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铃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小学 福建福州 350800)
小学时期在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小学语文作为教育学科中的重点内容,即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学习语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意义[1]。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打造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的有效发展对策。
笔者通过对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内容指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通过站在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人们的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以及个人能力等多个方面。素养和知识、能力、态度等含义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于差异,它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知识、能力、态度的调整方面,同时,也强调人需要不断地反思以及认真地学习。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学习特点,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非常扎实稳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文学修养、文章修养和文笔修养。与具有传统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相比较,发现其与只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于差异。它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渲染学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修养,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众所周知,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其中语文语言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语言的运用技术魅力无限,语言的训练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当中的语言训练这一部分的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具有传统特点的教学方法将语言的训练功能进行了分解,造成语言训练的特点变得更加功利性,而且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和语言训练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做好区分,将传统教学作为基础,不断进行优化,让语言训练变得更具特点、更具特色,让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并慢慢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与特点,对学习语文内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2]。
在语言训练的过程当中,老师不能再应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因为学生的语言训练大多都是在模仿老师,需要将语文语言基础作为重点,之后实现后续语文学习阶段性的飞跃。所以老师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起到正确的作用,帮助和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以及发音的标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程度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因为学生大多数都是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学习、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当中的语言训练变得更加关键、重要,提高语言文化的魅力,让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全部体现出来。
在培养和构建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老师不要有焦急的心理,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其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对于7-12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明确核心素养背后的力量和内涵。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更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转变自己的传统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将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等各个方面。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三个方面作为入手点和着手点。
一是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明确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内容的载体,但却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校园中展开汉语学习,不仅需要让小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材当中的语言文字,可以起到载体的作用,帮助小学生拥有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其语言思维能力[3]。
二是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对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语感培养加强关注与重视,因为在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过程中,语感好比开启语言世界大门的“钥匙”,学生必须紧握这把“钥匙”,才能够顺利进入到语言世界当中去,之后灵活掌握语感,体会语意和语境,最终以自主的方式构建出语言。
三是语文教师需真正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理解相关理念和行为的基础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去领悟核心素养所提出来的思维方式以及最新的价值观,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教学,将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在过去,语文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后,都会将自己作为课堂当中的主体,并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与互动。一些语文教师更是为了节约更多的时间,并没有设置出问题思考这一环节,所以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内容的积极性与热情,故而对学生的整体成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很多教师会将课文的传授加入教学过程当中,并且认为这是教学过程最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当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就意味着语文教学活动就此结束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为了能够快速达到教学目标,会缩短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甚至没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例如:在一些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将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对古诗词基础含义的讲解上面,而并没有对诗人的丰富情感进行仔细分析以及研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视野产生极大的影响,更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造成限制[4]。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将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作为重点,并没有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理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讲解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本时,学生只有在亲近大自然的条件下,才能够感受到语文内容的魅力。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借助书本上面的内容来进行想象的话,那么必然无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这样学生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会下降。
学习生词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是语言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生字、词进行全面掌握,还需学会语言的实际应用方法。如词和词之间的组合、字和字之间的搭配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紧紧围绕在语言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周围展开实际教学,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去感受这些知识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老师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教学时,主要有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识10个生字。
二是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们认真地分析教学目标,发现其内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在语言构建和应用方面,顺利、有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5]。
想要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为他们选择出更合适、更恰当文章,让他们大量的阅读,这样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当体会作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主要意见和中心思想,之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方式。但是通过对具有传统特点的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一些老师会将自己关注的重点以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大量背诵文章上面,而对知识点的掌握产生忽视的态度,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伴随着核心素养要求的出现,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会每一位学生通过有效方法来展开阅读以及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联想和讨论,最后在老师与学生良好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6]。
通过培养学生的鉴赏素养,主要就是陶冶学生的性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将语文课文作为重要的载体和基础,展开对学生美的影响以及熏陶,之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古诗词都非常优美,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应用优美诗词当中的意境,通过审美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7]。
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完全能够起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创新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为小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并让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民族活动与教材内容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让二者在相辅相成中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春节,老师可以从节日的来源、文学作品、民俗等多个方面来展开文化传承素养的培养。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再有“闭门造车”的工作态度与思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思维,认真分析小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再结合文中呈现的多元化思维模式,设计出多元化特色的学习方法[8]。
首先,对文本的主要类型、载体、具体的表达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找到其各具特色的思维方法,再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这些思维方法。
其次,在语言文字阅读的过程当中合理应用。
最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将传统与现代语文学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地领略语文文字教学的重要性,并学会更多的语文思维方法,按照语言实践要求展开合理应用。
简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以及认真学习,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工作能力,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明确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语言文字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方案,将问题妥善解决,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和有序,并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