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斐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城乡规划是综合性、整合性的空间规划,是以土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主,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内容。是对城乡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为城乡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就其编制上来看,城乡规划主要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按规划对象来看,可分为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等。
1.2.1 整合原则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实际情况,放眼全局,实事求是,按实际情况整合、处理、协调其中关系。充分了解城市空间、实体、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标准,适应当地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与整体的发展关系。合理划分用地,功能区[1]。
1.2.2 经济原则
经济是城市规划中重要一环,力争用最少的成本完成最多的效益,使每一寸土地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减少对农田用地的占用。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2.3 社会原则
城乡规划服务于社会,作用于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要素,将人的需求作为第一位,在公共设施建设中全面考虑老、幼、病、残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营造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满足社会生活。
形态分析,城乡规划的首要步骤便是对地块、用地的分析,也就是最初的形,二维空间的分析,也称为图底分析。三维构建,在二维的基础上,构建三维空间,运用相关软件,形成立体场景。意象表达,将三维形态转化为成图进行表达,或结合实景意向图配合说明。
园林景观的定义较城乡规划更为具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人为创造的山水景观或改造美化的天然山水,结合相关布景,构成一个集美学,生态学于一体的环境形态。可分为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是指原生态景观,如:山、水、阳光、土壤、植被等。硬质景观是指人为创造的景观,如:栏杆、座椅、地砖等创造性构筑。
2.2.1 综合性原则
景观充斥在人们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大到山水林田,小到城市摆设,景观也成为了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美化作用,还要使环境服务并作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分析当地特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打造适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又能凸显当地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使其更具合理性。
2.2.2 多样化原则
世间有着丰富的园林景观元素。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运用景观元素,凸显地域性,多样性。[2]每个城市,每个村镇都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外貌,设计人员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将各种元素以不同的手法融汇。做到丰富多样。
2.2.3 个性化原则
园林景观中的软质景观、硬质景观均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运用不同设计要素还要打破传统束缚,不断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勇于创新、探索。结合当地特色,分析、挖掘,打造具有独创性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涉及知识面域广泛,既要科学化还要艺术化。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市政、园林、交通、水电、暖通等领域,可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是综合性、跨学科领域的。多种学科、多种设计运用手法都要掌握,要以设计出最具审美价值,最具科学价值、最符合当地特色的作品为中心。
2.3.1 构思立意
构思立意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初级阶段,针对特点区域,结合设计元素,挖掘地域文化,地方特色,形成独特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内容扩展建立基础。不同设计对象,有不同形态特征,在构思立意的基础上建立立体架构,形成初步形态。
2.3.2 设计延伸
在立意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元素。设计过程中,物体与设计的契合、互动均需要严格的尺寸比例控制。例如建筑物、景观小品、道路等,各种设计元素对于尺度和比例都有各自的标准。古典园林设计的手法同样被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如借景,主要指在现有设计对象的基础上,借助临近及场地内可肉眼看到的其他景物来丰富现有设计环境,达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多种设计元素相互融合,营造丰富的景观氛围。
2.3.3 示意手法
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示意手法又分为引导与示意引导,其方法与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人造的瀑布、跌水,高低的表现,宽窄的营造,构成了或和缓,或湍急的水流形式,丰富着景观的天然性。以及假山、假石的建造,都是示意手法的表现。
我国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方分界线,南方气候以温暖多雨为主,北方则相反的是干旱少雨并伴有大风天气,南方大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繁花茂盛。北方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分布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居多。
南方气候以温暖湿润为多,无疑这样的气候条件为植被生长营造了天然的优势,笔者曾于南方上学多年,对连绵小雨的气候有着深刻的记忆,往往伴随着湿润的是蓬勃生长的植物,这也造就了南方各大中小城市均有着广泛分布的绿地景观。南方园林以婉约的苏式园林和精致的岭南园林为代表,植被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型景观植被,繁茂缤纷的花卉随处可见。
北方四季分明,气候以凉爽干燥为主,这样的气候对于人类的生活生存更显惬意,但于植被而言,冬日的寒冷与偶尔才会光临的阴雨天则更适合温带耐寒耐干的植被生长。北方园林以明清皇家园林为主要代表,磅礴浑厚的建筑物,鲜亮的墙面、瓦面,都与江南灰白的建筑物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夏季翠绿的山坡,冬季结冰的水面,秋季漫天的红叶,可以说是北方园林景观最明显的季节样貌了。
