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王曙光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现状,让人欢喜——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教学行为的重建;却也让人忧——有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让语文课堂看上去“有声有色”,却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初衷。
合作学习是《标准》的一种新理念,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转变教学方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合作探究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使教与学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建立一种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科学、合理地发展,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合作学习的意义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实施合作学习,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教师要克服课堂上的“讲”代替学生看书思考和分析解答,就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形式,给学生提供感知、领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和高效。
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水平。任何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以满足学生审美认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合作学习要关注学情,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给不同学习水平、速度和思维特点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成长不是指实现每个学生成绩都一样,而是指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的诸多因素,在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很多误区。
课堂上,教师为了体现《标准》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设计小组讨论。由于忽视学情和教学实际,结果是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而对实际教学则收效甚微。有的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蜻蜓点水,无果而终。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短短几分钟就浅尝辄止;有的刚有点头绪,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学习朱自清《背影》,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四次“流泪”,并探讨“流泪”原因和作者情感。结果前后没有三分钟时间就结束了。三分钟时间恐怕连四次“流泪”还没有找全,如何去探讨“流泪”原因和作者情感呢?教师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课堂点缀,而不是真正地要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探讨、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堂不按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不注重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朗读。语文课不能缺少朗读,朗读不仅是语文课的教学手段,也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学习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的教师设计了五次合作学习:(1)几次写到秋天?(2)几次写到母亲“悄悄地”等动作?(3)为什么要去北海看菊花?(4)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节课下来都是合作学习,没有其他学习方式,甚至连最基本的朗读都没有,把一篇美文上得支离破碎的,哪还有语文味呢?
课堂教学没有预设,有时随机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措手不及;有时设题晦涩难懂,让学生无从下手。面对尴尬,教师就干脆“以教代学”“以讲代思”“以练代习”。有时教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讨论、交流的课堂,造成少数优生是主角(表演者),其他学生是配角(旁观者),课堂教学陷入低效。
学习鲁迅《藤野先生》,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我国现代作家中还有哪些弃医从文的。学生还没有说清,教师就口若悬河地讲了起来,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一二三;除了鲁迅,还有郭沫若等等作家;除了弃医从文的,还有孙中山先生弃医从事革命工作……教师越讲越兴奋,越讲越偏离主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除了以上几种误区外,还有其他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与《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要求背道而驰,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
根据《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构建有效甚至高效课堂,应从三个方面去操作和努力。
要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课前准备要充分,应做到两点:一是科学分组,责任明确。当前,学习小组基本上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容易造成机会不公平和实力过于悬殊,会挫伤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结合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组。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要求每位成员都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把个人的进步和小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自主先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课前,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预习、检测和留疑。自主预习要通过微课、导学案等形式展示“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思路和意图;自主检测要让学生根据“自学任务单”自学,并尝试完成自我检测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成就感;自学留疑要让学习小组列举出疑问,为组内讨论交流做准备。
如学习《化石吟》时,学生自学留疑:(1)如何理解“吟”的意思?(2)化石是什么?(3)通过化石,我们能获得古代哪些知识?从留疑中可以看出:(1)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2)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不深。(3)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知半解。这恰恰为小组学习提供了内容,为实现高效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作为自学者来说,一要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按时按质完成自学任务,如果没有,要及时弥补;二要及时检查,自己是不是充分利用了教师给予的自学条件,如果没有利用或利用得不充分,应该立即纠正。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在下午都安排了自习课,顾名思义,“自习课”是供学生自学的,但有的学校老师仍然霸占了“自习课”,大讲特讲或用来做练习、考试。其实,自习课就应该让学生自习,自由地处理练习或预习、复习,更可以用来阅读课外书籍。只要师生心理相容,只要师生双方面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自学条件就会越来越优越。
总之,自主先学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了解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后面合作学习做准备。
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课堂,为课堂生成纷纭创造了条件。
小组合作探究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生生互动,让学生针对自学留疑和情景设问,通过同学间互学交流、合作探究、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实现收获自信、练就表达、学会合作、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再如师生互动,在小组内交流中,教师要通过互动引导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通过点拨达到提升,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留疑,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合作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学留疑而定。在设题时,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又不能太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尽量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尽可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使课堂高潮迭出,精彩纷呈。
如在学习《化石吟》时,针对自学留疑,采用情景设问:(1)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2)说说化石是什么?(3)你能给化石下定义吗?让学生之间互学交流、合作探究。这样根据情境设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去探讨、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后,要交流展示。教师要针对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肯定正确认识,指出不足之处,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如图片欣赏、漫画赏析、新闻趣谈、小品表演等形式,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思维的火花得以尽情地绽放。(2)问题设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设置要能够帮助学生从“认识困惑——主动探索——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3)点拨释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通过互动引导交流、研讨,最终实现解决问题、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如学习《化石吟》时,学生质疑:“……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针对质疑,教师要通过“形态各异的化石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开展组际竞赛“看谁说得准”,要求学生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解释,并针对情况及时进行点拨。这样,整个教学既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又发展了学生推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的目的。
在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精选教学手段,相机点拨、质疑拓展。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而定。要把合作学习与教师讲授、个别辅导等形式有机结合,实现教与学的高效互动。
在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时间分配如下:(1)小组探究25分钟左右。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开拓思维的发问中,在学生相互合作探究问题的状态中,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讨论中。(2)巩固学习10分钟左右。体现为课堂学习中及时小结,小组合作中互讲强化,学生互相检测等。(3)教师导学10分钟左右。体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帮助、点拨、拓展和提升等方面。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客观、公正,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评价有失公允,就会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在评价中,学生居主体地位,应准确对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作的程度如何、情绪状态怎么样等方面给予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在各种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无疑是最受学生关注的。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在此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多鼓励,多肯定。但教师的“鼓励”“肯定”不能无原则。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学生的评价可能会“不得要领”,教师要加强引导。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对个人表扬和对小组的奖励相结合。
在合作学习中,为了防止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形成一整套的检查和评价机制。如:课前学习小组互查互助,然后课堂上教师再抽查指导,课后督查小组还要及时督查辅导。在评价中,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可采用量化积分的形式,如:把个人和小组的每节课、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参与情况进行小结,并及时公布结果和奖励情况,突出学生的点滴进步,强化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教学行为的重建,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语文课堂偶然、随机、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只有凸显教学预设的主体性和针对性,把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多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