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如何建构大学生文化自信

2022-03-02 03:54地里巴尔铁力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思政传统

地里巴尔·铁力提

(新疆艺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105.。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源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当代中国文化,以包容的心态和智慧借鉴现代文明成果和世界多元文化。通过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厚重的文化自信和广阔的视野格局,引导大学生主动承担起文化自信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的重任。

一、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

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广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激励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文化自信,创作更多艺术精品奉献人民,用艺术感染人、教育人。文化自信不是虚无的理论,而是有其产生的根源,文化自信来源于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以来淬炼而成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凝聚而成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的内涵丰富,是一种具有历史积淀、时代特征、文化特色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

第一,文化自信基础性强、影响度广,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并明确指出在“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文化如基石、似脉络贯穿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在逐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在新时代逐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科学论断,极大彰显了党的领导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洞察深邃、英明睿智的治国特点,只有把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印刻在脑海深处,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具有历史积淀、时代特征、文化特色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是一种内心的外化表现,显然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内的一种自信,也就是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的一种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创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从历史的纵向看文化自信涵盖历史各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时代发展的横向看是世界多元化、多极化背景下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人们需要文化认同和精神引领,从历史的纵向看文化自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既有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又有结合时代特点的创新,所以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信条,而是有历史积淀、时代特征、文化特色的自信。

第三,文化自信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提出文化自信显得尤为必要。在宏观方面,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在具像方面,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最需要对文化自信有更深切的体悟和认识,特别是艺术院校学生更需要加深认识,只有增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加深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认识,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提升艺术创作的精神境界,深化创作的艺术作品,才能使他们成为具备较高创作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棒人,是共产主义事业延续的接班人。当前,西方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充斥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混淆视听、鱼龙混杂,占据着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从而让他们对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认知不够精深,自信心不足。通过对文化自信的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的再学习、再深化、再领悟,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自信自勉意识,切实培养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血脉,厚植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奉献意识,从而在全社会凝聚起自立、自信、自强,逐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时代课题,在社会和时代的号召下应运而生,文化自信是大国走向强国的强有力支撑,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艺术院校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本质内涵,学懂弄通文化、厚植提升自信,只有弄清、弄透文化本身才能全面提高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自信展现在艺术创作中,教育自己,启发别人,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首先,深化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感。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0.。国家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首要的价值标准就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精神,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文化自信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加大对文化自信内涵的发掘,深挖历史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精神伟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校中全面树立起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知其源、明其理、同其心,厚植大学生爱国、卫国的思想意识,切实用文化自信的力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深、引导大学生厚植强烈的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在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中叠加爱国的厚度。

其次,深化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作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脉络的集合,是历史延续创新过程中的精神精华,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之一,作为艺术院校大学生,具备将文化自信活现于文艺作品的艺术能力和创作水平,在弄清弄懂文化自信背后的历史脉络、在学懂弄通文化自信背后的精神力量,才能切实将思想层面的文化自信转化为艺术层面的文化自信,进而丰富艺术作品的实质内涵,让文化自信的精神实质转化为歌舞剧、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艺术作品,从而更广泛地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提高对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最后,深化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五个认同”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的今天,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深刻认识和全面发挥“五个认同”的社会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提升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认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那么,如何深化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和认识?关键在对文化自信的认知和理解。文化自信是增强“五个认同”的关键,如果说“五个认同”是本,那么文化自信一定是源。文化自信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政党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是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也是对其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①陈先达,臧峰宇.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对话[J].理论与现代化,2019,(2).文化是一切自信之源、没有文化的先导,自信无从谈起,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五个认同”绝不会认识那么深刻,理解那么透彻、贯彻那么彻底,所以要不断增强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认识,提振信心、增强定力,让文化自信成为印刻在内心深处和践行在实际行动上的真行动、真自信。新时代艺术专业的学生正处于高度发展的自媒体时代,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到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信息。虽然这看起来是一种“碎片化”的信息收集和学习方式,但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途径,对艺术院校学生运用文化软实力创作更多精品、佳作注入活的灵魂和思想文化基础。

三、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艺术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强、思路宽、视野广,专业特长明显,阳光自信,朝气蓬勃,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较强,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虽然有一定见解,但是还不够深入全面。必须结合“文化润疆”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的作用,全面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从而在文艺作品中展现文化自信的张力和厚度。

首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冲击,致使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深、理解不透、自信心不足。文化自信来源于绵延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厚重、多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只有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拓展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才能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的接受和认同,生活在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通过中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淀、家庭文化或者父母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厚重文化的熏陶下,他们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说文化自信是大树的话,那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就是土壤,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地系统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起源、演变、丰富的内容以及在现当代的发展与革新,才能潜移默化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树立高远目标和宏大的人生规划,进一步加深对文化自信的认识、增强践行文化自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加大对这段雄壮辉煌、彪炳史册的历史进行反复学习,引导大学生知史、明史、懂史,用这段苦难却熠熠生辉的历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培固文化自信,铭记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强的发展史,小米加步枪、草鞋加干粮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最落后的装备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书写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历史,迎来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一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的豪言壮语。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入学习,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发挥好艺术专业大学生个性张扬、自信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引导学生找到与艺术专业相契合的思政元素,帮助他们丰富艺术作品的内涵,鼓励他们发挥所学艺术专业的优势,紧扣时代主题建立明确的思想政治导向,用历史事实增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底气、骨气和志气。

最后,发挥优秀思政教师队伍的教育作用。深化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认识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教育引导,特别是思政教师队伍的作用,紧密结合“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入推进,搞活、讲火思政课程。“在思政课教学创新活动中积极探索把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大课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和唯物史观同中国具体文化环境相结合,使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②周达疆.新疆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0:18(2).艺术学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在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就专业课来说,运用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把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融进来,能使本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党政时事,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为其以后从事艺术专业奠定良好道德基础;就思政课来说,运用多样化的“思政+艺术”的教学方式,融入艺术专业课教学元素和方法,能使课堂活跃度大大提升,增加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愿意进行思政学习,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形式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尽可能转变为索求式的主动学习,特别是结合专业特长用不同专业演绎红色革命精神。我校思政课教师围绕“文化润疆”策划创作了歌曲《我们就像石榴籽》等优秀文艺作品,并在“学习强国”等相关融媒体平台播出,指导学生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拍摄《筑梦在路上》的微电影,并代表学校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选拔大赛,开展“看图片、讲红色故事”活动,汇编组合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摄像、剪辑、编辑等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联合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增加艺术观赏性、文化理解度,更能增强各族同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大团结意识。所以,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并结合当下的时政创作出充满红色精神、革命文化的优秀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创作增加学生自身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通过优秀作品的展演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实践教学中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提升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通过专业特长的展演,能够更直观、更有温度地将对文化自信的认知转化为大众可见、可感、可触的艺术形式,在提升自我对文化自信认知的过程中,更大范围地影响各族群众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德艺双馨、以艺化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