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小学 胡彦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程标准》的完善应用,我们看到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的生机与活力。回望我们的数学课堂却显得效率不高,急需我们寻找一些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来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真正实现高效性。为此,我们选择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的构建研究》这项与实际教学联系紧密的课题进行研究。它的提出是以小学数学课堂的真实需求为基础,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的,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根本目的的一项教科研活动,让数学课堂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宾曾经说过“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通过广泛的随堂听课,分析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以及课堂教学的案例。发现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中,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已经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鉴定、导向、激励等功能,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方法单一等。
有的老师总在说:“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通过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现的三维目标,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那么我在课堂中就直接多表扬不批评。”课堂上你随时可以听到“你真棒!”“你太棒了!”“你好棒呀!”“你怎么这么厉害!”这种此起彼伏的夸赞声。但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的鼓励性评价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喜欢,也没有凸显出激励的功能。这样的“一言堂”造成了评价的片面和儿童自我判断认知能力的压抑,忽略了家长、社会以及儿童共同参与评价的聚力,导致了成长性评价的缺失。
课堂上当同学们解答出一道困难的题目时,老师面无表情地说:“做对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真诚地肯定,有一种深深地挫败感和无力感。随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下降。他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看见自己为解答这道题付出的努力,更渴望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表扬,满足自己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因为一些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思维固化形成一定的定势,造成了即时性评价的途径和时效单一,把评价当作老师的特权,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经常快速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口头性的评价,让课堂教学不能有效的激起“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情感共情,更难以发挥出班集体在评价中起到的作用,最终更难以实现课堂有效评价起到的激励功能。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注重如何在小学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评价的有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反思,我们坚持“寻找正确的评价而非精准的评价,设计更加符合未来人才需求的多元评价体系”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品格养成,总结出以下的一些有效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学生乐于评价的关键。”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改进教师的高效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一定要作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正面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的激励和表扬,还包括对于出现的错误以及不足的指正。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评价我们都应该在和谐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生对于评价的认可和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激发出潜能,才能让教师的有效评价落地生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疑问和争议,惊叹与欢笑的课堂氛围中愉悦求学,学有所成。
真实的课堂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有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需要立刻评价;有的时候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我们先不进行评价,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还有时间,你可以再思考一下吗?”“我需要你再来验证一下答案的准确性,你可以做到吗?”轻重缓急这个度就需要老师来把握,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有效的教学评价,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上老师的一个评价行为往往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是一个温暖的比心手势,甚至有时是一个爱的抱抱,这些都对学生会产生无限的激励作用。
(1)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即时评价。
在即时评价这种方式上,老师们通过实践,往往可以创造惊喜。针对每一次观察,针对每一次提问,通过学生的表现,立刻进行评价。我们可以评价学习状态,学习态度,还可以评价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注重评价的时效性,而不是为了教书,忽略学生的反馈。
(2)千锤百炼出真金——注重延缓评价。
德国哲学家雅尔贝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好多新知识都需要老师来设计出适合学生们进行探索交流的教学环节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掌握。课堂上出示一道解决问题,指出两名同学上台左右板演。当其中一名学生完成后老师不要立刻进行评判,而是等待另外一名同学也完成后再进行评判。这个评判的过程可以运用对比评判的方法,等待两名同学都完成了题目,注重了延缓评价的时效性。
在课堂上要积极进行个性化多元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你回答得真不错,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努力,一定会更棒!”诸如此类的评价。但是时间长了,效果就不是很显著。这个时候可以悄悄的换一种说法或者做法来激励学生。准备一些贴纸,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上课时候的拍手说成“爱的鼓励”,伸出大拇指的夸奖会说成“为你点赞”等。这些小小的做法不但承认了孩子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孩子的进步,并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数学老师,也喜欢上数学课。另外还可以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同学们,让他们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比较,这样会比老师直接去评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个自我评价的开展能够使同学们从内在鼓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树立学习上的自信。
在进行2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教学时,教师采用了小组评价的形式。过程是4 人为 1 个小组,2 人答题 2 人当考官。在希沃白板的口算卡中随机取题,1 人念题,1 人协助检查同伴题念得对不对并进行计时。完成一轮后互换角色。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判断对错的口算采用小组评价的形式比较恰当。每个同学都能胜任自己的角色,活动目标明确,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承担任务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养成合作学习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提高了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如,上课时一个男生不停地做小动作,如果提出批评,不仅会中断教学思维还会影响该生和其他学生上课的激情。可以先用眼神制止,如果没有效果,我们可以边讲边来到他身边手势制止。这样,既起到制止的效果又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气氛。又比如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入校的时候,我们会进行常规教育,注重坐姿。或许在上课的时候,个别同学趴在桌子上,我们完全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语言提醒,我们可以轻轻走到这位同学身边,拍拍他的后背,小同学的脊背瞬间挺得笔直,这样就起到了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到了高年级,对于能够一题多解的同学,教师会同他们握手表示祝贺“祝贺你又掌握了一种新方法!”对于没有算对的同学,会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期待下次看见你完美的解答!”比如对学生竖大拇指点赞,大拇指和食指比心,也可以拍拍肩膀表示鼓励,摸摸脑袋夸奖用心思考等。
符号评价指的是老师运用约定俗成或者创新的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结果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比如给板演时正确的题目打上“√”错误的题目打上“×”。可以画上同学们喜欢的简笔画。还可以用卡片评价,如用“小红旗”“智慧星”“笑脸”“卡通人物”等。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互联网+ 教育的技术来为课堂进行评价。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具有随机抽取和我的点评的功能。这种点评可以提前导入点评类型,比如“积极思考”“小组讨论认真”“举手问答”“认真听讲”“团队合作”等。根据点评类型,科技进行积分,形成分数等级制。在班级界面中,学生随着分数的增多,按照星星<月亮<太阳<皇冠来展示等级装饰。其中每个图像分4 档进行逐步上升。具体的对应关系为:每升一个星星需要+5 分;每升一个月亮需要+10 分;每升一个太阳需要+15 分;每升一个皇冠需要+20 分。从0 颗星开始,有表扬点评的直接从上一级四个攒满积分到下一级别一个的状态。这种课堂评价学生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些评价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则会更加具有激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从而获得成长的能量,促进个性的发展,成就“每一个”。
课堂评价的目的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该凸显学生的评价主人地位,让他们在对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增强自我效能感。比如,在每一次课堂总结的阶段,我注重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情况展开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者的本人,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往往会比别人更加贴切、真实。在自我评价教学情境中,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中的情绪情感、个人收获等等方面,于是,我每次都这样问学生:“学完这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呢?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呢?有哪些内容你没有完全掌握,仍然存在混淆?”如在“分数的意义”的学习中,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学习进行了有效评价,有的学生说“我原来从来没有获得过小红旗,因为这节课我听课特别认真,而且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获得了三个小红旗,我真的特别开心,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以取得更多的小红旗。”有的学生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有的学生说“我在这节课上获得了两颗智慧星,并且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有的学生说“这节课我没有发言,但是我也与我组内的小伙伴一同讨论了平均分的知识,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的学生说“老师让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第一次回答错了,但是不是因为我知识不理解,而是因为我计算马虎错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之下,我第二次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不但成功了,而且我也认识到必须要学会认真细心,不能马虎。”通过这样有效的、全面的、发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既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学习、体验,又能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从而使得学生们在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中实现全面发展。
万物皆数,学无止境。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数学教学往往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好课堂评价语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是评价的核心要素,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形象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真正做到让课堂因有效评价而更精彩,促进师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