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娟
(长春人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引入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同时带动了教学流程和内容及模式等方面的优化,更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积极推动师生共同进步。但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混合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整合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从以往封闭和被动的学习局面,逐步向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学习趋势过渡,利于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从混合学习的模式入手分析,涉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活动与方式的混合。从混合学习过程入手分析,包括课前的微课预习和小测验及问题思考;课上的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点评与展示学习成果;课后的反思总结与拓展学习等过程[1]。
混合式教学模式遵循了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延长,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时间及地点与路径等。学生在学习一个教学项目或一门课程时,项目与课程的各模块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整体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其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与移动式教学的有机整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影响较大。首先,实现了参与主体和教学理念的翻转。混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有效学习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的趋势过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任务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任务以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迁移为主。其次,实现了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翻转。教师课前发布知识点与传递知识信息,并且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的教学内容能够被永久保存,可供学生课前后自主进行查阅与学习,同时课前可实现任务的布置和检测。课上是吸收内化的过程,实现了课时的充分利用。课后注重拓展延伸和复习巩固。最后,实现了教学角色与教学活动的翻转。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承担着教学讲解任务,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思维发展受限。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灵活转变辅导者和组织者及引导者等角色,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2]。
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升教师技能。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并要求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合理进行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引进先进的做法和借鉴优秀的经验,不断适应新教学环境,积极拓展教学思路,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学技能水平。教师借助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的重复性和重难点等内容转移至线上,减轻教学压力,使其从传统的观念和态度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新理念和新知识。尤其是年长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相互促进,更利于带动教师团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二是提高学习效率。线上课程有内容详尽与教学风格多元化等特点,学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线上课程时,反复学习和思考重难点知识,可在线上与师生交流或是寻求解析,更利于推动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三是降低教学成本。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整合,推动师生共同进步,更利于压缩教学成本。教师在传统模式中,需根据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学成本较高。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微课等教学资源,线上可重复使用,可用于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巩固等,更利于降低教学成本。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运用大量的服装材料,学生在处理服装材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服装设计技巧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同时丰富服装设计经验,材料浪费问题严重。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搭建服装设计软件,可引导学生在虚拟平台上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虚拟训练的积极性更高,可节省服装材料使用量和教学成本,更利于推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首先,从课前环节入手分析。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领取任务并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微课视频的同时,可通过网络与师生交流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整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学习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做好课上学习的准备工作。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形式多样化,也可以是资料收集和行业调研等任务,学生在完成技艺技能特色和大师风格及流行信息与行业数据等调研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吸收内化行业市场特点与调研方式及调研工具等隐性知识。再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等,在课上进行知识传递。其次,从课中授课环节入手分析。课上以线下教学方式为主,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演示示范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任务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加深对显性知识技能的理解记忆。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更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从课后阶段入手分析。课后教师线上布置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和拓展训练。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后自主复习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如低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复习巩固与熟练运用教学知识技能的任务。中等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设计元素举一反三的任务;高等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社会元素灵活运用及触类旁通等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等,使其尽快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3]。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要求教师在“一站式”教学理念的导向下,精心开发在线课程与打造学习平台。教师可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微课和课件等辅助教学方式,结合动手实操和直观面授及设置教学活动等课堂传统教学方法,在学习平台上落实分享与评价等教学工作,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学习环境。
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材与网络教学素材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重构优化与高效利用。教师还需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开发活页式教材与融媒体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单和习题库及知识点与实训项目等内容的需要,采用视频与图片和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充分发挥教材对强化师生和线上线下课堂及资源等方面关联效应的作用价值。
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自制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教师还需加大教学监管的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在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请专家介入指导,引导产业教授和企业大师共同进行资源开发,确保教学资源更加贴合学情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尤其是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除借助平台施行数据化和过程化的管理外,还需施行双导师评价。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课上下时间的整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教师还需注重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情况的对接,在教学环节引入技能大赛和市场考察与专业展览等,实现行业与专业特色的有机整合,并通过任务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确保所学知识能过支撑学生的实际创作,间接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裙装款式设计”的课上教学模式为例,分析混合教学的具体方式,对教学活动展开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高校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高,同时学生的思维灵活,好奇心强,适应“互联网+”专业教学模式的能力强,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高,能够熟练操作设计软件,对装画技巧感兴趣,具备基础的服装设计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师可尝试利用混合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
“裙装款式设计”的课程分为经典案例解析与裙装设计实践及讲解讨论和游戏化测验的四个环节。教师优化课前与课上及课后的教学流程,实现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一是在课前环节:“裙装款式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裙子款式图中使用结合命令及零部件的群组。教学难点为掌握绘制款式图的形状。教师课前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学生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初步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节省课堂时间与夯实基础等目的。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作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教师收集网络裙装发布会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裙装设计潮流走向,总结裙装设计要素进行总结,根据各种裙装设计风格,对视频和课件进行分类,并将整理好的视频课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观看和学习,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教师通过学生线上学习浏览痕迹,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将学生难以吃透和较为陌生的内容作为课上讲解的重点。二是课上教学环节:在新课导入环节,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裙装发布会视频,小组围绕款式设计要素和裙装流行趋势等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介绍明星穿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把控设计细节等方面的意识。将新课内容分解成多个设计实践活动,使其充分掌握各风格类型裙装设计作品中各种设计要素的灵活应用方式。完成设计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明确裙装版型与裙装长度及设计工艺和裙腰高度的四个常用裙装设计方向。其中在裙装版型方面,包括异型裙装与H型裙装与X型裙装及A型裙装等,不同的裙装版型在设计风格和思路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裙装版型。在裙装长度的方面,不同的裙装下摆长度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风格印象,如短裙有活泼的风格印象,超短裙有性感的风格印象,长裙有优雅恬静的风格印象。在设计工艺方面,可分为分割裙和百褶裙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裙装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裙腰高度方面,分为高腰与中腰和低腰的三个裙装类型。低腰裙有性感和可爱及俏皮的风格印象。高腰裙有优雅和古典等风格印象。对设计要素进行细化分类,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裙装设计要点。为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穿插虚拟试衣等游戏,引导学生个性化调整裙装的细节,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与设计和节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布置课后复习题,引导学生课后登录试题库,选择并完成对应的课后复习任务,根据任务内容独立完成并上传裙装设计作品。相对于以往的课后复习模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提高课后复习环节的灵活度。教师利用习题库统一管理学生上传的作品,找到学生在练习中的共同问题和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课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裙装设计业务实训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训机会。企业发布裙装设计任务,形式根据任务设计要求,通过改变设计要素,促使裙装展现出各种风格特点。通过业务实训,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服装设计的流程,丰富工作经验,充分了解与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从而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登录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并评论学生的作品,发现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在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
信息化技术对教育领域改革的影响较大,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混合教学模式也是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利于提高教学成效,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把握线上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和要求及原则,避免出现本末倒置和喧宾夺主等问题,以此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