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霖卫 曾 友 邓琤琤 谢 强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慢性咽炎为咽部的弥漫性炎症,病位主要在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等处,其症状易反复发作,发病率高,且治疗过程较长,临床症状以咽干、咽痛、咽痒、咽部异物感等咽部不适为主[1]。西医一般采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或激素消除炎症,但存在特异性不强、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较严重等缺点[2]。
慢性咽炎可以看作是中医耳鼻咽喉科里的“慢喉痹”,《素问·阴阳别论》中有“喉痹”二字最早的记载:“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元代旴江医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首先提出“咽喉科”一词,开创了咽喉学科[3],使得旴江医学在治疗咽喉方面疾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后代医家逐渐补充之下形成了旴江喉科。在慢喉痹的认知与治疗上,现代旴江医家在传承古人经验的同时也总结出自己的学术思想,掌握了治疗本病一系列的内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良好疗效。
慢喉痹一般由急喉痹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所引起,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喜好烟酒等,或长期在烟尘、有害气体等空气污染物的环境里生活、工作;或温热病痊愈后,或身体过劳,损伤脏腑,咽喉得不到濡养而发病。
1.1 脾胃虚弱 清代旴医谢星焕注重从脾胃论治喉痹,认为脾胃虚弱,水湿不运,中阳郁蒸成雾,上冲口咽而发病,治疗以理中丸温中散寒,待炎症缓解,继用连理汤清其郁热[4]。另外,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并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输布全身,若脾胃虚弱,则咽喉失于濡养而发为喉痹。
1.2 肾阴亏虚 明代旴医龚居中认为喉痹多因肾水不足,火炎于上而致,所以在使用清热泻火药清郁热的同时佐以补气养阴之品,使得清火而不伤正[5]。清代旴医喻嘉言善从少阴论治咽痛,认为少阴咽痛与经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少阴脉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肾阴虚时所生虚火可循经上扰咽喉,以致咽痛[6]。明代旴医余世用认为喉痹缓则治其本,治疗慢喉痹时可服用降火补虚的汤药,治病求于本[7]。明代旴医龚信治疗虚火上升引起的咽痛,多用清火补阴汤降火补虚[8]。
1.3 脾肾阳虚 脾阳与肾阳相互资生充养,两者阳旺则五官清窍得于温煦而功能正常。如果脾肾功能下降,体内阳气虚弱,则会出现阳气上越,侵扰咽喉的情况,这时就会表现出喉痹的各种症状。
1.4 痰瘀互结 饮食失宜易致脾胃损伤,脾胃功能下降而失于健运,体内水湿内生,在咽喉凝结成痰;或急喉痹病情反复,体内邪气未尽,滞留日久则气血瘀阻为病[9]。
现代旴医谢强教授在治疗喉科疾病时始终秉持着“养阴护阳”的核心思想,其认为咽喉需要气血津液等阴液的濡养,而咽喉又处于人体高位,阴液的上承依赖于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多使用滋阴生津的药物滋养与咽喉有关的脏腑,如肺、胃、肝、肾等,同时注意用药不宜太过苦寒,以便顾护人体阳气[10]。洪静[11]总结了谢强治疗喉痹的227个方子,发现补虚药出现频次最多,其中又数滋阴药使用最频繁,表明谢强教授认为喉痹主要以阴虚证为主,治疗重在滋补阴津。
谢强亦重视从脾胃论治慢喉痹,认为久病易致脾胃受损,清阳不能上升而清窍空虚,浊阴不能下降而阴霾内生,痰饮瘀浊等病理产物蒙闭清窍可发为慢喉痹,治疗应益气健脾,升清利咽,临床上多用经验方益气煦咽饮;对于本病脾肾阳虚的证型,则认为当从补脾阳入手,伍以温肾助火,用四君子汤加减以旺气血,伍以补肾温阳之药,组成经验方煦阳利咽饮治疗此证[12]。
谢强善于运用轻剂治疗五官疾病,不囿于只用清轻升散药物,扩大了其运用范围,在慢喉痹的治疗上颇具特色[13]。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若胃腑有热,上扰咽喉,可引起咽部不适等,反之,咽部邪热亦会从上往下侵犯胃部,影响胃的功能。故谢强教授在治疗慢喉痹胃气不和时常加理胃化滞之品,可以起到理气和胃、泻热利咽的作用,在本病临床治疗上总能取得良好疗效。
3.1 针刺治疗 中医外治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刺治疗,针刺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在五官疾病的治疗中常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明代旴医李梴在五官科中首创“上补下泻”针法,以针头面上部、患部等近处腧穴(应穴)为补,针下部、健部等远处腧穴(主穴)为泻,历代医家推崇备至并沿用至今。李梴针法被谢强所简化,赋予新的意义,以针刺下部远端腧穴时,用重手法、进针深、强刺激为泻;针刺上部五官病灶周围腧穴时,手法轻、进针浅、弱刺激为补[14]。此针法操作简单,取穴精简,可选用合谷、风池、咽安1号(谢强经验穴)、天突、廉泉、百会等穴治疗慢喉痹[15],效如桴鼓。
