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农业经济是重中之重,农业经济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各有差异,也给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压力。因此,有必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以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阶段,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各个环节与流程,切实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从而全方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行业相关信息交换,确保农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共享,以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并且充分依托于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构建起新颖的发展模式,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开辟出更为广泛的农业发展空间与前景。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实践,其对于社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改革创新社会经济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有必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逐步搭建起农业经济管理的智慧化平台,有效实现农业发展信息共享、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为改革创新农业经济注入新动能,切实激发农业发展潜力,从而依托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带动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属于一项创新性举措,通过该项举措可以不断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率,并且最大限度开发出农业经济管理的灵活性、科学性,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条理性,从而切实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此,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也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我国农业实现改革创新也会起到积极影响。总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群体所掌握的农业信息是否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广大农民群体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的农业相关信息相对薄弱,因此导致其对农产品价格并不敏感,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往往无法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壁垒,解决农民群体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使农民群体了解到更多的农业市场信息,这样有助于农民群体按需生产,从而使其在农业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发展地位,并且在农产品售卖过程中直接对接消费市场,同时也可以基于农产品而打造相应的农产品半成品、成品加工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农民群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融入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半机械化情况来说,缺乏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是较大的弊端,而将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于其中则能够逐步促进农业生产朝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基于信息技术逐步引入更多的智能化生产设备,这对于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积极影响,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调整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给我国农村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生产力,提升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与效率。
为切实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着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逐步开辟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渠道,确保农村地区农产品对接更多的消费平台。
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有效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发农村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这样有效实现了农产品对接消费者,同样也摆脱了传统模式下的产品交换、销售过程的被动状态,将传统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逐步排除在外,也能使广大农民群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所以需要积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中,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改革创新。
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并且逐步摸索出新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然而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使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受到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最为关键性的一环是拥有足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只有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充足,才能有效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效率,助推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然而从我国当前农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群众,而这一部分群众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对于电脑、智能电话的应用也相对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除此之外,在农村地区广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收成,近几年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且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传统的消费观念。而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则会消耗掉过多的成本,所以在乡村地区普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相对较为困难,阻碍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农村地区大力铺设信息化网络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其中不但包含硬件设施铺设,而且也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然而由于当前乡村地区对于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较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阻碍了乡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这不利于乡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乡村地区农业经济改革。乡村地区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农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而广大农民很少运用信息技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及认知程度不足,所以并不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甚至在搜集农业信息的过程中也未运用信息化技术,而存在这种情况显然会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农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同时也无法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各项农业资源的统一、均衡分配,因此影响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进程。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而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这也导致农村广大农民很难运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农业生产,存在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人才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同时也成为决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的关键性因素[1]。
然而在实际中,农村地区往往存在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缺乏显然并不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也并无任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国家人才培养阶段并未充分注重针对性培养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相关人才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了解程度较低,而了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又不具备信息化技术,因此产生这种现象导致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人才相对缺乏,致使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信息化人才作为支撑,不利于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创新发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需要着重运用信息化技术,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充分激发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潜力,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调配与全面统筹,从而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夯实的前提基础。因此,需要深入思考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融入方式,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在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农业是重中之重,其作为国之根本,对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良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但可以维护地区平稳发展,同样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区实现转型升级,给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入[2]。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积极融入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期间,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其引领职能,从而形成以政府引领为核心,区域内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全新发展模式,切实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与水平。
在实际运用中,首先,需要地区政府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并且积极组织辖区内群众参与其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农业经济的统筹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质量,逐步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区域内发出号召,积极引领广大农民参与学习信息化技术,如通过信息化技术查找农业市场发展相关信息、学习如何以信息化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发展。通过这种形式不但可以逐步推进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可以在区域内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进而拓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范围,切实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优化乡村地区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着重提高农村地区信息服务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服务是最为根本的要求,只有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农业信息服务,才能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切实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3]。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由政府牵头基于当前区域内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搭建起相应的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经验相互交流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站以及线下服务站点等对于信息化平台的运营起到辅助作用,用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农村地区开展信息服务阶段,需要精准采集各项农业信息,尤其需要筛选浩如烟海的农业信息,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体可以通过交流平台了解到农业市场发展的相关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农民群体运用信息化技术,也可以在农村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进而切实促进农业经济改革、推动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实现转型,不断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为切实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可以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需要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保障信息化人才供应的充足性,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优化农村地区发展质量[4]。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着重在农村地区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村地区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农业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农业从业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与农业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知识,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此外,将农村地区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由高校充分基于农村地区在发展阶段的信息化人才需求而定向培养人才,从而使高校大学生人才毕业后参与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满足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高校通过互联网渠道给农村地区相关人才提供相应的网络培训、远程网络指导、网络课程学习等,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深入分析与思考如何有效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从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有效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基于信息化技术摸索出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拓展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给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切实优化农村地区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