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作市初级中学 张军宗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学习共同体通过深入探究的学习,带有自觉性、探索性、发展性等诸多特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引入深度学习机制,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学生对深度学习最为熟悉,其认同感很高,组织效果也会更好。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优化学习评价、搭建学习展台、对接学习生活,能够创造更多深度学习的契机,满足学生学科学习的真实需求,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学科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持,教师利用适合的手段展开创设,其刺激效果更为显著。学生信息技术学力基础存在较大差距,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也不在同一层级之上,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习需要作出对应设计,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情境之中。质疑释疑、理论投放、概念解读、实物观察、任务投射、活动组织、直观演示等,都能够创设学习情境,调度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环节之中,形成深度学习动机。
如教学八年级信息技术《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教师打开诸多网页后,让学生做介绍浏览器工具栏中按钮的操作要领:如果我要回到上一个网页,该单击哪一个按钮呢?如果想中断网页,或者是刷新网页,又该如何操作呢?学生大多对浏览器有实践操作的经历,纷纷给出自己的经验介绍。学生介绍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些工具栏中的按钮名称做确认,学生展开针对性学习。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些工具栏按钮的名称,只知道其应用功能,教师做出具体要求后,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在网页对话框的“地址”中输入中文网址,或者是英文网址,都能够直接进入到要打开的网页,教师推荐一些网址,要求学生做具体操作,学生响应积极,操作顺利,学习成效显著。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一些关键词,利用“地址”做网页搜集,打开需要打开的网页,阅读相关网页内容,并做学法交流活动。学生大多有打开新网页的经历,对这项操作比较熟悉,教师指定地址或者鼓励学生自行寻找需要的网络地址,都能够顺利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搜集一些学习网站地址,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浏览器的使用方法,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网络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到网络阅读环节,在广泛阅读和信息搜集中建立知识储备。学生对网络阅读有特殊情结,教师借助网页打开学习做延伸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到新网站之中,对网页做深入阅读,其组织效果会更为丰富。
教师借助实际操作机会引导学生主动介入学习之中,在实际演示中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虽然教师没有给出更多操作任务,但学生学习却是自然推进,从对应操作中渐入佳境,这说明教师情境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引导学生在主动介绍中形成学科认知。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其组织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环节后,大多对操作体验性活动有更高期待,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做对应投放,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互动讨论、课堂辩论、操作比赛、现场展示、集体参观等,都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可以选择的活动形式,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做筛选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果能够利用任务驱动形式推开教程,让学生自行组建合作团队,对一些探究性任务做具体研究,其学习效果会更为突出,体现深度学习基本要求。
教师对学生学习诉求有更多了解,这样可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契合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展开信息搜集、信息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及时推出一些信息交互活动,势必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例如,在教学《物联网传感技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先介绍物联网、传感技术等概念,引导学生对网络背景下物联传感技术做深入分析。在介绍“物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时,教师设计了集体讨论活动:物联网对生活的影响呈现在诸多方面,根据你的理解和见闻,列举生活实例做集体展示,说明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有感觉,都能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活动之中。教师深入到课堂,随时做出一些提示:物流、交通、家居、安防、建筑、农业、制作等行业,都属于物联网覆盖领域,展开生活观察和调查,无疑能够找到更多应用领域。学生深受启发,开始深入研究和展示。有学生说介绍,我们家就有物联网应用,智能家电的使用,平时只要对其发出指令,它们就会准确启动,并开始工作。也有学生介绍物流网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货物做控制,如购买的商品,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运输途径位置。学生对网购最为熟悉,家庭中经常有网购操作,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家庭网购经历做介绍,对购买操作过程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对接学习中建立信息认知基础。学生主动介绍网购操作过程,将几个网购网站做对比介绍,给更多学生带来学习启示。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做评价。
教师推出集体展示交流活动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最为熟悉,自然会积极响应,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对网络应用现状做解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对学生生活带来更多影响,学生耳闻目睹,自然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组织,深度学习程序顺利打开。
学生对教师评价比较敏感,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科学利用评价手段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学习加油助威,其组织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评价、互动性评价,增加评价主体,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对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探索主动性有重要现实帮助。优化评价形式,教师需要作出积极设计和组织,借助更专业评价语言展开调度,对学生学习表现做对应评判,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学生对动画极为熟悉,教师借助动画情境打开教程,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其激发效果会更为丰富。如教学《探秘动画世界》,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片段,然后推出思考问题:什么是Flash动画?设计制作这些动画需要注意什么?这个软件操作环境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还比较陌生,自然给不出正确答案,教师利用演示手段做具体讲解,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对Flash动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动画电子贺卡,并做具体演示,给学生提供制作辅助。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动画贺卡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集中评价,挑选一些典型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评的机会。学生开始介绍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方法:“制作动画贺卡,能够将更多信息进行立体化处理,让整个画面动起来,创造出科幻般的感觉。在具体制作时,先根据教材介绍步骤,选择一些画面信息,并对这些画面做插入处理,利用相关命令做设计,让相关画面动起来。贺卡需要一些文字祝福语的设计,可以选择特定的艺术字进行修饰处理,这样能够制造出和谐美丽的画面,提升贺卡的艺术性。教师对学生介绍情况做点评,肯定学生主动探索行为。
