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瀚,黄志豪
(普宁华侨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揭阳 515300)
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难以治愈,易反复,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空腹痛,进餐后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即阿莫西林、艾普拉唑、克拉霉素及铋剂枸橼酸铋钾联合治疗,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用不良反应小,抗菌效果良好,但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抗Hp治疗失败;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联用可促进胃黏膜保护层形成,促进患者恢复,但艾普拉唑质子泵抑制剂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稳定性差,且在停药后易复发[1-2]。近年来,临床逐渐广泛应用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为微生态疗法的一种,相关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中包含多种肠道益生菌,可对胃内菌群失衡进行有效调节,维持胃内稳态,更好地缓解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症状,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其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Ⅱ(PG 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普宁华侨医院就诊的6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14例;年龄24~64岁,平均(41.56±9.34)岁;病程3~9个月,平均(6.03±0.72)个月;溃疡直径5~15 mm,平均(9.62±2.13) mm。观察组(30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4、1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31±9.22)岁;病程2~8个月,平均(5.83±0.62)个月;溃疡直径5~16 mm,平均溃疡直径(9.45±2.38) 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14C呼气实验结果显示Hp阳性;X线钡餐检查显示龛影、黏膜皱襞集中者等。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内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史者;既往有胃肠道大出血或溃疡穿孔史者;对本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者;伴有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者等。普宁华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研究,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餐前半小时口服艾普拉唑肠溶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H20070256,规格:5 mg/粒),10 mg/次,1 次 /d;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51,规格:0.25 g/粒),1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广东逸舒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139,规格:0.125 g/粒),0.5 g/次,2 次 /d;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规格:0.3 g/粒),0.6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四联疗法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片)治疗,1.5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4 d,并定期随访60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治疗14 d后,使用胃镜与14C呼气实验检测两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面积与Hp感染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溃疡面消失,患者体内Hp根除;有效:溃疡面减少≥ 50%,Hp减少;无效:溃疡面减少<50%,Hp无变化,甚至增多[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Hp根除率、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于患者治疗后30 d,使用14C呼气实验复查体内Hp指标,记录Hp根除率,并统计治疗后60 d内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③胃肠激素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MTL、GAS、PG Ⅱ水平。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腹痛、胃灼烧感、呕吐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Hp根除率、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胃肠激素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Hp根除率、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 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0 d观察组患者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p根除率、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比较[ 例(%)]
2.3 胃肠激素指标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MTL、GAS、PG 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MTL:胃动素;GAS:胃泌素;PG Ⅱ:胃蛋白酶原Ⅱ。
组别 例数 MTL(pg/mL) GAS(pg/mL) PG Ⅱ(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389.67±67.22 257.32±41.52* 126.98±24.74 109.56±21.35* 18.58±3.82 15.31±2.75*观察组 30 389.77±66.54 227.75±49.53* 127.91±23.66 95.21±20.55* 18.95±3.18 13.51±2.12*t值 0.006 2.506 0.149 2.652 0.408 2.83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因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黏膜,胃酸攻击力超过胃蛋白酶防御力所致,主要表现为空腹时疼痛、进餐后缓解,且具有高复发率、病程长、发作呈季节性等特点的消化性溃疡,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溃疡出血、溃疡穿孔、溃疡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目前,临床上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由于胃溃疡球糜烂主要由Hp感染引发,因而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克拉霉素等,治疗效果好,但部分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导致治疗过程中易存在不良反应,病情复发率较高,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寻找用药方案来提高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6-7]。
双歧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调节胃肠道酸度,控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8]。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主要成分为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均为肠道益生菌,其能在胃肠道形成一种生物屏障对Hp进行阻滞;同时可分泌乳酸与细菌素,使Hp生长受限,抑制Hp菌群,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强巨噬细胞活性,从而使患者恢复加快[9-10]。本研究中,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0 d 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降低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GAS是一种胃肠肽类激素可刺激胃酸的分泌,使胃黏膜更适宜Hp生长;PG Ⅱ为胃蛋白酶前体,可反映胃黏膜腺体、细胞数量及胃黏膜分泌功能,该指标水平上升与胃底黏膜病变具有相关性,将会影响胃黏膜保护功能;MTL是一种活性多肽,通过对胃小弯和胃体的运动进行刺激,从而促进胃肠排空,加快胃酸分泌,易导致消化道疾病的产生[11-12]。相关研究显示,GAS、PG Ⅱ、MTL均是预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TL、GAS、PG 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有效改善其胃肠激素,促进病情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药物的成分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均是人体健康肠道的正常菌群,可以抑制肠道内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的肠道蠕动,调节胃肠道的菌群平衡,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其可对Hp导致的化学、生物、机械及免疫屏障损伤情况进行修复,使消化系统防御功能得到恢复,调节胃肠道菌群使其维持胃内部环境稳态,与四联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对Hp的根除率,降低患者机体相关炎症反应,进而提高胃肠激素水平[14-15]。
综上,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有效改善其胃肠激素,提高Hp根除率,降低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疗效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