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教学转变与思考*

2022-02-28 00:17:34岳涛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核心

岳涛

一、“三教”改革促进中职思政教学转变的意义分析

(一)思政教学与“三教”改革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加快,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愈发强烈,中职院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必备品质,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中职院校的关注重点。“三教”改革持续推进,所涉及的教材、教法、教师改革均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思政教学依托于思想政治元素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并助力中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逐步达成,所以,要想实现以思政教学为媒介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须以思政教育“三教”改革为基础前提,通过教学创新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1]。同时,思政教学与“三教”改革分别以“德”“才”为侧重点,二者之间互为补充、融合,可助力学生朝着德技兼修的方向持续迈进。

(二)思政教学与立德树人成效受到“三教”改革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使中职院校思政教学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2]。要促进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科任教师育人职责的明确、育人课程资源的挖掘以及育人方法的应用。中职院校要以思政教学为媒介推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必须以教师为育人主体、以教法为育人保障、以教材为育人载体,保持三者同步改革与创新来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进而为学生职业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职业道德养成提供保障。

二、中职思政课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发展不仅是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亦是助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2020 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须通过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学生良好品质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一是政治认同。即通过思政教学来强化学生政治认同,让学生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主认同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未来学习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理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职业精神。即通过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职业观念、职业行为以及职业理想,让学生能以思政课为媒介强化自身批判思维、探究意识。三是法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树立权利义务、法治义务等观念,能够对相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四是健全人格。即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等人格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与调节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困境时始终保持自立自强、坚韧乐观。五是公共参与。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主人翁意识,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能够对公共事务积极主动参与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中职思政教学困境分析

(一)教师方面

一是态度消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过于消极的情况,未明确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对于知识、概念的传授被动消极,未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改革中[3]。二是能力欠缺。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无法做到对育人元素的有效挖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尚未完全掌握,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方法,导致思政教学无法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支撑。

(二)教材方面

一是内容价值缺乏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感悟,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教材仍存在内容价值缺失、导向缺失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以教材为媒介强化素养发展,甚至因导向与思想缺失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4]。二是教材内容过于滞后。全面且新颖的教材内容是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节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教法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应用缺乏互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致使思政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更做不到以思政教学为媒介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5]。二是教学方法缺乏亲和力。个别教师未做到真情流露、充满温情,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过于单调、压抑,即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会在此种氛围下逐渐丧失兴趣,甚至对思政教学产生排斥、抵触等态度,无法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四、“三教”改革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教学转变对策

(一)教师改革:强化育人能力,树立德育意识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使命感的树立。结合对教师能力基础的分析,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来引导教师强化职责认知,并加深对教育本质的感悟与理解。以学生价值引领为视角,主动承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并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中[6]。正确认知思政教育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与业务素养,进而为思政教学中“三教”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助力。

重视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一是通过内培外引来强化师资队伍建构。作为思政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须具备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于每节课教学的能力。而针对当前教师能力素质缺失的情况,中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网络培训、专家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素质。二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禁止出现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现象,对教师招聘严格把控,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融入思政教师队伍中。三是中职院校须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进行教师队伍的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教学开展,以“专业讲师+核心素养培养师”为需求。

(二)教材改革:优化内容供给,强化育人效果

在教材编写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以往思政教学以传统教材为主,尽管当前大部分院校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定期更新,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相关部门可结合以下几点来编制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活”教材。一是及时对老旧呆板内容进行剔除更换,秉持灵活性、趣味性原则进行内容更新。二是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可将教材内容分为必修、选修板块,中职院校可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三是注重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掌握“天下事”。

依据“三教”改革需求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用书的编制。中职院校可联动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要目标提升指导用书编制的科学性。若中职思政课仍将理论知识灌输作为主要内容,即使学校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也难以借助思政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所以,中职院校须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保证实践教学有效开展,要合理编写指导用书。例如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可以指导用书为参照,积极开展红歌传唱比赛、经典诵读活动、重走长征路、实地研学等活动,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来优化思政课教学,通过对教材的优化编订来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开展,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7]。

(三)教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凸显引领作用

结合中职院校特色、专业特点的分析独立设置课程思政模块,在中职现有专业课程内容中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合与渗透。最大化利用主渠道的功能与作用提升思政教学水平。重视对课程内容的优化把控,通过丰富课程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加强核心素养培养[8]。

借助课中课模式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立足于协同育人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以往课程任务由实训教师一人制订转变为思政教师与实训教师共同制订,以保证课程教学开展能够同时覆盖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技能实训为媒介来具象思政元素,通过在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目标来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9]。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课程教学具体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备课,将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借助网络工具搜集与思政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认知课堂教学中蕴含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课中阶段,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通过做中学、技术操作帮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并以课堂教学为媒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课后阶段,开展感悟式教学帮助加深内化,带领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加深对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感悟。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出课中课模式的最大价值,要求教师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前做好研讨、备课工作,能够在充分掌握学生能力基础的前提下,实现对思政元素的充分提炼。二是务必保证思政元素的提炼与专业教学内容相契合,并以生动、新颖的组合方式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

此外,教师可积极借助现代化教育工具创新思政教学,如在思政教学中结合学生认知需求进行微视频、微课制作,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再如,借助腾讯会议、钉钉、班级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开展线上思政教学,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并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设良好契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