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千春:编织梦网的人

2022-03-02 04:07刘小荻
莫愁 2022年5期

文刘小荻

“人们带着心中的目的地离开了家乡。你漂得越远,越多的糅合混杂,你就越能到达一个你狠狠重新审视自己的地方。”

——盐田千春

盐田千春在工作室

作品《聚集-追寻归宿》

握着红色线团的手穿梭在线与线的间隙中,盐田千春仿佛在白日下编织自己的梦境,她习惯于记录梦境,再借由梦境探索意识深处。

编织梦境的人

280 公斤的红线从黑褐色的铁船骨架中喷涌而出,线与线缠绕交织,一同涌向上空,细密的红线慢慢覆盖整个空间,像是轻轻托起铁质的船身。船只在未知之海航行,隐约透过的柱与柱之间的空隙,人们游走其间。作品《未知的旅程》是盐田千春对生存目的的一次思考,她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程,大家坐一艘船不知道将去往哪里的目的地,因此不管怎么样就往前走。我们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边走边思考,在这样基础上创作了这个装置。”

盐田千春如同一个编织梦境的人,观者坠入她网罗的梦境之地,生存、死亡、记忆和永生潜藏在线与线交织延伸出的艺术宇宙之中。在由线与线构造出的虚实不明之间,盐田千春在混沌的秘境,盛放了她的作品核心“不存在中的存在”。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他的思想、灵魂、情感、记忆还存在。去感受这类东西,做出能让人从中有所感受的空间,对盐田千春来说,正是作品的使命。

这位70 后女性艺术家,旅居德国二十多年,离开日本的文化环境后,身份认知对盐田千春来说变得更为强烈和清晰。人在命运之海沉浮,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作品《未知的旅程》中她要扬起那千丝万缕的红色丝线,指引出无论前路在哪,个人命运依旧和宇宙的命运隐秘相连。

身份和抽离

那是盐田千春在柏林的第三年,三年间,她搬了九次家,每天早上醒来,她往往恍惚自己究竟在哪,床的意象出现在她日后的创作中,成为那段经历的载体,她想确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

1972年,盐田千春出生在日本大阪,父母有一家木盒厂,她的童年回忆往往伴随着从早到晚机器转动的声音。“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人们像机器一样工作。我希望我能更有灵性地生活,所以当我12 岁的时候,我知道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

大学期间盐田千春系统学习了西方绘画,开始尝试各种艺术创作,但她渐渐发现,平面绘画成为束缚,“无法在绘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澳洲交换留学的那段短暂经历让盐田千春萌生出去欧洲闯荡的念头。“交换留学是我第一次体验住在外国,结果发现离开熟悉的环境反而把自己看得更清楚,这样更有利于创作。”从澳洲回到母校京都精华大学后,她开始为离开日本做准备。大学毕业后,盐田千春便坐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

最初几年,盐田千春在不同的艺术大学求学,师从行为艺术教母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正是那段时期,西方艺术为盐田千春打开了新的视野。从油画转向装置艺术的过程里,盐田千春创作了一些更为直烈的行为艺术作品。比如1994年的《成为绘画》,灵感源于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变成了画:“在画上我到底怎么动,会让这幅画变得更好呢?醒来后的第二天,我就创作了《成为绘画》这个行为艺术。”对皮肤伤害很大的有毒瓷釉颜料浇灌在她的身上,红色颜料顺着皮肤流淌,她披上巨大的白色画布,头发上、脸上和身上的白色画布被瓷釉颜料浸染,她的身体和那块红迹斑斑的画布融为一体。

在柏林期间,1998年,盐田千春创作了《我从未看见自己的死亡》,啮齿类动物下颌骨骼被围成圆圈,人的头颅从圆圈中心的泥塘中探出,在充神秘仪式感的骨骼矩阵的正中间,难辨死生。创作如同解谜,在创作中艺术家也在不断逼近自我的真相,盐田千春曾说:“我的作品都是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之类的疑惑出发的,然后从那个问题开始,收集材料、制作作品,客观地去把谜一样的东西表达出来。”

创作和生命

201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是盐田千春艺术事业的一次转机。策展人中野仁词邀请她参与合作,二人的展览计划击败了对手,最终获得了日本国家馆的代表策展人与艺术家的机会。在这次展览上,盐田千春用作品《手中的钥匙》打开了连通艺术和大众的一扇大门。从世界各地被征集来的18 万把钥匙被系在细密的红线之下,悬挂在展览空间里。“当我在双年展的舞台创造这个作品时,第一次感受到提供给我钥匙那些人的记忆与我自己的记忆的融合。这些记忆又将会与世界各地来观展的人们的记忆相结合,让他们能有机会用一种新的方式交流,来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的情感。”

作品《我们将去向何方》

作品《在沉默中》

这件极具魄力的作品让她名声大噪。和早期激烈的行为艺术创作相比,缠绕在层层丝线之间的作品显得更为稳定和纤细。但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中始终暗涌着浓重的力量感,对诸如死亡、生存、记忆和寂灭的严肃思考无孔不入,弥散在其创造的空间宇宙之中,掩藏在美的表象之下。

盐田千春2002 年的作品《在沉默中》,黑色线织成的巨网吞没了烧焦的钢琴。创作源于她9岁的记忆,那一年邻居家着火,那台烧焦的钢琴没有了声音,却比原来更具有存在感,也变得更美。对盐田千春而言,真正想要说的事情,也许从来都是无声的。“这个烧焦的钢琴和宇宙的深度,我希望通过这个黑色的线能够连接起来。”

2019 年,受到日本森美术馆邀约,盐田千春开始着手准备其艺术生涯以来最大规模的个展。然而在决定办展的第二天,她被突然告知,十二年前的癌症复发了。回忆起那段经历,盐田千春说:“光是活下去已经耗尽全力,在这样状态下进行创作,成为展览的核心。”

在抗癌治疗的过程中,盐田千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碎掉。那时,展览仍然在推进,她决意将自身完全“剖切”开来,袒露给世人。作品《外在化的身体》就是她在那段时间里创作的。破碎的身体部件被铸造成铜雕散落在地上,象征皮肤的红色皮革和红线缠绕牵挂着,摇摇欲坠。《颤动的灵魂》正是森美术馆大展的展览名,在离死亡如此之近的时刻,盐田千春想要追问,灵魂到底是什么,死后灵魂又会去到哪里。

有说服力的艺术作品无法脱离艺术家本人的人生经历而存在。盐田千春几乎所有的创作都是从自己的经历开始的。在每次创作中,她似乎也遗留下了自己灵魂和记忆中的某块碎片。“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展览,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活下去。当我看到来看展览的人露出感动、有所悟的表情,我就会觉得自己被拯救了。我想灵魂这个东西,真的会永远地和宇宙的存在一样,长久地存在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