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绣
(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甘肃 敦煌)
多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中,笔者曾遇到过各种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有品学兼优的,有热忱大方的,有勤奋善问的,有办事干练的,有目无尊长的,有粗鲁野蛮的……当然也遇到了好些令人头疼的“钉子户”。在引导孩子们成长进步的同时,我得以提高和成长,也积累了一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经验。
新课改过程中,我越来越了解到: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氛围,是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做到坦诚合作、积极向上。而教师光有学识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感受学生的真心。如此,就可以引领学子以健康的心理、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目光来看世界。当然,在这里面苦和乐也是相互交织的,有迷茫,有欢笑,有摩擦,也有磨合。在磕磕绊绊的进程中,我更深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巨大活力,现撷取浪花几朵,与大家共享。
小学生在刚入校时,进取心、模仿性和教学主动积极性都很强,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多次的“失败”后,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在这个时候,指导学生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北师大版一年级“有几棵树”的教学中,我问:“你们会算多少8 加几的算式?”一个学生说:“我会算8+8=16。”这时一个学困生(孙×)立刻大声反对:“不对!8+8=17。”众生哗然,都说:“错了,错了。”孙×的目光顿时黯然失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笑着说道:“先听听孙×是怎么想的好吗?”孙×小声嘀咕:“昨天我们在计算9+8 时,不是说过九哥哥得向八弟弟借1 来凑成10 吗?计算8+8 时也一样,8 向另一个8 借1 凑成10,不就相当于17了吗?”哦,竟然是受9 加9 计算的负迁移影响。发现了症结,孙×才成功地算出正确答案。我顺势进行了小结:“计算9 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9 和1 凑成10 进行计算。”话音未落,孙×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我知道了,如果计算8 加几就拿2 来凑成10,然后计算7 加几就拿3 来凑成10,然后计算6 加几就拿4 来凑成10,这样运算速度就快多了。”孙×的语速之快、观点之新颖,让全班同学都刮目相看。由此,我意识到:让学困生心存一种良好的人文情感,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心心相牵,通过“延迟性评价”给学生一次表达、辩解的机会,师生一起找出问题的症结,他们会重拾学习的信心。
当我们走下“神坛”,坐在孩子之间,以润物细无声的爱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时,班级就变成了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庭”,老师就变成了每个孩子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平时,我经常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老师,明天我过生日,你能参加吗?”“老师,我做错了,您能原谅吗?”记得孩子们在完成“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绘画日志时,一位学生还特意在日志的下面做了一个信封,里边还有两封信,一封是“我爱上数学课”,一封是“我爱马老师”,外加一张可爱的小签名。看了这些信后,我除了更爱学生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我认为,只要我们允许学生寻求精神和思维的自由,寻求自己健全的人格,寻求灵魂的充实和滋养,学生必然会变成我们的朋友。
身为一位数学教师,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每件小事,时时刻刻都要做有心人,并且要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一位儿童,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因为我们的过失而使一个本来聪明、活泼小孩的心理走向扭曲,甚至导致小孩一生人格的不健全;也不要因为我们对工作没有耐心,而使一朵朵原来可以绚丽开放的花朵因此而枯萎。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情感也有“触礁”的小插曲。这一插曲是我从教多年来首次对“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的教育理想产生怀疑,更是首次深感素质教育的苍白无力。王×,一位性情极其反常的小孩,极度“以自我为中心”,谁都无法阻止他要干的事。上课时,他会突然非常亢奋地咬旁人一口,气得我脸色铁青。每当上课时见到他就头疼,感觉如履薄冰,这让我丢失了往日教导弟子的信心。对这只“小刺猬”,我真是看不出来他哪节课能得一朵小红花。怎么办呢?在一次讨论试卷的时候,我听见他在自言自语:“老师真是讨厌,虽然我考不好,但是有些词写得好,老师怎么老不奖励给我红花呢?”咦?原来,这个外表蛮横、坚强的男孩子也会有软弱的、渴望被人理解的一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为了抓住王×追求自身价值感的这种稍纵即逝的心理,我破例奖给他一朵小红花,他出奇的平静,我却“退一步海阔天空”,容许其在烦躁、紧张的状况下站在我身旁听课。就这样,在曲曲折折、循环往复的心理教育中,王×终于愿意与我敞开心扉交谈了,上数学课也成了他每天的期待。
备教材即有效研读课程,对教材内容首先要清楚其在整个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意义。只有“深入浅出”,课堂教学才会更容易,更得心应手。其次,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教法要能够适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凸显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更要选取能够直观、形象展现知识点的发生与形成过程的三角板、圆规、小黑板、多媒体、挂图等,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时尚”。
搭建数学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桥梁,首先在课堂中,及时创设和谐、快乐的求知情境,启迪学生乐学、爱学等内驱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解答数学疑问。在实际生活中,知识点使用得越频繁,活动使用的频次也越多,所掌握知识点和对应的日常内容之间便会形成更牢固的联系,学习者记忆的信息就会更易于被提炼出来,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也就更扎实。比如,掌握了“按比率分摊”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协助老爸老妈算一算本居住楼每户应交的水费(电费)是多少;掌握了“利率”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算一算在商业银行存放的资金期满后能够获得多少本息;学了“比例尺”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画一画,开展“我给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花园小区建筑设计平面图”等活动。
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喜欢读童话的心理,通过讲述祖冲之是怎么提出圆周率的,华罗庚先生是怎么变成伟大数学家的,童第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精彩的童话故事,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树立光辉典范,从而把握机会,因势利导,讲授新课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有成功经验的老教师常常以“争冠军”“抢答”“夺红旗”“男女对抗赛”“分组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做得好的学生适时给予赞扬,并且配以老师富有启迪性的话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见解多”“比谁更聪明”,等等。如此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减小了教师教学的压力,也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了知识。
学生准备讲的过程,正是调动自己思维的过程。要讲给他人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用自己的话语。这就需要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但要全面、熟练地了解知识点,而且要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试着说给他人,就是要强制自己去弄懂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让自身的记忆得以稳固和加深。
要不怕花课堂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观察物体”这节课,老师需要学生用模型(长方体、正方体)拼成各种形态的物品,让学生四人一组,每次拼成的物体形状不一定相同,让各组代表说出所摆物品从前面、上面、左(右)侧面看会出现哪几种形态。学生经过实际动手运用,通过观察、思考、推理,能更加牢固掌握观察物体的方式。
古往今来,现代数学的教育理论与经验都证实游戏可以助力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利用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他们就会对所学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愿望,把注意力长期保持在所学对象之上,达到良性效应。如根据课本中的“打数学扑克”“快递员送信”“小猫捕鱼”“夺红旗”“一个钥匙开一个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列车”等十几种实践内容,我不仅鼓励每名学生都加入课堂游玩活动中,而且给他们做了小动物头饰,在做游戏活动时给学生戴在头上。这样一来,不论是一面红旗、一种头饰,还是一幅颜色鲜艳的插图,都增添了学生训练的乐趣,使学生争前恐后地投入数学趣味游戏活动当中,进而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