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本刊编辑部
曾几何时,我们追逐云岚,在山野间忘情嬉戏。那些于童年,于青春生发的记忆多与家乡为伴。一次晚风、一件物什所唤起的,不只离情,亦有归心。
“阿侬旧住韭溪北,天籁阁中曾数过。记得千金纨扇册,童时一日几摩挲。”家乡早已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成为最温软的——我们来自何方的证明。一个有根的人,即便选择漂泊和迁徙,心中也依旧有所依靠。它所延伸出来的广漠视野里,有亲情、友情,有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与共鸣,有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力量。
尤其对现今而言,数字时代,万物互联多向虚拟生长,在重构人类生活格局的同时,又消解了许多情感的价值。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某个月色照人的夜晚,我们或能安心地感慨:幸而有家乡。那些在世界各处的游子,更能体会家国在远的心之所向。
家乡,不再仅仅是一个名词、一段记忆、一种空间,它更应该成为新的教育向度和人文资源,并在我们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及生命教育中,产生更为深远的价值和意义。针对此议题,本刊邀请了社会学者、人文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家乡教育更为开阔的内涵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