南北方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城市与乡镇规划中。城市规划中,人造景观占据主要的份额,而乡镇规划中,因其人口密度较少,产业分布以一产为主,自然景观也居多。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环境,形态各异的植物群落,南方市镇街道多见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可达到三季花开荼蘼,四季绿叶繁茂的美景。而北方除春夏两季广场、街道可见小型花卉与绿叶灌木,秋冬的景致则萧条了些许。
南北方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具有构造方面的差异性,植被配置,风格定位各有其特色,选择植被及设施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结合养护、维护方面的因素,满足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需求。南方景观配置中以乔木为主,期间参杂配置有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大型树种多选用玉兰、榕树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小型灌木及地被层则选用木槿、茉莉等南方特色植被。北方的景观营造时更多考虑的是植被的存活状态,多选用皮实性、速生性植被,树木以柳树、榆树、杨树、松树分布较广,花卉以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月季,菊花、丁香为多,像首都北京的市花则为月季,从春暖到晚秋,大街小巷,姹紫嫣红,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美感。
南北方不仅在气候条件上有着不同的状态,在文化背景上也是各有特色,就以南北方人性格而言,北方人直爽豪迈,南方人婉约细腻。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的景观风格,北方建筑明丽辉煌,南方建筑精巧细致。北方寒冷的天气自然少了天然植物色彩的点缀,植被多见于翠绿茂盛或红黄掩映。南方因气候条件优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温暖的环境,植被的品类及色彩也更加丰富一些。
北方的景观园林较于南方更为擅长的是堆山叠石,园林景观以高大广阔、气势磅礴为美。对于石材的选用上也有着偏好,北方造景中多见的是青石,尤其在华北地区应用很广泛。在地被植物的选用上,无论是游园还是广场街道,北方城镇多选用多种冷季型草进行播种。南方城镇中景观的营造注重丰富性,多样性,变化性。如在叠石造景方面,南方景观讲究拼合,注重植被与山石的互动、依托。
城乡规划涵盖多种学科、多种领域,而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的首要意义就是可以调节生态性,保持生态平衡。针对现在的城市工业化,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时植被就起到了净化空气,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
园林景观中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同的景观均能反映当地不同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人文景观则可以凸显城市文脉,加强城市的文化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中穿插在建筑构筑物间的修饰物,填补城市的空地、美化城市的视觉形象。人行道及车行道两旁的景观,不仅可以缓解司机驾驶时的疲劳,还可以起到声音屏障的作用,降低噪音,为居住工作环境与道路间形成天然的净化屏障,保障城市各方面的稳健运转,维护城市的协调性。
6.1.1 城市道路中的园林景观
城市道路中的园林景观主要是指城市人行道、车行道两边的景观,道路的绿化配置及生态护坡配置等。道路两边的护坡进行绿化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更能为道路提供生态屏障,醒目的绿色可缓解疲劳的道路驾驶,起到视觉上提神的效果。
6.1.2 住宅区中的园林景观
住宅区的景观是分布最多范围最广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改造也在加快加大,不仅有绿化的配置,人造的软质、硬质景观也在居住区随处可见。高低错落的植被,层峦堆砌的假山,点缀期间的座椅、廊架、路灯、喷泉、雕塑,丰富了生活空间,美化了城市形象,提升了生活品质。
6.1.3 广场空间中的园林景观
广场是城市之眼,城市文化的汇聚,城市风貌的体现。是城镇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点,也被称为城市会客厅,广场不仅要有能供一定数量人群活动的硬质铺装场地,还要有保持生态环保,调节生态平衡的绿地空间,还要在期间穿插可供人们活动休憩的休息区,可供儿童游乐的空间,在延伸城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
6.1.4 乡村区域中的园林景观
乡村较城市而言,拥有更广阔的生态空间,乡村也可以被称为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与生态之间建立缓冲区,维持原始生态的天然性。乡村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和城市中的就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及方法。[3]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会通过一些表现手法塑造人工景观,来丰富天然景观,达到满足绿化和美化的要求。乡村中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对原有生态体系、生态植被的保护与修复。改善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对植被进行增植补植。硬化机动车道路,退耕还林,保持生态平衡。
6.2.1 大连市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被称为“东北之窗”,曾被评为全球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美丽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大连形成了丰富的产业文化及闻名中外的旅游文化。围山抱海的地理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形态,大连市汇集了多种景观生态元素,河、湖、海、林、山、港、城,就像一块色泽丰富的调色板,应有尽有,任由设计者将它的外貌绘成丰富多姿的形象。
在城市规划中,大连定位为浪漫之都的旅游城市,美感成为了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唯美的滨海广场,如星海广场、海之韵广场,还有浪漫的沙滩海湾,如金石滩黄金海岸,丽礁湾,以及建筑与景观充分结合的大连东方威尼斯小镇,无不体现着这座北方滨海坡地城市的美丽风光。景观规划中大量的运用地被草坪,长青绿植,沿街道均以绿植作为两边布景。市内的劳动公园、星海广场也大量运用绿色地被层,打造”常绿广场”。更多的保持生态的原始性,浑厚性,人为塑造的景观构筑较少。
6.2.2 杭州市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家喻户晓对苏杭之美的赞誉。连绵的小雨,温暖的气候,静谧而葱郁的植被,隐现其间的雷锋塔,掩映于垂柳间的西湖断桥,这是杭州的写照。现代化发展中,杭州以迅猛的发展速度,直追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催生了杭州的城市化发展,在新的城市定位中,杭州将打造花园城市作为景观生态的目标,大量栽植观花植被、观景植被,丰富着城市的美感。碧桃、樱花、海棠、杜鹃、荷花分布点缀于大街小巷、山岗荷塘。西湖区的早樱,下城区的月季,黎明公园的杜鹃,拱桥、亭台楼阁,城市景观的构成弥漫着江南小城独有的韵味。
园林景观在城乡规划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地制宜,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坚持设计服务并作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入环保、低碳理念。将设计出最凸显城市美感,最符合地域特色的景观作为终极目标,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整体水平,提升人们的居住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