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华中学 程新宇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宋佩阳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利于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对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其成功举办离不开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围绕“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全面开展,大力推广普及青少年冬季运动,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共享冬奥举办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大力推进冰雪运动“下江南”,通过全国性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及相关政策引导,由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南方不断地发展壮大,朝着“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奋进。冰雪项目的竞技水平与地缘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长久以来,受地缘、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与挪威、俄罗斯等冬奥会强国相比,我国冰雪运动仅在北方少数地区开展,优势地区范围并不广大。我国南部大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常年无雪。然而,冬奥会项目大都与冰雪相关,仅有少部分运动项目,如速度滑冰、雪橇等可在室内场馆练习。以挪威为例,其处在欧洲北部,纬度高且部分地区进入北极圈内,一年冬季比较漫长,降雪期长,降雪量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非常适宜开展冰雪运动;同时挪威也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冰雪运动的相关设施比较齐全,且交通便利,接待能力强;挪威滑雪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是全民热衷的户外运动,滑雪之于挪威,就像小球类项目之于中国,其在冰雪项目上称霸顺理成章。挪威总人口还不到500万,却在所参加的共23届冬奥会上拿下132块金牌,总计368块奖牌。由此可见,地缘成为制约我国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冬奥会中,素有“得雪上者得天下”的说法。“带着滑雪板出生”的挪威人,有着悠久的冰雪文化传统,其滑雪运动的历史足迹,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是世界滑雪道故乡。在12~17世纪,曾有滑雪作战的事迹,开世界之先例。工业革命以前,雪板是挪威人常用的代步工具,除此之外,酷爱户外活动是他们倡导的生活理念,无论男女老少都酷爱滑雪,闲暇之余,带着雪板在阿尔卑斯雪山中玩耍,无形之中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同时使得滑雪在全民中得到了普及,为竞技体育培养了大量后备人才。
我国冰雪运动源于明清时期,将此作为日常生活娱乐与休闲的一种手段。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本土冰雪运动文化受到冲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发展冰雪运动,我国南部的冰雪运动更是到了21世纪初才开始发展。因此,虽然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起源较早,但文化底蕴却不深厚,发展历程较短,且由于战争原因出现空白期。在我国冰雪历史文化中冰上活动较多,雪上项目却鲜有耳闻,也就出现了现代冬奥会中“雪不如冰”的状况。对挪威人来说,冰雪运动文化早以深入人心,作为他们悟道、与自然交融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挪威冰雪运动强悍的根源在于其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之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虽然通过冰雪设施资源的建立以及政策引导,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更多的是偏向暇余体育,竞技水平不高,大众竞争热情也不高涨。所以,冰雪项目中缺少竞争文化、软实力不足就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另一因素,而这一缺陷在南方地区就显得更加突出,在中学普及冰雪运动项目也就难上加难。
挪威冰雪运动的优势得益于其独具特色的儿童冰雪运动发展体系。由于人口稀少,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不足,挪威特别珍惜每一个孩子在户外运动中的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孩子们的主要户外活动方式是冰雪项目。挪威十分注重长远和整体的发展理念以及完善的儿童俱乐部体系,人口仅500多万却拥有超过10000家俱乐部。10岁左右儿童参加户外运动的比率达到九成,并鼓励15岁以下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儿童运动权利法规》为儿童运动体系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友好的运动环境。挪威特色的儿童体育体系为冬奥会提供了大量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挪威运动员冬奥会的出色表现也就不足为奇。
我国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的指引下,北京冬奥会申办以来持续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战略,冰雪运动在南方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大部分民众仅是偶尔参与,正所谓“百人滑一次不如一人滑百次”,并没有一套自下而上的体系。首先是儿童冰雪运动体系,存在未能激发儿童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同时也缺少冰雪俱乐部,没有一套相对系统的儿童冰雪项目赛制体系(通常采取不分名次的方式)等问题;再者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中学冰雪体育体系,冰雪项目专业的师资力量、在课程中未有相关的冰雪运动课程,中学阶段学生未能学会相关运动技能,同时在此阶段也缺少高水平的联赛;最后是高水平运动队,我国冰雪项目注册运动员仅有4000人左右,冰雪运动后备人才不足这一问题在此阶段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一套自下而上的完整体系,就成为“解决好群众参与度不够、场地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短缺”这三大短板的关键。
