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环境教育,让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保理念

2022-03-02 21:05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者环境保护环境

张 仲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 淮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展,各种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高中地理教材中提出的环境问题有很多方面,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抓起,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境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要明确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学中要将环境教育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避免因为环境教育而耽误地理课程,同时还能起到强化课文内容的作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拉近环境问题与学生的距离,就算是随手扔掉的一个垃圾也会成为破坏环境的成因。只有真正启发受教者,在课堂上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到讨论与学习当中,才会提高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例如,在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延伸至环境教育,教师可对受教者进行提问“以前需要对森林进行保护,而为什么现在需要开发森林呢?森林面积越来越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有的学生会回答“因为人类的发展,占用了森林的土地”,也有的学生会回答“森林越来越小,小动物就没有了家园”。由此,教师可依据受教者的回答,潜移默化中开展环境教育,倡导爱护树木,不应随意破坏生态的平衡,保护动物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二、转变教学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递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这与高中地理课程和环境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不太吻合。受教者接收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环境知识都是理论上的知识,没有任何参与性,对知识的记忆也是被动式记忆,印象不深刻,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更不会从生活的感悟中体会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令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体验式、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去探究、去了解环境相关的问题,懂得环境保护对人类带来的作用,进而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开展新型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的教学中,教师改变学生“坐着听”的习惯,让上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开展前引导他们分组查找当前环境问题的基本资料,找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下环境问题的特点,然后开展探究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主题,当各小组都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分享、交流、讨论,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更珍惜和爱护环境。

三、借助信息技术,感受环保教育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环境方面的视频、图片、音频、三维立体图像等,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且视频的画面更富有感染力,能将抽象的理论性的内容直观地反映出来,将隐性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显性的内容,促使他们对环境教育更加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1 中《自然灾害》为例,如果仅仅是依赖文字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自行想象和思考,最后,还是对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一知半解,倒不如给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重现、新闻采访、电影演示,通过观看这些环境主题的影片,触动内心的情感,从这些主题视频中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忽视环境保护问题会对世界和社会造成怎么样的危害,并且对自然灾害有了身临其境的观感。也可以就电影宣传片中的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再结合课程中的地理相关的知识和环境教育知识对受教者进行教育,从而加深他们在这方面的印象,有效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还让听课者了解了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在无形之中渗透了环境教育,进一步提升了高中的地理教学质量。

四、增加教学资料,渗透环境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地理学科中增加了许多环境保护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依托这些教材内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和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全面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高一必修2《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时,在这个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反复向听课的学生强调工业制造业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让他们在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选址。另外,为了加强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视,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搜集一些违法工业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资料,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解工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合理的选址对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之后教师可以针对采煤工业,让受教者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址,通过自主研究认识到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这种教育手段不仅有利于受教者认识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还有利于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假如他们其中一些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从事这些生产工作,则会联想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会有意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理念能够对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五、优化教学方法,突出环境教育的作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现代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其实已基本具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渗透环境意识教育,学生从中去总结归纳地理知识、获取地理技能。比如,在学习高一必修2《绿色食品知多少》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探究式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文中的话题研究中,在此过程中获取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使得他们更为深入地去剖析问题的原因、分析结果并研究对策,锻炼了他们分析与研究问题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实施讨论法,针对课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受到启发,从自身出发,尝试去解决环境问题,同化新知识。在分析绿色食品相关的问题时采用小组讨论法,既能拓展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对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筛选和整合。最后,教师为了烘托教学气氛,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受教者对不同角度的问题去思考,通过快速思考,来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即快速联想法。运用该方法可以分析环境问题的所存在的因果关系,能更明确其中的原因、后果以及解决对策,有利于锻炼受教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常用的方法有关联树,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六、理论联系实践,强化环境保护教育

在地理学科中,有许多自然科学实验环节的内容,教师想要将环境教育渗透进去,除了传授学生地理理论知识外,还要充分结合实践教学。比如,在学习高二必修3《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外,可以组织学者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让他们针对当地的土质、水源进行抽样采集,再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引导受教者思考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学校也可以举行地理知识主题活动,比如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专家讲座,向受教者普及气候变化、地震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知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保护环境。以校园为单位,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加大渗透环境教育的力度。最后,深入当地区域了解环境问题,带领受教者走访当地的环保部门,深入周边的工厂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对当前历史发展过程中环保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化工厂的发展过程中环保工作的优化措施。在教学“水污染及其成因”时,教师可以组织受教者到附近的河流区域展开调查,在了解查成因的同时也要去思考治理方法,比如拯救河流中的微生物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从而强化受教者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相应的环境教育和实践学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自我约束日常的行为习惯,以便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通过课外的相关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环境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不断研究环境教学,渗透环境保护内容。同时,要注重培养受教者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者环境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