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入童趣“声”入童心
——小学音乐课程校本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1 07:07徐晓玲
辽宁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色旋律节奏

徐晓玲

(江苏省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向往这样的课堂:“活泼生动”——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听、自信地唱、激情地演、快乐地动,课堂时时处处产生思想的火花、充满活力,做到“乐”入童趣;“科学灵动”——教师在课堂中亲切地教学、科学地引领、灵动地组织,课堂生动而理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感悟、探索新知,做到“声”入童心。

这样美好的课堂愿景怎样才能实现?经过长期的探究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紧紧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走新”——课堂中要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走心”——创新而不偏离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一、“走新”: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音乐课堂首先要“走新”,即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多元化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教学积极因素得到激活、师生获得成长。

(一)创设有吸引力的音乐情境

学习发生在情境之中。教师应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儿童的情感共鸣,陶冶其性情,浸润其心灵。“走新”的音乐课堂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心灵成长,教师身份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策划者”,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音乐环境,形成一个向未知开放的、吸引力强大的音乐学习场域。在这种场域中,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从“边缘性参与”到被“深深卷入”。

如《夏夜》一课的情境导入教学:

(课前大屏幕出示月色夜景图,背景音乐为《闪烁的小星》)

师:同学们,音乐和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什么时候?

生:夜晚。

师:是啊,夜幕降临了,皎洁的月光洒在田野里。听,稻田里、小河边不时的传来清脆的鸣叫声。

(播放《森林梦幻曲》)

师:是谁在歌唱?

生:青蛙、蟋蟀、蛐蛐、树叶、小河流水……

师:同学们,什么季节的夜晚如此迷人啊?

生:(齐呼)夏夜!

(二)开展自主体验的音乐活动

“活动的实质是思维与体验——解决问题并追求意义。”这形象地说明了“体验”是主动参与、实施活动后所获得的一种主观体会,而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或其他方式被动得到的。音乐课是一门抽象的课程,音乐带给人的体验与感受,往往不能依靠语言的讲解或理论的灌输,而需要教师开展贴近学生的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使学生自主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如《龟兔赛跑》一课的欣赏教学:

师:小朋友们,森林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哪些小动物有幸前来参加呢?竖起你们的小耳朵猜一猜,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吧!

(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响起。伴随着音乐,孩子们张开双臂翩翩起舞,有的在扮演小鸟,有的在扮演蜻蜓,有的则在扮演美丽的花蝴蝶……)

(紧接着,音乐发生了变化,一段活泼、欢快的音乐响起)

师:咦,现在又是哪些小动物呢?

生: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小猴、小松鼠快乐地跳起来。

(音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沉重、缓慢的音乐声响起)

师:(神秘地问)这一次又是谁来了呢?

生:老虎出来了。

生:好像是狮子吧?

生:不对不对,是大象。

生:我觉得是小乌龟。

(孩子们随着音乐做着动作)

(三)鼓励有个性思考的音乐见解

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提升“走新”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要充分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

如《小白船》一课欣赏教学:

师:同学们,想不想驾着月亮小船到太空中去游玩呢?

生:想。

师:好,让我们驾着月亮船出发吧。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张开双臂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好似船儿在水面微微荡漾。教师发现一个孩子并没有按照要求做,而是小手忽上忽下不停地抖动。)

师:你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做呀?

生:我觉得太空里除了小船,还应该有一闪一闪的小星星!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可爱的小星星让夜空变得更加美丽神奇啦!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话让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有的将星星组合起来围着月亮轻轻摇晃,有的似晚风柔柔吹拂,有的则扮演起了嫦娥和玉兔翩翩起舞。

二、“走心”:彰显独特韵味的音乐本色

音乐课堂要“走新”更要“走心”,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展开教学、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走心”的课堂。音乐有四个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教师只有紧紧围绕这四种要素进行教学,才能彰显音乐学科本色。

(一)铺垫节奏,升华音乐感悟

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每首歌曲都有固定的节拍和基本的节奏类型,教师围绕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反复体验恒拍和基本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内化音乐精神,升华音乐感悟。

1.请同学们模仿马蹄的节奏。

2.加入象声词,感受模仿大自然声音的象声词的创新运用。

3.随着老师的指挥,感受力度的变化。

4.学生自创节奏来模仿万马奔腾的情景,感受更加丰富的马蹄节奏。

先分小组交流分享,师生互动。

之后跟着老师的指挥,尝试展现万马奔腾的情景。

(二)展开旋律,促进音乐表达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连续进行就构成了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生命线,是听众的向导,一首乐曲之所以能动人心弦,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或高亢、或激越、或低沉、或委婉的旋律。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围绕旋律展开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夏夜》一课第一、二句旋律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萤火虫既顽皮又可爱。它们在夜空中时而闪闪烁烁,时而翩翩起舞。歌曲中的旋律是怎样表现的呢?(示范唱旋律)

师:旋律中哪几个小节表现了萤火虫闪烁的样子?哪些小节中萤火虫在翩翩起舞呢?

生:第一、第二小节表现了萤火虫闪烁的样子,第三、第四小节表现了萤火虫漫天飞舞的优美姿态。

(在旋律下方加上小星星和旋律线)

师:第一、第二小节出现了后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促、轻巧;第三、第四小节音符时值变长,要唱得优美、抒情。

(三)巩固和声,丰富审美体验

和声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歌唱教学巩固和提升的阶段。和声能给学生以旋律美、音效美、情感美的熏陶,丰富思维,陶冶情操。同时,和声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和声的演唱一直是音乐课堂中的难题,学生往往从低声部唱到高声部时容易“走音”,有时分声部演唱很好,一合起来演唱就“跑调儿”。由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声训练,在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感和乐感,帮助学生建立音高、音程概念,积累合唱经验。

《鸟儿多美丽》是一首柔美、舒缓的拉美少儿合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该课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和声教学。

1.听辨歌曲旋律:歌曲有几个声部?

2.教师提取旋律中的骨干音3 4 5 6 7等。

3.教师用科尔文手势指导起始音,注意音准,巩固音高。

4.逐步唱好各乐句。(师生唱、生生唱、分组唱)

5.跟琴视唱全曲旋律,重点指导和声部分演唱。

6.有情绪地演唱。

(四)提升音色,学会感情表达

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震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是歌唱教学中判断声音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里说的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征。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出符合歌曲风格和特点的音色,需要教师来把握和提升。

《掏洋芋》一曲音色浑厚、音域较宽,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为了让学生感受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山西地域辽阔,山地多平川少,人们大多生活在山里。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山西人民习惯用呼喊的方式在山间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特别的交流方式。

(出示音符山峰)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用这几个音符在大山间相互呼喊、对唱,用什么样的音色彼此才能听得见呢?

生:粗犷的,响亮的,悠长的。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种交流方式。

(师生用粗犷、响亮、悠长的声音呼喊、对唱)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乐”入童趣、“声”入童心就是音乐教学中的“理”。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既“走新”——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走心”——创新而不偏离目标和方向,追寻音乐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猜你喜欢
音色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