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霞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宁江小学,甘肃 庆阳)
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注意从核心素养层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并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认知数量与数、理解数量关系、建立数感、培养空间观念等。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结合生活、引入案例、问题驱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也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种种思维惯性,不能再将教授数学知识点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而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会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学生会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个过程中,当学生接触到重点的知识点和概念时,教师采取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点建立起联系,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并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培养的,而是在平时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学习基础知识,而是一种思维上的转变,让学生能够细心地观察并了解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多元化的,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其他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掌握到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并且能够不断发展自身的学习技能,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收获更加满意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数学素养,才能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点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且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恰当的案例,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是为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的案例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一些问题,并最终将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与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系,充分体现出数学学科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以数学思维理解周围事物,并做出思考及判断。同时,数学知识并非单纯教材中的数字计算,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因此,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生活能力。数学素养也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完善的[1]。而学习数学知识,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学习数学运算,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直觉判断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提高学生的运算素养,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以“分数的计算”为例,这一知识内容由于涉及分数知识的学习,与之前的整数学习不同,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思考分数问题,这会提高学生的分数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苹果和一把水果刀,将苹果一分为二,让学生理解的概念,再将苹果切成4 份,让学生理解的概念。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分数认知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然后,教师再传授给学生分数的概念、公式,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就会简化分数计算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国家基础教育部提出的重点教育目标。传统层面单纯地通过学习课本知识理解数学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教师应注意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探索数学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同时,数学知识除了计算问题之外,还包括数学图形问题[2]。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图形问题,也能为后续对学生开展数形结合问题做好铺垫,这也更好地凸显出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准备环节对学生认知梯形的概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大部分学生对标准的梯形具有自主认知能力,但若将图形进行变化,学生就难以更好地辨认出梯形。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多媒体显示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梯形,并呈现出梯形的动态变化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变化进行不断观察,通过对比梯形特征能够认知不同特点的梯形。这种方式打破了常规的学习思路,让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看待图形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认知梯形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确保学生的数学空间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单纯地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确数学学习目标,找到学习方向,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3]。同时,在新课改的方针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突出提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推理能力,确保在遇到数学问题后,可以从逻辑思维角度梳理对数学问题的看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还应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申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并能高效地理解他人以数学语言表达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练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学习目标。比如,蛋糕店需要购进纸杯蛋糕以充实货品,教师可以将前三周蛋糕的销量数据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依据,推理本周应购入多少个纸杯蛋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以此推理本周应购入的蛋糕数量。这种任务驱动背景下开展的小组讨论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推理素养,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平均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内容,自主设计关于平均数的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责任感,更进一步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从立体化视角看待数学知识,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自然会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升华,也可以凸显出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