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鑫,李银兵
(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右江民族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转折始于川滇黔边区的革命斗争。从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黔北至1937年1月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失败,红军及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活动达两年之久。红军及游击纵队转战川滇黔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壮举,不仅书写了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的壮丽历史画卷,也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①就是一本由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文化史志工作者在实地考察川滇黔边红军和游击队革命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各地进行广泛的调查、访问、查阅历史档案而汇集成的反映川滇黔边革命斗争实践的文化史料书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中,广大边区人民群众创作了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口头诗歌。这些口头诗歌尽管大多锤炼不够、比较粗糙简单,但却真挚朴实、生动感人,而今这些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大多被收录在《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2]本文以《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收录的群众口头诗歌为素材,探析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和边区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党领导下的红军能够不断化险为夷、并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秘诀及其时代意蕴。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指出:“无论一场革命的起源是什么,除非它已经深入大众的灵魂,否则它就不会取得任何丰富的成果。”[3]在战火纷纷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和红军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使人民群众日益成为中国革命最坚实的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党和红军得以顺利转战川滇黔边区是建立在对边区人民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和武装的基础上的。
红军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唤醒边区人民群众的觉醒。旧中国民不聊生,两千多年来封建愚民思想的欺骗使得广大劳苦大众将自己遭受的苦难简单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他们没有意识到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才是根源所在。“阶级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动员的有力理论武器。恩格斯指出:“主要的出场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动承担起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解放和自由的重任。红军往往通过标语、演戏、演讲、布告、歌曲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揭露血腥罪恶的旧社会、旧制度,批判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的残酷剥削压迫:“红军宣传演说,满街满巷标语,红军街头演戏,穷人争当红军。广场万人大会,百姓沸腾相聚,爱听朱毛演讲,讲到穷人心里。”[6]144此外,红军注重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向边区人民宣讲苏维埃,提升边区人民群众对革命新政权性质的认识:“红军给我一纸币,拿着细看真稀奇,苏维埃,是什么,苏维埃,是何意,……工农政府是大号,工农当家拿主意。红军一听连点头,说我已知它含义,工农政权就叫苏维埃,外国称呼借用的。”[6]152
边区人民群众领悟了红军宣传的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长期教育下和热火朝天的现实革命斗争中,川滇黔边区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逐渐被唤醒。边区人民群众很快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游击纵队是“穷人”的队伍,是自己人,而白军是“富人”的代言人,维护的是地主恶霸的利益:“遵义街头,穷人欢笑,富人发愁。……红军开走,白军来了,遍地血流。……红军又走,跟着你去,才能得救。”[6]149-150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洗礼下,边区人民群众阶级觉悟不断提升,更加深刻认同红军救国救民的革命队伍属性:“穷人都说红军好,富人全道红军糟。是好是糟今见到,救国救民是朱毛。”[6]145边区人民痛恨“吃人”的旧社会,他们把诗歌当作武器来控诉“这个世道”的不公:“这个世道太不公,富的愈富穷的愈穷,富的当官会吃人,穷的被吃当长工。”[6]153边区人民日益明白反动军队是旧社会得以维系的武装支柱,因而,对反革命势力损兵又折将由衷地高兴:“红军追到遵义城,老王本钱全打完,……遵义开来吴奇伟,……两师人马折大半,垂头丧气贵阳还。”[6]145边区人民用含蓄风趣的语言嘲讽敌人的愚蠢无能,表达对敌人的无比痛恨:“万耀煌,是狗熊,……哲庄坝前又折兵,耀煌差点把命归,垂头丧气跟着跑,先锋变成大狗熊。”[6]157边区人民还痛恨反动军队的野蛮,嘲笑反动军队丢盔弃甲的狼狈:“王家烈,吴奇伟,两个都是害人鬼,……一路拉夫又派款,搞得狗跳鸡又飞,烧杀抢掠又奸淫,横冲直撞赛土匪,……丢盔弃甲四处窜,撂下枪弹成堆堆,哭爹叫娘喊黄天,皮青脸好狼狈。”[6]146
