稳定性差,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做什么样的设计?”教师对学生推出的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学生根据操作实践情况进行反思设计,形成质疑问题,形成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

2.拓宽课外探索。

数学训练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做生活对接,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情结。如数学生活实验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实验材料做优化处理,对实验操作步骤做简化处理,都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顺利觉醒,在广泛探究过程中建立学习向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拓宽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和组织,让深度学习自然延伸。

学生对延伸性学习研究有更高热情,如果研究难度不是很大,与研究内容与学生生活对接点更多,其组织效果会更为丰富。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这节内容时,教师利用例题进行具体讲解,对商不变规律做梳理,让学生展开延伸训练,通过强化训练建立有形认知。商不变规律的探索,属于简便运算的范畴,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同时去掉相同数目的0,其商是不变的。为激发学生实践研究兴趣,教师设计了生活性研究课题任务:数学与生活有太多融合点,深入生活之中,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做研究,找到对接点,看看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准备以数学日记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数学日记学习任务比较熟悉,自然能够顺利接受相关任务,展开创意性探索。学生对生活数学有主动探索分析的主观愿望,这是重要教学契机。教师适时推出一些研究性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挑战,其训练效果更值得期望。

四、主体实践,拓展学科向学维度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做训练设计,对接生活认知做实践组织,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能力。数学训练对接学生生活,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教师对数学应用训练做创新设计,学生学习实践体验更为真切,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1.筛选实践内容。

数学对接生活有不同角度可以选择,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工作,对数学训练任务进行整合处理,推出适合性更高训练题目,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在主动性研究学习中达成目标。小学生进入生活数学探索环节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多重监管,针对学生信息回馈进行教学指导和调整,满足学生实践学习实际需求。教师不妨投放一些亲子训练任务,要求家长给予必要的协助,让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数学学习和探索,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师要求学生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并自行做测量和计算,准备将结果呈现到学习小组之中,通过评价做出具体引证。如墙壁上有菱形瓷板,学生开始对这些平行四边形做测量,教师观察学生测量行为,对其操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做出调整和分析,得到最为准确的数据。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评价其实践探索行动,对相关数据做验证,得出探索经验。在这个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情况做出具体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学生操作中存在问题进行矫正。

2.推出实践活动。

延伸数学实践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活动制约因素有客观分析,以便做出对应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探索和讨论,组织更多实验性学习,对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其认知内化。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制作、数学观察等,都属于生活化数学探索活动形式,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做对应设计,以提升其学习效果。学生进入生活化数学活动之中,需要借助更多数学理论做具体探索,教师及时做出提醒或者归结,促使学生自然建立实践活动认知基础。

再如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公式推导,然后投放一些梯形卡片,让学生做具体测量和计算。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要求学生利用白纸剪出一些梯形,并将这些梯形纸片做展示,小组内做评价,归结操作方法和经验。任务投放后,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教师对操作要领做集中介绍,要求学生针对操作体验介绍学习感受。从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教师设计投放实践学习任务是比较适合的,学生从实践体验中获得的学习成长是多方面的。数学与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在教学组织时,要对学生学习诉求有一定把握,以提升教学对应性。

数学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在深度学习启动环节,要充分照应学生学习诉求,从不同角度做出积极设计和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操作实践机会、对接生活认知活动,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广泛吸收学生设计意见,与学生一起展开学习交流,在数学实践探索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深度学习有特定目标要求,教师从学习域度、学习温度、学习深度等角度展开设计推演,自然形成深度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实践探索的要求。

猜你喜欢
深度主体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深度观察
“超学科”来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