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2022-03-02 16:35林碧芸
新课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变形记情境语文

林碧芸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苏州)

面对新课改,开启新教材教学,语文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需要再次研读最新版课程标准,把握其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建议,从重新定位课堂教学、改良课堂环节设置、优化课堂互动方式三方面入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课堂支持。同时可将优质课作为范本,揣摩学习,逐步走出教学新路。

2020年冬,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在宜兴举办。参赛教师各展其能,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好课。本次活动有两“新”,一是处于新课程标准发布不久的背景下,二是首次使用统编本新教材,因而活动既要完成优质课评比这一常规任务,又承担着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课堂借鉴范本、指明教学前行方向的重大使命。现场听课结束后,本人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新策略做了思考总结。

一、重新定位课堂教学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最新版《课标》”)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从学习任务群的数量看,课程内容是庞大的,如果将学习任务全放到课堂上,势必造成教学推进低效,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与课堂时间之间存在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对课堂教学地位的认识,重新对其定位。我们必须纠正将课堂作为语文学习唯一阵地的想法,通过设计前置与拓展活动,使学习延展至课前与课后,使课堂成为个体初学的展示平台、集体共学的交流场所、拓展研学的触发起点。

本次优质课评比现场,部分教师便充分利用了前置任务。例如,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宜兴中学邵然老师,在执教《变形记》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对小说封面做了初步设计,上课时要求学生说出心目中小说封面的图案时,学生便拿着设计图稿上台投影,并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从容大方地说明了设计意图。再如,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杨斌老师执教《与妻书》一课时,提前布置学生以批注法阅读文言原文,以探寻文章被称为“最伟大情书”的理由,课堂讨论这一问题时依据的便是学生的批注成果。可以发现,正是因为上述教师安排了前置任务,所以在课堂能以图文投屏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学生的初学成果,在暴露问题、发现亮点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推进课堂交流,使讨论方向更明确,使讨论内容得以渗透。

也有教师成功地使课堂教学成为拓展研学的起点。如杨堃老师执教《姓名的文化意义》一课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材料从多角度挖掘了姓名所具备的特性,得出结论。最后环节教师布置学生结合所学,试着自己发现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从父辈和祖辈姓名的比较中看时代特征”或“按时代、分作家考察小说中的人物姓名”等。再如新海高级中学张进老师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引导学生讨论能否将小说的悲剧结局改为幸福结尾,以帮助学生了解契诃夫“负有义务”的文学写作观念。之后教师便推荐学生自主阅读契诃夫的《万卡》《变色龙》等小说以及童道明先生的评论,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以深入了解契诃夫小说的写作特色。上述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供路径与策略,引导学生在集体共学中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个体研究方法,同时触发了对更深层次话题的兴趣,因此拓展研学成为可能。

二、改良课堂环节设置

最新版《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据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情境,还要设计出以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为目的的典型任务,以此推动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哪些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什么样的任务可被称为“典型任务”呢?试以邵然老师执教的《变形记》一课为例进行阐释。

课前,邵然老师要求学生阅读小说,了解故事,体验作品的思想情感,这种引导学生独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做法是在创设“个人体验情境”。接着邵然老师给出了整节课的情境任务:“为纪念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某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请结合自我的解读,参与到《变形记》的封面设计中,为即将出版的《变形记》提出封面设计的建议。”这一任务又细化为三项子任务:一是“说说你心中认可的色彩方案并说明理由”。二是“为《变形记》绘制你心中的图案(元素),说出你的设计意图”。三是“为《变形记》腰封写一个文案,用一句话或几个短语推荐本书”。整个情境将学生带入现实场景中,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属于“社会生活情境”。课堂的最后,邵然老师引用文学批评家对卡夫卡作品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作家的其他作品,以更好地把握其创作风格与思想内核,这是在为学生创设课外延伸版的“个人体验情境”。邵然老师这节课上出现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正是最新版《课标》提到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的两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学科认知情境”,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认知能力”。

刨除情境,观其本质。贯穿邵然老师《变形记》一课的学习任务都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小说:首先立足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其次聚焦重点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最后探究小说意蕴,并赏析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些任务指向的都是阅读与鉴赏小说时的核心要点,学生通过解决这些任务可以体会到阅读与鉴赏小说的基本思维过程与方法,体验到文本内蕴的思想情感,从而收获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样的任务就属于成功的“典型任务”。

三、优化课堂互动方式

最新版《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多次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做了建议,如“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强调“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卸下“提问者”与“解答者”的身份,成为学生活动的“设计者”与“指正、引导、鼓励者”。学生与教师互动不再是通过点对点的问答,而是先根据情境任务独立思考,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结论,再选派代表分享成果并接受指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便在互相学习、互相激发之后,通过接受教师对本组的点拨与旁听教师对其他组的指导,使思考再次深化,课堂所得不断发酵。

此次评优课现场,这种新型课堂互动方式出现频率高且优越性突出。如盐城中学刘月霞老师执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设置了两个情境任务:“你如果是国家人才中心的负责人,在听完这场师生谈话后,会安排弟子们分别进入国家哪个部门工作?”“对各位弟子的去向,孔老师满意吗?结合文本和补充材料,推断孔老师的态度。”两个任务考查综合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因此刘月霞老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合力解决。在组内交流后,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已解决,并得出各不相同而亮点纷呈的结论。刘月霞老师追问各小组的结论,进一步发现了组员个体对文本理解的深度考量与细微偏差,分别做了鼓励与纠正。比起师生单线链接的互动方式,刘月霞老师采用的新型互动方式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再如常州第二中学赵锋老师执教《赤壁赋》一课,他首先将设置了整节课的活动情境“苏轼在朋友圈中对林语堂给自己的评价‘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回复了‘呵呵’二字”,接着给出研读交流的任务,要求学生做到“(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文段。(2)结合对有关文段的分析,表明自己的见解。(3)力争做到有理有据。”由于教师给出了思考与讨论的清晰路径与明确标准,因此学生能更有章法地进行活动,结论走向深处的可能性也更大。发言阶段,各组代表结合文本深入地谈出了对文章与作者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赵锋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稍做引导便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武林高手追求“无招胜有招”,在最新版《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也应抛弃以问答来“牵拉拖拽”学生前进,追求“不说胜全说,少说胜多说”的境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面对新课改,开启新教材教学,语文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打破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都伴随着压力,我们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再次研读最新版《课标》,把握其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建议,从重新定位课堂教学、改良课堂环节设置、优化课堂互动方式三方面入手,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课堂支持。在实践中遇到困惑时,不妨以优质课为范本,揣摩学习,逐步走出自己的教学新路,并坚信: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有同伴,不寂寞!

猜你喜欢
变形记情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