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何涛 罗玲 拉萨阿里高级中学
丁文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二中学
西藏民间美术根植于中国民间文化背景,又善于吸收其他省市和周边国家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力。适合在学校开展教学的西藏民间美术类型有许多,如唐卡、建筑彩绘、壁画、石雕、泥塑、酥油花、民族服饰、戏曲服饰、藏戏脸谱、切玛盒等。近年来,课题组依托优秀西藏民间艺术资源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民间、地域的素材作为主要内容,尝试开发具有西藏特色的中小学社团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多样性和实用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组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针对兴趣小组以及社团实践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西藏7个地市抽选72所中小学(小学30所、初中25 所、高中12 所、职校5 所)的美术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得知,在72所学校中,仅有10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将西藏民间美术融入教学。分别以面具画、唐卡、牛羊角画、陶艺、酥油花、壁画等素材为主。课题组又分别在拉萨市柳梧初级中学、拉萨市尼木县中学、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拉萨阿里高级中学、那曲市双湖县小学、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二中学、山南市贡嘎县农村实验中学等学校与部分艺术社团师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西藏本土民间美术资源不够了解。经访谈得知,西藏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在大学接触的都是东西方的主流绘画体系,没有接触过中国民间美术。在西藏中小学中,仅有少部分美术老师在大学学习过唐卡或者壁画等本土艺术,但对于其他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仅停留在一些表皮的、零散的知识层面。
(二)社团开设内容趋于单一、比重较小。经调查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社团仅占比14.29%,但是主要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剪纸、木刻、雕刻、唐卡等;开设绘画类课程的美术社团占63.64%,主要以美术特长班为主。虽有一些老师有意尝试将民间美术引入社团,也因自己不擅长和没有民间艺人的指导原因,导致办社团过程中边学边教,甚为吃力。比如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将藏族美术融入黑白版画和扎染社团,指导老师在尝试版画和扎染的自学中,就花费了较长时间;拉萨市尼木县中学将藏族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结合开发的陶艺社团,两位指导老师用了3年时间去江西景德镇、北京等地拜师学艺。
(三)学校对民间美术融入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社团硬件设施配备利用率不高。经调查,没有专门的社团教室的占比25.97%;有社团教室并且正常使用的社团占比53.25%;有社团教室但不经常使用的占比19.48%。虽然80.52%的学校已经开展了社团、兴趣班,但是部分已经开发的社团实践课程也是比较零散、不成体系的。大部分学校基本都是针对艺考开设,但也仅提供平时正常上课所需要的材料。相对与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较少。有些社团老师想挖掘地方特色,也苦于没有相关政策与专门资金支持,在实践教学中也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充分而草草了事。
(四)校园社团有一定的形式主义。61.04%的学校没有专门针对美术教育的鼓励政策或培养制度。课题组在与一些社团指导老师交谈中得知,学校虽然有社团教室,但是基本都是摆设。社团创作出的作品都是非常统一的常见的类型,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时间会很短,有的学生刚刚对该社团的理论有所了解,却没有足够时间操作,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能力的锻炼。
(五)社会认知不足。因民间艺术传承多以手把手教学、师徒教学为主,费时费力,并且经济效益较弱,加之现有很多民间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人难以静心学习,导致民间美术在社会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在家长认知中,学生考学压力大,不愿让自己小孩接触民间美术,故而不支持其在学校社团中学习民间美术相关知识。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没有艺术细胞,不适合学习艺术。
(一)定位社团目标,彰显主题。西藏民间美术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蕴含着不俗的技艺、技巧,并涉猎到诸多学科。课题组认为,定位社团目标要考虑社团内容属性,在选好一种民间美术门类后,制定目标,确定一系列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其次,社团目标不只限定美术一个学科,还要设计多学科元素融合。比如拉萨阿里高中将皮影与西藏民间美术结合,融入唐卡、壁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元素,师生在学期末以西藏农奴解放的故事为主题做了一个展演。又如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美术老师将藏戏面具融入社团教学中,教师从引导学生选择面具原材料,再到雕刻、彩绘、装饰,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中感知藏戏面具的美,同时也将劳动课程与美育相结合,实现以美育劳的教学效果。
(二)将西藏民间美术融入校园文化。美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教学效果并非立杆见影,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体现出其价值,所谓“润物细无声”[1]推进西藏民间美术、社团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校的历史发展,其建设和发展对于学生良好的品格养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师生校园文化实践的平台,可以引领师生专业成长,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2]在社团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关键作用,其自身必须要对社团对应的民间美术有较深的理解,根据每一次实践所需,提前向涉及到的学科教师请教该学科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当地优秀民间艺人进校指导社团实践活动,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发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还要鼓励社团指导教师主动参与社会民间美术的活动,主动提升自身艺术素养。
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学生人格、心理、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3]利用西藏民间美术资源开发西中小学社团课程,不论是在文化还是实践上,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