受文化因素影响,应试教育早已深入身心,多数家长将精力投放在学生文化成绩上,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体育、户外运动带给孩子的益处。在一些家长心中,将冰雪运动视为冷门项目。他们认为,在校园中开展这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冰雪运动要比其他运动项目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要求更高,对初学者来说也更加危险。在校园中开展冰雪运动项目,要有冰雪运动场馆与配套的各种体育资源设施,投资巨大,若在我国南部地区开展更是面临诸多难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冰雪师资不足,除了高水平运动队注册队员,有运动等级、冰雪运动专项的师范类教师的人数非常有限,这成为在经济发达、地域广阔的我国南部地区校园中普及冰雪运动的最大阻碍。但随着教育部关于冰雪运动“两纲三划”的推动,有少部分中学还是开展了关于冰雪运动的相关课程,如重庆市唯一的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开展校企联合,依托就近场地开展冰雪运动。广州一些学校实行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双驱动,学校与社会机构双联动的政策,充分与社会力量合作,创新出一套从旱地冰球到轮滑球转冰球的项目开展模式,实现冰雪项目在南方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实行与北方学校联合的模式,带着有兴趣的学生到北方学校参加冰雪教育,然后以冬令营的形式提升运动水平,接下来再组织赛事振奋学生热情,最终达到推动广东冰雪发展的目的。当前,南部各省的很多学校为冰雪运动在校园中开展提供了解题之道,他们燃起冰雪运动的星星之火,不断推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于“进校园”,其次才是“上冰雪”。在中学阶段,应将冰雪运动作为必修课,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方法组织校园冰雪工作,结合当地、本校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冰雪课程,“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在南方地区打造一批冰雪特色传统学校,鼓励这些学校积极建立冰雪运动社团及俱乐部,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必修课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将冰雪知识与技能纳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之中,并布置冰雪运课后作业,开展冰雪主题课外活动日,加强冰雪文化的宣传工作,渲染冰雪文化氛围。常赛是冰雪校园特色体系的核心部分,要建立完善的“校内冰雪运动会—校际之间的联赛—选拔性比赛”赛事体系,与专业队竞赛体系有机结合、衔接,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冰雪运动的权利,又要为冰雪竞赛培养充足的后备人才。教育部应持续深化冰雪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源为校园冰雪运动、竞赛提供支持,为冰雪进校园课程与竞赛体制的完善添增活力。
有资料显示早在一万年前,我国阿勒泰地区就曾出现滑雪运动,是世界与中国滑雪文化的发源地。从巴西的足球文化、挪威的滑雪文化、美国的橄榄球文化等可观察到,体育运动的强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我国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的中国冰雪文化中,融入中国特色文化,赋予冰雪运动新的内涵。冰雪运动中所蕴含的不畏严寒、努力拼搏、挑战极限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强健有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有机结合的。首要的是加强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在南方中学的宣传工作,开展多层级、多方面的冰雪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观看高水平比赛录像,让中学生体会冰雪运动的文化魅力,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将内在的冰雪运动文化与外在的运动技能协同发展,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等,这是中学生能够终身从事冰雪运动锻炼的根本动力。
冰雪进校园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场地问题,而是师资匮乏。采取培育与引入相结合,将国外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引入我国;开展多层级的冰雪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级滑雪教练所有科目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加强现有师资进行冰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工作;对中学教师的冰雪教学考察评级,纳入绩效考核。促进体育专业人才与教育行业从事者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带回校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冰雪文化,掌握冰雪运动技能。
冰雪运动进校园有利于满足中学生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升中学生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于落实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及“三亿人上冰雪”计划的持续进行,使得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冰雪运动热在校园中持续增温,促进着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以部分中学点起的星星之火,必将会燃起冰雪运动进我国南方中学校园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