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石伟伟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学生的任务也更为全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位学生应当达到的标准。由此可见,体育在教学领域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体育成绩能使学生与当今时代发展要求更具契合度,从而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协同学习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理念,更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协同学习理念,需要教师遵循体育教学的综合性、生活性、运用性与智慧性,并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实践,不断创新,引导学生运用协同学习方法,将教学内容与构架作为体育协同学习法的重点探究对象,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达到强健体魄的目标,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从而达到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
协同学习指的是在学生同一个集体中共同通过探讨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的一种模式,这一学习理念可概括为沟通、协调、创造与建构的“4C”理念。在此学习模式下,集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首先需要进行沟通(Communication),在此环节中通过语言进行学习交流,使学习技术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知识共建在时空上更具即时性与融合感。此后则需要完成协调(Coordination)环节,在此环节中,课堂学习共同体互动往往倾向于同步行为,但也存在异步行为。无论同步或异步,其个体间都需要达到“协同”目的,即共同完成同一学习目标。对于其中的异步行为,需要进行活动冲突的化解与调和,使共同体学习的内聚力与关注程度得以加强。此后则进行创造(Creation)环节,此环节中需要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思维互动与观点互通,以此产生思想的火花,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创造过程与自身认知的飞越。最后是建构(Construction)环节,学习者在此环节中完成知识建构,使其能够为整个课堂学习共享,即由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互补与建构。
在小学体育传统教学模式中,其教学目标往往相对盲目且可操作性不高,此类过于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以此对传统教学目标进行改善,使自身课堂教学目标更为灵活,并为协同学习理念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协同学习理念的重点在于“协同”,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目标应当以引导学生合作为基础,使其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认知,即使协同学习理念最主要的落实方法是通过学生之间沟通合作,但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协同学习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协同学习理念,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由传统教学中以自身为课堂主体的情况转变为协同学习理念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情况,以此使教与学能够实现有机结合与统一。
例如,在“立卧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以实现协同学习目标,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体育综合成绩,将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与相对不理想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促进其共同进步。立卧撑的技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俯卧撑技巧,另一部分为蹲起技巧,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找出对俯卧撑技巧掌握较全面的学生,再找出对蹲起技巧掌握较全面的学生,并将这两部分学生进行分组,使擅长俯卧撑部分的学生与擅长蹲起部分的学生进行协同学习,相互交流自身擅长部分的练习技巧,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做好立卧撑的全部动作。此外,教师也可对科技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设更适宜协同学习的环境,将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融入体育教学,以此增强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完成协同学习。例如针对篮球运球的教学,教师则可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中融入适当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自身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在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篮球运球视频后,学生也将更熟知自身将要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动作流程,从而为其后续运球动作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达成体育教学目标与实现体育教学持续性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落实,在运用协同学习理念时,落实体育协同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遵循体育课堂教学开展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取舍,使自身教学方法与学生生理发展特征更为契合,同时兼顾学生心理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简言之,落实体育协同学习方法仍需要鼓励学生彼此合作,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其共同进步。而为实现鼓励学生彼此合作的目标,教师则应当合理有效地为学生划分体育协同学习小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备活泼好动的特点,其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相对较高。但囿于其年龄尚小,心智仍在发育阶段,因而在体育课堂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有效落实同学间协同学习的理念。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心发展规律、心理认知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之间既能互相交流,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以此推进其学习进步。在划分小组成员时,教师应当使每组中的学生人数大体一致,同时使其每组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得以合理分配。且在划分小组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并尽量对其主观意愿加以尊重,以此为依据划分小组,以使协同学习效果得以最大化,从而让教学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针对部分学生难以做好的“仰卧推起成桥”教学,协同学习模式则发挥了自身重要作用。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的重点技巧在于反手推臂与蹬地挺髋两部分,其难点在于用力协调与推起成桥两部分。对于部分难以完成此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师则可运用协同学习理念,将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进行分解,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跪立在体操垫上练习伸腰与颈部后仰,这一练习完成后,可进一步两人一组练习跪卧在体操垫上两手支撑推起,进而继续两人一组练习,其中一人帮助另一人完成仰卧推起成桥全部运作练习,再减少帮助力度,以保护为主帮助组内成员完成练习。经过此类协同学习后,即使学生一时仍旧难以独立完成全部动作,有其他学生协同学习,也能够使暂时做不好的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信心,在后续学习中逐步掌握仰卧推起成桥的完成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的环节是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容易存在逞强心理,教师需要进行正确引导,以免其在练习过程中造成损伤。
就广义角度而言,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就狭义角度而言,体育教学环境主要由体育教学精神环境与体育教学物质环境两部分构成。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将重心放于对体育教学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融合环节。
在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中,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场地与各类体育器材设备,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前,需要对此类器械设备与学生活动场地进行安全隐患排除,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体育器械的摆放与布置方式,应当将学生活动范围安排在教师视野内,同时兼顾体育器械摆放与规模大小,使其便于教师自身进行管理及学生进行使用。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场地积极进行基础清理维护,使体育教学具备良好的物质环境,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相对应,教师也不能忽视体育教学精神环境的构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体育教学精神环境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以此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大作用。体育教学精神环境往往易受学校体育活动开展规模、体育活动传统风气、体育教师课堂引导与学生接受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此类因素共同决定体育课堂活动的最终教学成果及质量。
在构建体育教学物质环境时,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前积极准备体育器械,如体操垫、垒球、篮球等,并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对体育器械的维护。在体育教学精神环境的构建中,教师则需要有效向学生传达协同学习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在后续体育学习过程中自觉应用协同学习理念。
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先利用游戏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热身后再带领学生将前滚翻动作分解后练习。在练习前滚翻时,需要先从蹲撑这一动作开始,完成蹲撑后,再进行两手撑垫动作,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完成这一动作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重心向前移动,利用重心完成低头向前滚动的环节。进行前滚时,需要将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最后完成抱小腿团身蹲撑的动作。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部分具备运动天赋的学生在完成这一动作时较为容易,但也有部分不善运动或胆怯的学生一时难以完成。在对学生传达协同学习理念后,擅长运动的学生普遍能够及时领会教师意图,从而主动帮助暂时做不好的学生完成练习,甚至能够主动承担保护动作,为暂时难以完成前滚翻的学生树立了信心。
针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教师也需要认真探索适合其各阶段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部分性格相对文静且运动能力相对不强的学生,即使经过努力也难以完成相应的体育学习计划,教师也需要对其多加鼓励,切不可随意批评。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考核标准,酌情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制定体育学习计划,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简单的任务,从而树立信心,进一步为其完成具备更高难度的任务打基础。
此外,教师也需要积极钻研业务,进行更多的探索,使协同学习理念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程度更高。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双人跳绳”过程中,学生容易存在坚持不久就缺乏兴趣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深入探索,研发出更多的趣味跳绳方法,并引导学生投入实践。如可进行各种合作趣跳,四手四脚协同配合,让跳绳活动真正“活”起来,以此为双人跳绳增添挑战性与趣味性。此类探索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外花费更多心血与精力,且一时难以得到物质回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脚踏实地,不图名利,安贫乐道,真正从爱学生、爱教育、希望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寻求更适宜开展协同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能够逐渐喜爱体育,消除其对体育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强健自身体魄,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此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小学体育协同学习模式极为必要,在协同学习模式下,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各个因素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且各部分教学内容能够互相补充,从而有效弥补了传统固定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使教学方法与时代更为契合,与学生思维特征更为契合,与体育教学事业发展方向更为契合。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能够收获更多学习乐趣,从而为其提升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