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景观的运用

2022-02-28 23:00:42宋铃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宋铃莉

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城市园林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体现。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多以工业化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虽然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逐步完善了第三产业,但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污染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快速城市化建设中,城市规划样貌千篇一律,不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城市园林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目标。乡土景观融入,可在城市园林中体现地域特色,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反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1 乡土景观概述

1.1 乡土景观内涵

乡土景观指的是一种带有家乡和本地元素的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但是在边界上却比较模糊。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园林设计理论的完善,逐渐衍生出了乡土景观这一全新概念。因为乡土景观同时兼具地域性本土性特点,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所在地方的特征和文化属性,并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产生物质和情感上的互动。具体来看,乡土景观可以理解为生活记录,体现着当地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风景。

乡土景观的内涵会受到不同学科体系的影响,从而产生差异化理解,形成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城市园林中对乡土景观的理解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具有乡村聚落空间属性的范围性场所,场所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剖析城市园林理解下乡土景观的本质,不难发现这里的乡土景观代表着一种综合性的生态,兼具艺术性及使用功能的景观资源。

目前,乡土景观的理论正在不断应用到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可通过体现城市园林的本土特色,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提高人们对城市园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1.2 乡土景观特点

第一,地域性。地域性是乡土景观最直白的特点。乡土景观概念产生的前提便是存在于当地人们的生产活动。因此,乡土景观必然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反应为十分鲜明的人文特色和地域精神。另外,乡土景观作为一种综合性景观,当地自然元素也是组成乡土景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表明乡土景观同样会受到当地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在与其他地区比对的过程中,形成了十分明显的气候条件差异;

第二,生态性。乡土景观的存在需要借助自然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地势条件。乡土景观的景观风光同样需要通过自然环境来表现,重要是要达到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在乡土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与顺应大自然的概念。例如陕西窑洞、土家吊脚楼等;

第三,多样性。乡土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表明乡土景观不仅仅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历史文化沉淀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能够被当地人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和文化,而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也体现在当地的建筑,服饰等众多物质载体中。乡土景观除了自然元素外,还包含景观中的建筑物、桥梁、图案、色彩等。这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元素应用正是当地魅力的一种体现;

第四,亲和性。乡土景观的产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岁月与年代的交替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最终在积累和沉淀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域。得以生存的乡土景观既顺应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符合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第五,文化性。如果单独理解景观,可以将其看作自然变化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包含文化属性。虽然当人们谈论起大山大河时总能够将其和文化相绑定,但这些文化更多是人们主观赋予的。例如当古诗词、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发生在某一景观中时,这一景观自然就增添了对应的文化。乡土景观不同于单纯的景观,乡土景观的形成并非单一自然变化的结果,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一同形成的,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一种存在着文化属性[1]。

2 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脱离实际,不能够满足人们需求

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需要兼顾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文明需求,同时提供给人们使用和审美双重功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走入园林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因此,这要求城市园林设计需无限贴近人们的生活,体现出景观浓厚的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中,未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更多城市园林设计会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使用大面积草坪、西式建筑。这些元素一方面难以展示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树立在城市中与城市整体风格不搭配,甚至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突兀感。另外,西式风格是对西方文化的体现,难以激发中国人的情感共鸣,这就削弱了城市园林的精神文化功能。

2.2 文脉缺失,导致景观同质化

我国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和习俗。城市园林不仅仅是城市的生态工程,也是城市的文化工程,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园林设计中,并未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元素,设计人员未能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习俗、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导致城市园林设计缺失文脉,难以提升城市特色。同时,在大量城市园林设计中,基本采用相同的理论和方法,导致园林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人们在自己城市和其他城市看到的园林基本相同,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难以产生认同感[2]。

2.3 生态效益低,景观设计盲目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同城市受到当地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供植物生长的条件不同。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关键在于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设计人员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城市自然环境情况,引入到大量不适应城市气候的植物。这些外来植物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给人们新鲜的视觉体验,但若长期运作,必然要支付大量资金成本,甚至会因为管理不当,导致植物死亡。

3 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景观的应用

3.1 乡土自然元素景观

自然元素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元素,达到朴素自然、生态环保、地域鲜明的效果。

第一,在乡土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对自然元素中的肌理元素进行提炼,丰富乡土景观的特色,强化乡土景观的视觉感染力。例如,可以对具有乡土特色的树木纹路进行提炼,将这些元素应用到景观中基础设置建造中。例如在园区内凳子设计中,可采用仿生石凳,在凳子的表面增加树木纹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石凳的质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石凳给人的亲切感。另外,也可以在乡土田园景观中提取肌理元素。例如采用梯田元素,利用梯田层叠绵延的特点,增添景观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田园风格的地貌。在将梯田元素应用于园区内阶梯造型设计中时,也能够一改传统阶梯给人的刚硬感受,提高阶梯的线条感和柔和感;

