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253000)王 琦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措施可谓层出不穷。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些策略和措施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搭建适合的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领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彰显个性化学习的魅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全面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资源,着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可使学生敢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大胆地进行质疑和创新,主动地深入探究数学,从而真正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乘法的意义》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助推学生深入学习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先看一部好玩的动画片,同学们高兴吗?
生(齐):高兴。
(教师播放动画片,学生观看后交流)
生1:动画片真好看!喜羊羊变成一位老师,教兔子们跳舞,教小鸡们唱歌,真好玩!
生2:练习跳舞的兔子队伍不少,一共有4队,每队都有3只兔子。
生3:小鸡的队伍也不少,一共有3队,每队都有2只小鸡在练唱歌。
师:你们真棒,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清楚。那么,你们能说出小鸡的数量、兔子的数量是由几个几组成的吗?
生4:小鸡的数量由3个2组成,兔子的数量由4个3组成。
师:很好!那你能从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什么数量由几个几组成吗?
生5:我们小组的人数由5个2组成。
生6:美术画片的数量由5个4组成。
师:真棒!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动画片。如果要算出兔子、小鸡各有多少只,你们会列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
生7:小鸡有2+2+2=6(只),兔子有3+3+3+3=12(只)。
师:这些算式是指几个几?
生8:小鸡有2+2+2只,指3个2;兔子有3+3+3+3只,指4个3。
师:很好!不过,数学上的3个2,可以用加法表示为2+2+2,也可以写成2×3,这是乘法的表示方式。大家猜一猜,乘法是怎样来的?
生9:由几个数相加而来的。
生10:不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才能写成乘法。
生11:我猜“×”号前的数,指相同的加数;“×”号后的数,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生12: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3+3+3+3改写成3×4呢?
生13:当然可以。
……
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润滑剂,又是实现学生群体智慧交融的催化剂。数学课堂中,教师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搭建适合的展示平台,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探究与理解的不断深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教学,教师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制作成喜羊羊教小鸡唱歌、教兔子跳舞的动画片,这样将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有利于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了轻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乘法意义的教学不断引向纵深。
构建富有诗意、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诗意般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在对话中不断深入思考,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
例如,教学《毫升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营造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搭建互助学习、主动探究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毫升的意义,理解1毫升的概念。
师:“升”这个单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那你们知道它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吗?
生1:主要用在像水一样的东西上,比如汽油、饮料等。
生2:还有果汁、葡萄酒。
生3:我发现大盒的牛奶一般都是2升、1升的,但小盒的牛奶上却是标注“200mL”,这个“mL”是什么意思?
生4:对啊!我也见到过,上次眼睛不舒服,买了瓶眼药水,上面写着“5mL”。
师:你们还见到过“mL”这样的符号啊,那它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对它了解吗?
生5:“mL”也是表示液体的容积单位,好像叫“毫升”。
生6:是叫“毫升”,是一种比较小的容积单位。
生7:不对,我见到一瓶矿泉水上写着“500毫升”。
师:500毫升有多少呢?是不是有很多啊?
生8:也不是,就是一小瓶。
师: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500这个数?这个数是不是比较大?从中给你什么启示呢?
生9:500毫升的瓶子不大,轻松地就拿起来了。这样看来,“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师:你的推想很棒!“mL”的确是一个容积单位,它叫作“毫升”,是一个表示容积非常少的单位。那么,现在你们能够理解了吗?谁能把对“毫升”的理解与同伴分享一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自己对“毫升”的认识,初步构建“毫升”的认知)
……
引导学生感知“毫升”的存在并不难,难在让学生体会到“毫升”是表示容积的一个很小的单位。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只是不停地讲解,也许学生能记住,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浅显的,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搭建自由、平等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新知的探究与感悟。首先,复习回顾,让学生回忆“升”的学习过程,了解“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毫升”做好准备。其次,正视学生列举的特殊现象,通过交流讨论等途径,深化他们对“毫升”的理解。学生的不同举例,既可以丰富自身关于“毫升”的认知,又能诱发新的思考,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如观察、验证、分析以及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会反思,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悟蕴含在现象中的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本质,不断深入学习数学。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助力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千克”和“克”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单位对以下物体的质量适用吗?
课件显示:一头头壮硕的大象在缓慢地行进着,一辆辆装满沙子的大货车在道路上行驶着,一条巨大的鲸鱼在大海中缓慢地游动着……
生1:大象不会重4克,应该是4千克,可好像还是不对啊!难道一头大象没有一只兔子重吗?
生2:不对!大象的重量肯定要比4千克大,要大很多很多。
生3:一辆装满沙子的大货车肯定不是40千克,因为这不合理。
师:那会是什么单位呢?
生4:应该是“吨”,这个单位我在卡车上见过,车身上标注“载重15吨”。
生5:对!是“吨”,大象一定是重4吨,装满沙子的大货车重40吨,大海里的鲸鱼应该重50吨。
师:“吨”这个单位,现在你们知道了,那你们对它了解吗?
生6:1吨很重,有1000千克重。
生7:我在预习中发现“吨”是表示大宗物体的重量,即1吨=1000千克。
师: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出示杠铃)这是20千克的杠铃,我们来抱一抱它。(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感受)
师:20千克都感觉很重很重了,那1吨需要抱起多少个杠铃呢?(学生边计算边交流)
生8:抱不起来的,1吨等于50个20千克的杠铃,能抱起2个杠铃就已经是大力士了。
……
“吨”的认识是抽象的,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具体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一样的活动中感知“吨”的存在,建立起1吨的表象,为顺利掌握1吨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上述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千克”和“克”的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从大象、货车、鲸鱼等物体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质量到底用“千克”表示合适,还是有其他的单位。这样教学使学生理解“吨”是表示大宗物体的质量,对“吨”的认识也就较为清楚明确了。教师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抱一抱杠铃的体验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吨”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构建较为理想的认知图式,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是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梳理、总结等活动,促使他们不断反思提炼,形成深刻的认知感悟,助推学生的认知构建。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教师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通过自主梳理、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记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这节课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生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即把圆剪成一个个小扇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组合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形状的改变,使圆的面积计算变成熟悉的图形面积计算,这样学习就容易多了。
生2:把不熟悉的变成熟悉的,这是一种好方法,能让学习变得简单些。
生3:我有一个疑问。这样变化后,图形的面积是不变的,那它的周长是不是也不变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思考其中的奥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学生拿出学具分一分、拼一拼,深入思考与分析)
生4:分析后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那么两条长的总和就是圆的周长,这样长方形不就多出两条宽了吗?
生5:还真是的!难怪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圆切拼成长方形后,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要长10厘米。问,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6:看来,这个10厘米不是圆的半径,而是长方形的两条宽,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也就是说,两条半径长10厘米,那么一条半径是5厘米,这样圆的面积就容易计算出来了。
……
数学课堂上,教师搭建适合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数学思维。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产生新的思考,从而诱发深度学习,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
总之,搭建适合的平台,通过多元化的体验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感知,而且有利于实现学习的主动与深入,促进学生认知的有效构建。同时,亲身经历会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