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凡
深度学习是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要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不尽如人意和智能物联背景下的教学再思考,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学生深度学习优化路径。本文以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神奇的纸》一课为例,叙述如何通过研究学习起点、基于真实情境、精构探究活动、迁移探究结论和精准评价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效率,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深度学习。
一、研究学习起点: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
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先决条件就是教师要进行深度备课。备课不外乎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及研究学生,教师容易把握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领,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设计的内在逻辑,但如何研究学生学情却困扰着广大教师。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挖掘学生科学学习的前概念,基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然而依靠传统的学习单或问卷调查费时费力,难以常态化实施。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引进了智慧学习笔,支持学生手写作业,对学生手写作业内容数字化提交,可实现部分题目的自动批改。教师可在课前制订学习单,后台实现自动批改,生成答题数据。
【案例回放】
《神奇的纸》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在教学这一课前,教师设计了前测习题(见图1),以了解学生对瓦楞纸特点的已有认知。教师在课前仅花费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答题,答题数据被上传到“长寿云”系统终端,系统实现自动批改,即刻呈现答题数据。数据显示,70.96%的学生选A,即认为瓦楞纸是没有弹性的,6.45%的学生选B,认为瓦楞纸是不能承重的,9.68%的人选D,认为瓦楞纸不能防水。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即瓦楞纸不能防水。从分析数据可知,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对瓦楞纸的迷思概念主要是两点:瓦楞纸没有弹性;瓦楞纸能防水。
通过智慧学习笔的自动批改功能,教师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分析学生的答题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认知间的落差后,便可在备课时有效控制教学难度,精准把握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预见性,从而思考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实现深度备课。
二、基于真实情境:触及学生内心的深层动机
深层动机是指能够触及学生深层情感和兴趣爱好的动机,在深层动机的驱动下,学生在科学学习时能够保持长久的科学探究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内在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案例回放】
《神奇的纸》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设置情境“交流不同纸的本领”,展示一个纸箱并告诉学生箱子里有三种纸。
教师取出餐巾纸,提问:你会用它干什么?
生:洗手后擦手。(也就是说它有吸水的本领)
取出普通白纸,提问: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书写。
展示空箱子,提问:第三种纸哪里去了?
生1:明明只有2种纸。
生2:就是这个纸箱用的纸。
追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纸?
生:瓦楞纸。(很有生活经验,真棒)
随后教师下发瓦楞纸,学生初步观察、交流瓦楞纸的特点。
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巧妙地设计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说说平时会用不同的纸做什么事,指向不同纸张功能的认识。同时提问:第三种纸去哪了,引发学生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原来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瓦楞纸板也是纸!”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從原本的教师下达任务学生被动观察,转向学生主动观察瓦楞纸的特点。
三、精构探究活动:凸显学生思维的深刻体验
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深度学习也离不开学生的切身体验。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挖掘学生思维,提供探究支架,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和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案例回放】
学生要想进一步研究瓦楞纸的特点,需对一张白纸进行改造,使其成为瓦楞纸。在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直接出示改造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寻求改造方法。教师通过一道题目,呈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见图3)。
[下面哪种折法能把白纸改造成瓦楞纸状]<F:\小学科学2022-1期292-上-2\Image\图片x5.jpg>
根据“长寿云”系统终端的数据,发现仅有一半的学生已经知道改造方法,因此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进行方法指导。而后教师提供导学单(见图4),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瓦楞纸的特点,大屏上实时呈现学生的书写界面,教师根据学生记录情况巡回指导。
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方法指导,而是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后挖掘学生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提供学习支架,指导瓦楞纸的制作方法。改造完毕后,教师提供探究活动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验探究内容,在探究过程中引发思维碰撞,促进思维提升。学生的记录过程会被实时呈现在大屏上,教师能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进度,进行有效地巡回指导,推动学生在分析、比较、推理的基础上纠正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四、迁移探究结论:涉及知识内核的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知识内容的浅层阶段,而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核,形成对知识本质的深度理解,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高度贴合的科学拓展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学现用。
【案例回放】
在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再次出示图1中的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结果显示(见图5)74.18%的学生选D,9.68%的学生选A,3.23%的学生选B。数据显示学习增量显著,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实验形成了新的认知:瓦楞纸不能防水。而后,教师出示拓展习题:“小科在咖啡店购买了一杯热咖啡,恰逢商店杯套用完了,请你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帮小科想一想解决办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数据显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都学会了新知识。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这道课后习题,内容与学生日常的所见所闻相关,也是学生在各个场合都有可能遇见的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起了高阶思维能力,深度学习得以真实发生。
五、精准评价反馈:彰显个性需求的差异辅导
深度学习在关注学生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也积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也重视运用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信息。在充分认识学情的基础上,依托智慧资源库个性推送学习资源,促进每一位学生精准成长。
【案例回放】
课后,AI系统自动生成本堂课的教学报告,报告中包含了学生分数排行榜、知识点错误排行榜、高频错题和题目答题情况等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及时调整下阶段教学设计。同时,系统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数据进行追踪和分析,结合前面几节课的内容,形成学生个人的学情分析报告,呈现学生单元学习概况。教师可借助系统智能推题策略,布置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从而有效避免机械、重复练习,实现差异化辅导。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结果能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微观表现,AI系统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帮助教师实现精确、恰当地教学评价。同时,针对每个学生所反映出来的能力、特点及不足,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分析。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帮助家长在深入了解孩子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家庭学习建议。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深入剖析深度学习的理念,探寻小学科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切入点,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努力探求深度学习优化路径。通过教师深度备课、激发学生深层动机、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促进知识深度理解和实施精准评价反馈,切实提高科学课堂学习效果,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深度学习。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广大教师要形成超越教材的学科视野和精准育人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对于形形色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进行更好的融合和深度应用,则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