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 传承北京琴书,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2-03-02 09:01
父母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犁铧大鼓青山

虽然北京琴书的学習中有一句句看似简单的口诀,但是没有实践,没有长期跟在师父旁边,听师父一句句地口传心授,是很难掌握其要领和精髓的,很多内容也不是几节课就能教会的。所以王树才这么多年坚持在学校、社区进行北京琴书的传承、教习,在社会上进行北京琴书的公益表演、宣传,并不是完全指望每个孩子都能唱好北京琴书,而是他觉得,北京琴书所承载的艺术综合性,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同时练习节奏、口才、表演,还能让孩子更有精气神。

只要多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是北京琴书,真正听见了北京琴书,就能多一位懂得欣赏这门艺术的人,王树才也相信,艺术都是相通的,懂得欣赏北京琴书的孩子,将来在欣赏其他曲艺的时候,也能看出门道,懂得欣赏。他说:“你看,很多知名的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造诣都很高。所以,从小让孩子接触传统艺术,哪怕就是多听,或有机会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融入他的骨子里,将来欣赏咱们传统的戏曲、曲艺的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在传承北京琴书的过程中,王树才老师更希望可以让孩子学会尊师重道,学会规矩,体悟一些做人的道理。他会特意把这些内容放进他的教学中,这是他认为的传承北京琴书中重要的一部分。至今,他还记得师父关学曾对他做人做事一点一滴的教诲:“有一次,我和师父一起参加个活动,师父看见我之后说了句‘风还挺大’,我当时没明白,后来在车窗里,我看见自己的头发乱七八糟的。那次,师父就告诉我,以后宁肯早起一会儿,晚出来一会儿,也要打点好自己,一定要头光面净。”

2022年,是关学曾老爷子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年份,王树才老师决定在这一年开始正式“开山门”收徒弟—“我师父怎么教我的,我就会怎么传承下去。否则我对不起师父,更对不起这门艺术。”希望王树才老师能找到有缘分的徒弟,让北京琴书的魅力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北京琴书小传

北京琴书最早叫犁铧调,这和老百姓在干农活时的工具犁铧有关。在耕地时,铸铁的犁铧难免撞到石头上,铁片就会掉下来。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就拿着两个铁片在手里,一边有节奏地敲打,一边唱着一些词,人们称之为犁铧调。

后来,这些会唱犁铧调的人,就经常在谁家有婚丧嫁娶时去给唱一段,在农闲的时候还到城里靠卖唱挣点零花钱。但是城里,曲艺这行的规矩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师承,也就是必须有师父,才能进行正式的表演。后来,一位叫田玉福的说书先生将犁铧调表演者收归门下,这就算是这门曲艺从此有了师门。

到民国初年,通县马驹桥一位叫翟青山的人对琴书的贡献很大,今天北京琴书经典的“当里个当哩个当”的音乐伴奏模式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包括他还吸收了很多老北京原汁原味的民间小调。后来,百代唱片公司专门给翟青山录制了唱片,100多年前的唱段,在今天听来依旧韵味十足,悦耳动听。

不过翟青山的时代,这门曲艺还被叫作五音大鼓,是三弦、四胡、打琴 (扬琴)、瓦琴伴奏,再加上鼓板的说唱形式。后来,有一回翟青山去广播电台录节目,弹三弦的没来,拉四胡的也没来,翟先生说咱们就用扬琴伴奏,再加上鼓板进行演唱,结果观众说比原来的还好听,之后又觉得干脆改名叫单琴大鼓。

再后来,人们就只有扬琴伴奏有点孤单,又加回了四胡,到关学曾先生时期,又加上了二胡,这就已经是后来琴书的基本定式了。

抗美援朝期间,关学曾先生在1951年和1952年先后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当时,他看到很多慰问表演中的节目都有地方特色,比如京东大鼓、西河大鼓、河北梆子……回国之后,关学曾先生就跟他的琴师吴常宝商量,将琴书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并且将传统唱段留其精华去其糟粕,改版式、定唱腔,还不断地写新唱新,创作了200多段作品,演唱了2000多段北京琴书,演出了2万多场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琴书大师、人民表演艺术家。

猜你喜欢
犁铧大鼓青山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大鼓里有什么
阳光堆在犁铧上
招聘教师
踢馆
神奇的大自然
比我更疼的是土地
张大鼓剿匪
犁铧
青山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