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妈
“超限效应”,你的催促,加剧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动作慢、拖拉,光靠催改变不了什么,甚至越催,孩子越慢。
后来看到心理专家胡慎之的一段话:妈妈越催促,孩子动作越慢,系鞋带、吃饭、写字,都越来越慢。这其实是孩子对妈妈的攻击,或者说,是孩子针对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做出的反击。
我恍然大悟,这就跟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一个道理。
我们的孩子,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很容易产生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所以,想改变孩子的磨蹭,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很重要。
比如,当我决定控制住自己,不去催他,一开始儿子依旧磨蹭。但过了半个小时,他看了看时钟,意识到作业还没做,竟罕见地拿出练习册开始写。
原来,有些时候无声真的胜有声。放下催促唠叨,让孩子做主,既能让他为自己负责,还能收获成长的喜悦,何乐而不为?
“定位速效实验”,目标精细化,提高孩子的效率。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妈妈发来的求助语音:“我真的是要疯了,这都十点多了,他作业还没写完,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睡觉了,就他磨磨蹭蹭。”我听完百感交集。
现在的孩子,作业真不是一般的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什么都要打卡,什么都要过一遍。就像儿子每次一回到家,作业清单一打开,就是各科各类细碎的安排。别说他看了头晕,就连我,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就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这种现象:
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为3组,分别前往10公里外的村庄。
第一组的学生,由于不知道村庄在哪里,跟着向导走不到两三公里,就开始叫苦。
走了一半,抱怨的学生越来越多,负面情绪迅速蔓延。
到最后,整个队伍情绪低落,溃不成军。
第二组的学生,事先知道目的地在10公里外。
只是走的途中没有任何路标,他们只是跟着向导走,根本不知道走到哪里,还有多久。
因此也有人开始抱怨,行走的速度越来越慢。
第三组的学生,情况截然不同。
他们不仅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还能看到路牌,心中有数,走得也很顺利,最终全员完成任务。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定位速效实验”。
由此可见,孩子的磨蹭拖拉,跟目标不明确、过程漫长有关。
于是我在跟儿子商量之后,针对儿子的学习做了调整:
每天先了解他要完成哪些作业,帮他将作业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估算每个目标大概需要的时间,让他做到心里有数。
每一个短期目标完成时,我都会及时给出反馈。
这么做,不仅消除了一次性完成所有作业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还预留了时间让儿子放松一下,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学习。
几个月下来,儿子每次做作业前都会自己做好规划,效率也慢慢提高了。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拿下小目标时,也是他收获成就感、重拾信心的高光时刻。
“蔡格尼克效应”,降低任务的难度,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
《超级育儿师》里,有一个叫龙威的12岁男孩。考了27分,玩游戏时精神抖擞,做作业时却哈欠连连,无从下手。
看到他在妈妈的逼问下,双手无处安放的紧张,不禁替他捏一把冷汗。按道理,像他这么大的孩子,不至于故意拖着不写作业。但从他的紧张、焦虑可以看出,他迟迟完不成作业的关键在于,学习对他而言很难。
不要一味判定孩子喜欢磨蹭,这极有可能跟要他做的事情难度大有关。
“蔡格尼克效应”也指出了这一点。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任务,会比已处理完成的任务印象深刻很多。
就是说,那些因为难度高暂时无法完成的事情,反倒会因“心有牵挂”而烦躁、备受煎熬。
想要快速做完事情、提高效率,重点在于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状态。
明白这点之后,我的做法是,让他先从简单容易的事情做起。
比如所有的作业中,他背英语单词背得比较快,我就让他先完成这项作业;一般完成1~2项简单的作业后,他就会明显找到成就感,逐渐放松下来,不像刚开始那样面露难色了。
等他心情放松了,最后再学习数学或其他难度较高的学科,便相对更专注和快速些了。
这样的方法持续了大概两个月,看他每天順利完成一个个挑战,浑身散发出满足感,我便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只有用对方法,激发他进步的渴望,再难的事,他都愿意花时间精力做下去。
“自然惩罚法则”,化主动为被动,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生意做得很好的妈妈,却苦于无法引导孩子好好写作业。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尹建莉听到这位妈妈催孩子写作业的话,瞬间明白了:“你已经欠数学老师三次作业了,还欠着英语老师两次作业,今天再不写,欠得更多了!”
提醒孩子写快点,这倒没什么问题。但妈妈这样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只会让孩子觉得:作业是老师的,不是我的。
而且,孩子还会觉得:我完不完成没关系,反正有妈妈催我,不怕。
之前,我也踏进过类似的误区。
自从学习了“自然惩罚法则”之后,我就决定学会放手。
有一次,到了睡觉时间,儿子仍沉浸在玩乐高的专注中,英语作业一个字都没写。
我也不催他,只是简单提醒他“该睡觉了”就转身回屋。
第二天,他因为没有写作业而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于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不敢再玩了。
有句谚语这么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
自然惩罚法则,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磨蹭的后果,明白磨蹭要付出代价。从而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调整自己的节奏,掌握正确的做法,不断自觉加快速度。
看着儿子近一年的成长,我愈发觉得:孩子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他也不是故意要拖延时间。
只是有时候,他跟不上大人的步伐。
就像那句话说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所以,别急,给他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关爱。
要相信,他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前行了,父母能做的,就是用坚定不移的爱接纳他,在前面耐心引导他,让他找到自己的节奏。
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放射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