人民群众把红军当亲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使得红军及游击纵队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人民群众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和游击纵队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和游击纵队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红军来后犹如沧海桑田般发生的巨变,使得边区人民对红军和游击纵队再次来临充满期盼之情:“往年过年耍灯笼,今年过年冷清清,大户人家逃乡下,小户人家笑盈盈。……红军就要来大定,到时大家准备好,灵官殿口去欢迎。”[6]152-153对于红军和游击纵队帮助自己改善了生活,边区人民深为感动并要永远牢牢记在心里:“贺龙肖克到大定,平民百姓真高兴,穷人分谷又分米,乾坤扭转鞭炮庆。……往年过年富人乐,今年过年穷人庆,全靠红军救百姓,百姓永远记心灵。”[6]151对于红军到来后带来的生活地位的剧烈变化,边区人民用简单质朴的诗歌表达了对红军的浓浓感恩和拥护之情:“中央军,遭殃军,烧杀抢劫又奸淫。民团豪绅齐勾结,害得百姓无家归。穷苦百姓都受害,恨死遭殃军。人民齐声盼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军阀和恶霸,穷苦人民才翻身。红军恩情比水长,千秋万代颂红军。”[6]169-170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与人心的对比”[7]142,红军要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红军各种形式的阶级观教育和现实的阶级斗争不仅唤醒了边区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民众的阶级觉悟,在他们历尽苦难的心田里播撒了革命火种,而且使红军赢得了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无限爱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曾告诫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8]川滇黔边区革命斗争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英勇奋战的红军战士与生死相依的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晶。
军民协同打击反革命势力。“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积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9],川滇黔边区人民群众热情欢迎红军的到来:“红军要进大定城,一群百姓去欢迎,籴家塘边锣鼓响,红绿小旗迎亲人。”[6]160边区人民也积极配合红军和游击队行动,创建苏区,建立自己的政权:“鸭池河水清又清,搭起浮桥迎红军,红军追到滥泥沟,打垮盐防一队兵。……红军要在黔大毕,创建苏区闹革命。”[6]157-158不少边区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舍身成仁也要拥护和支持红军闹革命:“好个大定城,出了彭新民,胆子包天大,带头迎红军。红军开走后,新民遭杀身,革命何惧死,万古留芳名。”[6]160边区人民深知只有军民团结才能消灭各种反动势力,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消灭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彻底实现劳苦大众的解放:“穷苦兄弟们,团结起来打军阀。……大家团结紧,挖掉穷苦根。……红军和穷人,本是一家人,军民团结紧,你帮我来我帮你,共同打敌人,消灭蒋家兵,人民得翻身。”[6]170“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10]139,通俗而又形式多样的群众口头诗歌生动地揭示了当年红军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携手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奥秘。
边区人民踊跃参军壮大了革命力量。“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1],历经血与火革命洗礼的人民群众逐渐认识到不能安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现状,要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支持和加入红军开展革命斗争,以打倒各种反动势力、推翻罪恶的旧社会旧制度:“太阳出来满天红,背起大刀跟贺龙,打出天下穷人坐,泥巴腿子不再穷。”[6]153边区人民深深明白红军和游击队力量的不断壮大,工农政权才更有保障:“打倒土豪神祖牌,工农政权搞起来,英雄好汉当红军,红旗滚滚过山来。”[6]144边区人民群众纷纷加入红军和游击队,使得革命力量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去年走了毛泽东,今年肖克和贺龙,川滇边上游击队,司令就叫余泽鸿。西南红花遍地开,革命旗帜漫天红。”[6]162边区人民群众加入红军和游击队后,勤练杀敌本领:“红军送我一把刀,背着大刀去上操,开步来走一二一,游击队员本事高。红军送我这把刀,找块磨石磨通宵,刀子磨得快又快,杀尽劣绅和土豪。”[6]163-164“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民群众加入革命的洪流,革命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就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红军和人民生死一家人。在血与火的革命洗礼中,边区人民与红军、游击队结成了生死与共、历久弥新的鲜血般情谊。革命斗争形势异常艰困,当红军和游击队被迫转移和远行,边区人民深感痛心、难舍难分:“河水甜津津,捧碗送红军,喝了这河水,军民心连心。……川军追来了,百姓心难过。亲人红军哥,今天过了河,何时再回来,到家把茶喝。”[6]148红军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疯狂报复,边区人民时时难掩思念之情:“红军开走了,耗子爬出来,区长抖威风,百姓遭灾害。……红军呀红军,你们何时来?游击队去哪?转来除妖怪。”[6]164红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是天下穷人的亲人,苗家人民也朝夜想念红军:“照片藏在茅屋椽,悄悄拿到屋里面,关上大门关上窗,端着照片仔细看,照片陈旧已发黄,勾起回忆仍新鲜。……看照片,起思念,红军哥哥在哪边?王政委你在哪?亲人们身体可平安?……苗家日子不好过,油锅里面受煎熬,六寨苗家想红军,朝也想来夜也念。”[6]154-155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0]136,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离不开红军,红军更离不开人民群众,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军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已经表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坚强后盾,也是红军最终顺利实现战略转移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同于旧式军队,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它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0]90它以推翻剥削制度,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己任。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所言:“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4]红军是一支为了边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生活幸福而矢志奋斗的革命队伍。