谢强教授在临床比较重视针刺调神,认为五官疾病对感官造成的障碍会影响患者精神、情绪,这种不利因素反过来也会妨碍疾病的治愈,所以针刺神门穴有益于心神,能够改善五官的生理功能[16]。慢性咽炎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针刺神门穴能很好调整患者情绪,以助疾病愈合。
谢强教授在治疗咽部慢性疾病方面颇有心得,常应用其独具特色的针刺技法,如醍醐灌顶针法、通经接气针法、转移兴奋灶针法、针刺运动针法[14]和升阳祛霾针法[17]等,在临床疗效颇佳,为广大医者所学习。
3.2 针刀刺营法治疗 谢氏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也称刺络放血疗法,是谢强教授总结中医古代经典,集各种放血疗法优点所创立,其操作主要是采用3~5寸长毫针或扁桃体手术刀点刺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或淋巴滤泡等处,以祛除瘀血、泄除热毒,迅速解除咽部症状[18]。此方法能够通经活络、利咽开窍、散结消肿,令邪去正安,对慢性咽炎等咽部疾病有良好疗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谢强教授会采用联合手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的综合刺营法,加强清热泻毒、利咽消肿的作用,这为治疗慢性咽炎提供更多了的中医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在旴江医学中颇有渊源,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危亦林曾经提到“跟脚咽喉常发者……赤眼,挑耳后红筋”“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以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19]。吴文炳在《医家赤帜益辨全书》中云:“凡喉闭乳蛾诸症,在关上者必有血泡,喉针点破即宽。”[20]陈当务治疗咽喉病时提出:“若其势肿急,饮食不通,气道阻塞者,以针刺肿处,放开淤血,其喉自宽。”[21]朱权善于用各种针刺放血疗法治疗喉痹:用三棱针针两手大指内侧,针少商、合谷、尺泽,或将两耳上下撮,中耳尖对耳门,针于尖处,皆是出血即愈[22]。
3.3 “喉药”治疗 “喉药”是指使用针刀刺营治疗后吹喷口咽,或者直接吹喷口咽治疗疾病的中药粉末[23],使得药物能够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迅速起效。旴江谢氏“喉药”特色鲜明,在治疗慢喉痹中咽喉淡红肿痛不甚者常佐以辛散温通之品,以消除症状。谢强教授在开具治慢喉痹药物后,也会嘱患者在煎药完成后离火,打开药罐张口进行熏喉疗法,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以蒸汽的方式直接进入咽喉部,加快疾病的痊愈。另外,在临床使用谢氏针刀刺营微创疗法丛刺后,常喷锡类散于患部出血处,能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作用,加快患部黏膜的修复。
“喉药”的使用在旴江医学流派亦是源远流长,为喉科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龚廷贤治疗喉痹注重局部给药,通过吹、蘸等方式将药物作用于咽喉部,起到涌吐痰涎、排脓消肿之效[24],常用清凉散、清咽利膈散[25]与吹喉散[26]。万潜斋治疗咽痛初起者,认为皆宜先吹药,用冰硼散吹于患处,常见奇效[27]。叶风善于用塞、吹、含等方法治疗喉痹,在《亟斋急应奇方》中记载了夺命筋头散、七宝散、龙脑破毒散治喉痹三方[28]。
3.4 耳穴压贴法治疗 耳廓是人体所有经络汇聚的地方,五脏六腑都能找到其对应的穴位,当身体出现病变,往往在耳廓亦会出现压痛点。谢强教授会用王不留行药籽贴片贴压穴位,治疗慢喉痹时,可选取耳尖、神门、肾、脾、胃、肺、扁桃体、咽喉等耳穴,贴压1耳,双耳交替,嘱患者3日后可自行摘除,贴压期间多揉按药籽,加强穴位的刺激。
综上所述,现代旴江医家在治疗慢性咽炎时不仅使用中药内服,还采用了针刺、针刀刺营、“喉药”、耳穴压贴等外治法,内外结合,标本兼顾,为治疗本病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现代旴江医家针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不拘泥于单一的方药及外治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采用最适宜的诊治方案,做到随机应变,因人施治。但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所以除了需要医生的调治外,还需加强预防调理,如戒除烟酒、饮食调整、心理调适、睡眠调理、锻炼身体等,做到防治结合。现代旴医在辨治慢性咽炎时结合病史及全身症状,注重个体差异性,疗效确切,但尚有不足之处,如比较注重外治法,对于祛除病因方面尚有短板。所以对本病治疗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期发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