第二,对乡土植物进行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往往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具有成活率高,管理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乡土植物的可塑性也要更好。设计人员可利用乡土植物营造不同主题,例如乡野情趣主题等。具体设计中,可关注园区道路两侧景观。通过乡土植物在道路两侧设计,提高道路的美感,体现道路的层次性,仿佛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同时,道路两侧植物设计,也可以用作区分,在向前延展的道路中,划分出不同分支,通往园区内的不同区

3.2 乡土社会元素景观

社会元素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反映着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习俗与审美特点。同时,社会元素也是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体现。在乡土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应用社会元素,提高人们对景观的认可度和亲切感,并体现地域特色。

第一,可以直接提取常见社会元素,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将这些社会元素应用到乡土景观设计中。具体应用时,将其与景观风格进行协调,可以小物件的方式呈现,达到点缀环境的效果。例如,古时农业灌溉会使用水车工具。因此,可以将水车设计到乡土景观中,将水车与小河流、小木桥、小假山瀑布等元素进行结合,也可以将水车直接应用到园区内的植物灌溉中,保障社会元素的融合性,避免突兀感受;

第二,可以对社会元素进行艺术加工,采取抽象表达的方式应用到乡土景观设计中。具体来看,大部分社会元素会受到使用环境的制约,难以直接应用到乡土景观中,如果一味添加,不仅不能达到美观乡土景观的目的,反而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突兀感受。届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对这些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在艺术加工中,重点关注元素的外观形式和人文内涵,选择与景观相匹配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在园区内路灯设计中,可采用草帽元素对灯罩进行设计,又或者在园区内花盆设计中,使用提水缸形象[4]。

3.3 精神文明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乡土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乡土景观设计的核心。从精神文明的表现来看,常见于民俗风俗、人文景观、文化艺术等方面。精神文明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精神文明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可以提高人们对乡土景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具体精神文明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文化挖掘,可使用艺术手法进行表达和再现,提高城市园林乡土景观的感染力。同时,在精神文明设计中,把握好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挖掘和应用更多有应用价值的景观元素,可以在城市园林中营造出乡土生产生活的情况。园林景观设计并非只是视觉和听觉,也包括听觉体验和行为体验。例如,可以在园区内增加一些民俗活动,售卖民间小吃、物件等。一方面可以丰富人们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消费。

精神文明设计可以从体验感入手,将被动体验转化为主动的体验。通过景区内植物、建筑等设施设计能够给游客带来的更多是被动体验。在主动体验中,更多强调景观与游客的互动性。例如前文中谈到的小吃、小物件售卖便是互动的一种。此外,也可以在园区内开展情景剧演出活动,安排景区员工通过演出的方式传递本土文化。

在精神文明设计中,可对景区内水体资源进行利用。水体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于小河流、小湖泊、瀑布、喷泉等。如今,很多城市园林中都在进行水体设计,不同风格的水体设计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在瀑布喷泉设计中,可采用音乐喷泉模式,搭配灯光,播放一些具有本地文化的音乐,通过喷头控制水体,在灯光的搭配下,营造出具有浓厚乡土精神文明的氛围环境。音乐本身就能放松人的身心,当音乐搭配水体景观并配合精神文明元素时,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更加舒适的感受[5]。

3.4 经典场景的艺术再现

经典场景的艺术再现主要指的是通过在乡土风俗中提取局部经典场景,并通过雕塑、绘画等艺术手段进行呈现。艺术再现,能够在人们体验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更宽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可以将民俗元素同节日元素进行结合,或者是通过历史元素进行结合,也能够起到科普的作用。

以巴文化公园建设为例,在公园设计中基本采用了就地取材的方式,对乡土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在利用中充分体现了乡土色彩。例如,在公园挡土墙设计中,基本选择了铜锣山毛石砌筑方式,并就地取材使用鹅卵石设置河道护岸。在道路铺装材料选择中,设计人员选择使用青石板为主要材料,之后对青石板进行二次加工。青石板是比较常见的材料,获取难度更小。而在围栏设计中,则选择竹篱制作而成。最后,在桥梁设计中,主要以废弃木材为主,既体现出乡土文化,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兼具观赏和环保价值。

在巴文化公园设计中也加入了文化小品元素。公园设计中选择使用铜锣山开采山石作为部分标示载体,并在石块设计中使用不规则风格。在公园休息区域凳子设计中,选择废弃木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成原木风格的坐凳。在园区内部灯具设计的过程中,同样遵循就地取材原则,基本使用茅草、竹材等本地原材料进行灯具的龙骨和顶盖设计。之后,在园区内栈道设计中,为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设计人员对栈道的高度进行了控制。如此一来,乡土景观设计中,既展现了艺术文化的形象,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6]。

3.5 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

在乡土景观元素中,文化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元素可以更加直观地传递地域风格的文化信息。因此,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文化信息进行提炼,利用文化信息辅助乡土景观设计,一方面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景观的意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补足城市精神文明需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需利用好乡土景观,体现地域特色,提高城市园林的归属感和认可度。因此,文章从经典常见艺术再现,文化艺术元素提取,乡土自然、社会元素景观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7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1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0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