红军和游击纵队是文明可亲之师。不同于旧军队的烧杀抢掠、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游击纵队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秋毫不犯边区人民的利益:“大红军,纪律明,正月初到建武城。沿街庙宇全住满,就是不打扰百姓。说话和蔼买卖公平,打大户,救穷人。”[6]169只有热爱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红军和游击队模范执行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策,不拿边区人民群众一针一线,这比讲千言万语都更能感动人民群众、说服人民群众:“大红军,纪律明,正月初三昼夜行,你走四川借路过,烧烟从不乱进门。一不骚扰老百姓,二不奸淫妇女们,红军红军爱人民,四面八方都欢迎。”[6]168作为人民子弟兵的红军的文明行军,是川滇黔边区人民对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最初直观认识,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的首要前提。
红军和游击纵队是英勇善战之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和游击纵队把边区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哲庄坝,不算大,山高路陡中间垇,红军这里打伏击,……红军个个像猛虎,到处去把俘虏抓,司令腿子跑得快,差点叫他地下爬。”[6]155-156英勇的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击溃各路反动军队,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民国二十三,红军来吼滩,先打赵善尧,后打赵泽三。……打倒王家烈,吓死侯之担。……拖死中央军,累死贵州兵。”[6]148红军不仅作战英勇,而且战略战术高明,好似天兵天将:“红军夜行军,白军紧紧跟,三转两转无踪影,……红军不知何处去,惊叹红军是天兵。”[6]168红军的英勇善战使得各路反动军队犹如丧家之犬,对红军深感畏惧:“乙亥年正月庆新年,……红尖兵攻打寨子门,守备连吓得躲不赢。……大红军路过五天整,独立营官兵吓掉魂。”[6]150结果,以往甚为嚣张的反动军阀面对英勇善战的红军也只能跑向深山老林把命保:“心高气傲宋马刀,贵州地盘名气高,传说杀人刀一拐,稀里糊涂脑壳掉。……大定毕节难容身,深山老林把命保,徒有虚名宋马刀,怎敌红军机关炮。”[6]159在红军的带动下,就连游击队也能征善战、威名远扬:“游击队,威名扬,敌人心惊慌。到洛表进王场,打得陇承尧发了狂。挺进大河滩,杀得补充团伤且亡。……吓得杨森心发慌。”[6]161-162红军和游击纵队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成为矗立在川滇黔边区人民群众心中永远的丰碑。
红军和游击纵队是仁义为民之师。党领导下的红军及游击纵队英勇奋战,沉重打击了各种反动势力,从而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侯之担怕烟瘾发,中央军就怕拖,土豪最怕戴高帽,区长害怕砍老壳。……红军不怕鬼怪多,天不怕来地不怕,要救百姓出水火。”[6]164红军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级政权,帮助川滇黔边区穷苦群众翻身解放:“红军,红军,黑夜明灯,赶走黑暗,照亮人心。红军,红军,人民救星,打倒土豪,百姓翻身。”[6]143-144红军和游击队的革命斗争不仅使边区人民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境遇:“红军一到遵义,全城穷人欢喜,打倒土豪劣绅,穷人分物分米。”[6]144红军和游击队的到来,让边区人民境遇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群众喜笑颜开:“红军到仁怀,件件喜事来,土豪斗垮了,分米又分财,保董吓跑了,区长抓起来,干人扬眉又吐气,欢天喜地笑开颜。”[6]149红军和游击队的无私帮助,使边区人民感到亲人般的温暖:“送衣送粮又看病,端水喂药待老人。对穷人亲又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6]169由此可见,红军和游击队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不仅通过分田地从根本上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倾听群众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疾苦,这有力地增进了边区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理解和支持。
红军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军队,为人民群众扛枪,为人民群众打仗,红军和游击纵队的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生活的幸福。“王道不难辨真假,一师过后万眼明。公平当把‘匪’字去,长留余晖照古人”[6]159,边区人民群众从红军将士的言行中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就是一支为劳苦大众谋解放和求幸福的武装力量。
综上所述,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讴歌了边区人民阶级觉悟唤醒后拥护和支持红军的动人篇章,承载了红军与边区人民并肩战斗的军民鱼水深情,记录了红军为了边区人民的利益同反革命势力顽强斗争、浴血奋战的英勇业绩。“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5],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16]川滇黔边区群众口头诗歌是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革命文化源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7],党和红军之所以能顺利转战川滇黔边区,并最终完成伟大战略转移最根本的就在于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结成鱼水情深的的生死关系。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期,我们要从革命文化历史中把握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和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携手边区人民迈向共同富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注释:
①《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是根据文化部1988年青岛会议关于开展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的精神,由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文化厅合作完成的一本关于红军在川滇黔边英勇斗争的文化史料汇编书籍,该书作为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60周年的献礼已于1995年1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