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辉立,蓝培桂,岳振民
(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中医外科,广东肇庆 526100)
上尿路结石主要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可引起绞痛、梗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上尿路结石病因复杂,与个人生活方式、自然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1]。现代医学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具有创伤性,故有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因其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的特点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青睐[2]。上尿路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被用于尿路结石的治疗,获得临床认可[3]。中医方剂干预是上尿路结石常规中医治疗方法,排石操则是近年来被临床推荐的用于上尿路结石患者康复的训练方案[4]。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湿热蕴结型是上尿路结石主要辨证分型,占比达42.69%[5]。因而本研究收集78例湿热蕴结型上尿路结石患者,研究中医导引下排石操与中药方剂的联合应用价值,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湿热蕴结型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7.24±11.08) 岁;体质量指数(BMI)19.00~24.50 kg/m2,平均 BMI(21.79±1.80)kg/m2;病程1~7年,平均病程(3.92±1.08)年;结石位置:左侧28例,右侧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8.08±12.25) 岁;BMI 18.50~24.85 kg/m2,平均 BMI(22.02±1.97)kg/m2;病程 1~8年,平均病程(4.07±1.12)年;结石位置:左侧25例,右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6]中上尿路结石的诊断标准;②湿热蕴结辨证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推荐标准[7];③均在本院接受门急诊及住院治疗;④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妊娠哺乳期患者;③合并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治疗期间主动要求退出者;⑥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通淋排石汤干预,组方:金钱草20 g、鸡内金15 g、黄芩20 g、威灵仙15 g、柴胡15 g、川牛膝15 g、郁金15 g、车前子12 g、枳壳10 g、白芍10 g。对于腹痛严重者,加用延胡索12 g,湿热重者加用黄柏10 g、茵陈10 g,气虚严重者可加用黄芪10 g、党参10 g,有血尿者,可加用栀子、小蓟各10 g。汤剂由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煎药房煎制,每剂煎制后滤取300 mL药汁,分2次服用。每周对处方调整1次,疗程共4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中医导引排石操干预,连续干预4周,具体方案,见表1。
表1 中医导引排石操训练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在完成4周干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医证候评分方法记录评分[8],症状包括尿频、尿急、血尿、尿痛、腰腹痛,按李克特量表(Likert)0~3分计分,舌象和脉象按是否正常记为0~1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计算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减分率≥80%;有效:30%≤减分率<80%;无效:减分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显效、有效及无效等级资料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以评估整体疗效。②分别在干预前后清晨(7:00)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 mL,采用Microfuge 20/20R台式高速离心机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③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尿液代谢异常疾病的发生率。包括高尿酸血症、高钙尿症、低镁尿症及高磷尿症。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排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58.97%,对照组为35.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血清TNF-α(ng/L) 血清IL-6(ng/L) 血清CRP(μ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9 26.75±7.89 12.56±4.50* 1.20±0.33 0.54±0.16* 170.23±33.43 82.02±14.44*对照组 39 25.80±8.14 18.73±5.12* 1.25±0.29 0.75±0.20* 165.77±28.85 102.35±21.23*t值 0.523 5.653 0.711 5.120 0.631 4.945 P值 0.602 0.000 0.479 0.000 0.530 0.000
2.3 两组患者尿液代谢异常疾病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高尿酸尿症、高钙尿症、低镁尿症及高磷尿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高尿酸尿症、高钙尿症及高磷尿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镁尿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干预后观察组有33例患者结石排净,排净率为84.62%,对照组有25例患者结石排净,排净率为64.1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尿液代谢异常疾病发生率比较 [例(%)]
上尿路结石病因复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频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引起输尿管狭窄梗阻和局部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尿毒症。既往还有研究显示,上尿路结石可刺激局部黏膜,增加癌变风险[9]。因此,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不仅可减轻泌尿系症状,还可逆转病情,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方式不断进步,其中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手术治疗多有创伤,且对于有器质性梗阻或有出血性疾病者,更是难以开展手术。另外,对于病情较轻的早期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淋症”概念,《诸病源候论》则对其病机进行总结,指出“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丹溪心法》则针对病机提出,淋症治法关键在于疏利小便[10-12]。淋症病程较长,多有肾虚表现,若患者感受湿热毒邪,郁结下焦,肾为热所乘,导致湿热蕴结型淋症的发生,并出现尿痛、尿频、腹痛等结石症候。对于此类患者,则应以清热通淋为主要治疗原则。通淋排石汤是治疗淋症的中医经验方,方中以金钱草为君,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同时给予鸡内金辅助健脾排石,另外,方中以黄芩、柴胡合为臣药,可清热利湿。此外,方中加用车前子、牛膝、枳壳为佐药,增强行气通淋止痛功效。此外,本研究根据患者伴随症状对组方进行随症调节,达到辨证治疗效果。
经络学说是中医诊疗的重要学说,在中医经络穴位理论指导下进行排石操锻炼,符合中医经络理论。正如周智恒教授所言,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能[13]。因而,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对排石操进行改良,并根据结石不同部位进行精准选穴,具有精准治疗之效,同时根据经络行走,沿经络将腧穴远近结合,进行按揉和跳跃,既可促进结石下移,减轻局部疼痛,又可达到舒筋活络、促进津液代谢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中医指导下的排石操与中药汤剂的联合应用可达到巩固疗效作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尿液代谢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也与排石操的实施有关。炎性反应是上尿路结石病情进展的重要诱因,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可形成上尿路局部粘连,影响结石排出,甚至改变泌尿道解剖结构,加重病情。排石操的开展可通过局部腧穴经络刺激,纠正微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环境,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目的。现代医学也认为,输尿管松弛程度和结石近心端进水压是影响结石排出的重要因素[14],通过排石操的训练可扩张输卵管腔,增加近心端静水压,从而促进结石排出。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可能是排石操提高疗效的原因之一。
综上,中医导引排石操联合中药汤剂用于湿热蕴结型上尿路结石患者,疗效可靠,有助于改善尿液代谢状况,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