教师设计动画贺卡制作任务,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其操作训练效果显著。教师利用评价机会做进一步引导,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操作、体验、分析、内化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深度学习特征鲜明。学生对制作性学习任务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针对性做出部署,能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特别是评价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动力。
学生对上机操作比较有感觉,教师利用任务展开调度时,不妨投放展示任务,让学生在集体面前做操作展示,或者是推出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现场解答,都能够形成学习激发,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学生大多有表现欲,这是重要教学生成资源,教师要科学利用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自然发挥中形成学科基础认知。深度学习期待互动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做合作互动学习,确保深度学习品质和效果。
教师在活动组织时,要给出详细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借助集体做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形成更多学习契机。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更强认同感,教师借助任务做调动,能够形成崭新学习起点。在教学《用镜头表达思想》这节内容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探究“镜头语言”的内涵,让学生体会镜头语言的广泛应用,对摄像机画面运动手法做观察和了解,因为没有实物做演示,教师借助多媒体做展示介绍,让学生对“推”“拉”“摇”“ 移”“跟”“升 ”“ 降” 等操作手法进行模拟观察和体会。在课后训练设计时,教师设计具体任务:利用网络搜集喜欢的音乐,并配上3D动画效果,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MV,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网络做信息搜集,尝试动画设计,训练活动顺利打开。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表现做观察,及时作出技术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操作环节。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挑选一些有创意的作品,集体做评价活动,肯定学生的创意设计,对相关技法应用做经验传授。学生主动交流制作体验,对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做集中介绍,教师适时做出指导,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经过一番交流和展示,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有了鲜活的认知,教师适时做出指导,给出具体的指导,确保学生学习认知顺利内化。
教师推出创作性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成功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积极参与作品的设计、制作、展示、改进的活动,在不断自我调控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对创意性操作任务有更强认同感,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具体安排,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和互动交流中成长学科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做生活对接,能够刺激学生学科思维,展开多种形式的生活化学习,在生活认知对接中完成学习任务。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生活化有自己的认知体验,教师对信息技术生活化特征做出深入研究,推出更多生活化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生活化学习和操作,能够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如果有需要,教师设计一些课题性研究任务,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研究,能够形成更多深度学习契机。
学生生活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早已成为常态,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做对应设计,能够创设更多学习契机,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在教学《走进程序设计》这节内容时,教师先做学情调查:大家平时做事情有没有程序规划呢?学生积极应答,教师引入“程序设计”概念,体验计算机程序,教师利用BASIC语言编写程序,展示程序设计语言,并提出思考问题:计算机程序语言有哪些分类?有哪些突出特点?计算机程序是怎样执行的?为激发学生实践热情,教师推出训练任务:利用BASIC语言编写“三角形面积”程序,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编写虽然比较陌生,但教师指导到位,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在创意探索中寻求方法应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要运用一些软件,如绘画、计算、课件设计等,都需要软件的支持,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平时学习实际,对软件应用经历做重点介绍,组织学生展开学法交流,对软件应用经验做交流。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和组织,顺利进入到互动交流环节,在经验方法传授过程中完成知识梳理。教师对接学生生活进行活动组织,推出更多生活化学习任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内化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教师围绕学生生活展开教程,并借助问题展开学习发动,最后推出生活化训练进行调度,为学生顺利进入到学科核心创造条件。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鲜活,自然有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虽然学习难度较大,但学生有深度学习的主观意愿,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打开。深度学习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做出理性设计,无疑能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
深度学习与信息技术学科对接,其适合性更高,信息技术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学科理论,结合实践展开操作和探索,体现深度学习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也更为立体而深刻,教师要做深度对接处理,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探索,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