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下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2-02-28 21:15刘永坚白立华施其明郭雪吟
出版广角 2022年2期
关键词:纸书出版物出版社

刘永坚?白立华?施其明?郭雪吟

【摘要】 文章以“现代纸书”创新服务模式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从平台技术引领下的编辑素质的提升、出版流程优化下编辑地位的提升、编辑激励机制下编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对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编辑;高质量发展;现代纸书;出版融合

【作者单位】刘永坚,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白立华,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施其明,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郭雪吟,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出版智能服务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2.003

出版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肩负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职责和使命。出版业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战略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

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载体由纸到网再到屏,阅读方式由传统的单一化纸质阅读转向文字、音频、视频联动的多媒体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交互式信息传播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新渠道。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出版业加快融合转型的步伐,出版融合已明确写入国家远景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而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出版融合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一、“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

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主力军,肩负出版转型发展的重任。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出版业务,还要与时代共振,掌握新兴技术,转变思维理念,具备内容创新、数据分析处理、读者运营等综合能力。目前,多家出版社正在进行社内的融合转型,但多是采用自建平台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电商售卖、直播带货的形式。自建平台的成本较高,回本周期慢,对技术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读者数据几乎流入第三方平台,出版社看似离新技术很近,但实际上与读者仍然处于“失联”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机制下,编辑并没有真正参与融合出版,始终做的是传统的业务工作,没有好的渠道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融合发展大势。因此,探索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纸书”的概念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提出,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拥有线上延展性付费服务并具有交互功能的纸质出版物,将纸质出版物售卖与基于出版物的线上服务售卖相结合。“现代纸书”在纸质出版物上印刷二維码,在二维码对应的网络平台配置线上延展性内容和服务,引导读者在阅读书刊的过程中通过扫码付费享用深度阅读内容或其他增值服务。“现代纸书”后端借助云平台,能够在读者扫码后快速抓取读者的行为数据,帮助出版社建立读者数据库,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1]。

和自建平台相比,“现代纸书”模式能够帮助出版社突破技术壁垒,大幅降低建设平台的成本。与单纯的第三方平台合作相比,“现代纸书”模式的内容策划、生产制作、出版发行、读者运营等全流程工作都由出版社和编辑完成。在“现代纸书”模式中,读者数据直接回流至出版社与编辑的账号,帮助出版社和编辑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知识服务。

二、“现代纸书”出版融合模式下编辑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平台技术引领下编辑素质的提升

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到激光照排系统的问世,再到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出版融合发展大趋势下,技术不仅仅是出版业的工具和手段,更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今,互联网已经普遍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行为,并针对读者偏好实施精准推送,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也是内容生产从“闭门造车”到“立足于用户思维”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编辑作为内容生产者应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理念。

“现代纸书”后端云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数据标注等技术深度分析读者的个人特征、学习偏好维度等,搭建符合能力模型设计、具备评价诊断机制的终身学习长周期链路,能精准分析读者的偏好与需求,进而主动为读者提供内容分发、产品推荐、个人定制、供需对接等服务,拓宽内容消费场景,搭建完整的知识服务闭环。同时,“现代纸书”采用以渠道为依托的“社群—社交—电商”模式,帮助出版社依托纸质出版物建立线上读者社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社群自动化运营、社群内容自动推送、社群数据沉淀与分析,并通过追踪读者动态来触发个性化内容与持续跟进行为。此外,“现代纸书”基于社群服务、阅读资源、活动等模块串联图书阅读场景,促进了读者在场景化知识服务上的消费。

后端云平台也是编辑制作“现代纸书”的“工具箱”,编辑可在平台中通过线上完成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的策划、生产、组织等工作。平台中有多项适合作者与读者互动的作品及应用供编辑挑选,并匹配到相应的纸书中。这些作品及应用涵盖多种形态,如视频、音频、课件、在线题库、热门电子书、伴读音乐、读书卡片等,能够应用于不同的阅读场景。例如,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学科教辅图书《湘岳假期·暑假作业》(八年级语文),适合学生在暑假期间巩固与学习语文知识。在这本书转型为“现代纸书”的过程中,编辑通过对读者类型、阅读场景等因素的分析,匹配了PDF文档、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以及阅读打卡、学习社群等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服务(见表1),为读者提供了基于纸质出版物内容更加丰富的延展性服务功能,并且突破了纸质出版物单向传播的壁垒,实现了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交流。相关数据显示,该书上市30天,线上读者服务扫码量突破36万次。同时,与纸质出版物上二维码关联的湖南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在一个月内新增约20万名用户。

传统图书生产流程几乎没有新兴技术的参与,且传播模式单一、单向,编辑仅需具备良好的选题策划、编校等能力即可做好现有的业务工作。而在“现代纸书”后端平台的操作中,编辑要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能够准确使用相关应用功能并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内容服务策划与营销能力,使内容适应营销,以营销带动内容;要逐步适应全媒体产业链的策划,在了解纸质出版物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各种传播形态的特点,掌握不同阅读场景下读者的深度需求,让纸质出版物上的内容不局限于“纸”这一单一载体,而是根据内容延伸出视频、音频、小程序乃至更多的功能形态,让内容通过多元的传播渠道实现立体化传播;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深度分析平台收集的读者基本信息、阅读时长、浏览记录、阅读轨迹等,收集关键节点信息,建立读者知识图谱,准确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具备一定的读者运营能力,能夠与读者进行双向的交流沟通,根据不同读者的偏好为其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知识内容及服务,引导读者的知识服务消费。这些能力素质对编辑要求极高,可见,“现代纸书”的实际工作能进一步锻炼编辑的各项能力,促使编辑从单一的出版人向具有技术能力、数据能力、运营能力、读者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出版人才转型。

2.出版流程优化下编辑地位的提升

“现代纸书”模式构建了一个多角色的知识技术服务链,即以知识组织者为核心,链接知识供给者、知识消费者及第三方内容生产者的平台。该模式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生产及知识推送,将知识服务按照一定的业务逻辑规则模块化,并通过基于场景的知识服务集成与组配,利用精准知识服务技术构建从知识资源组织、知识单元加工及标识到读者知识消费的多个模块的深度知识服务链。

在“现代纸书”出版流程中,出版社、内容生产者(编辑及作者)、读者角色均发生了变化。传统出版流程中包含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印刷、发行等环节,其中的每个角色都各有分工且权责分明,不以任何一个角色为中心,同时由于出版物的单向传播机制,出版物被投入市场后,出版社、编辑、作者、读者的连接并没有因为出版物变得紧密,反而几乎处于“失联”状态。而“现代纸书”的多角色知识技术服务链以“知识组织者——编辑”为核心,编辑在服务链的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生产到知识推送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纸书”后端平台中,编辑不仅可以充分调度社内资源与作者资源,为数字内容与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储备,还可以充分调度第三方内容生产者的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内容服务与出版物的精准匹配。同时,编辑也要积极调动读者资源,打造与纸书内容匹配的线上交流场景,关注与培养读者社群中的意见领袖,以分享、打卡、奖励等活动,激发读者自主传播的积极性,鼓励读者进行有价值的提问、讨论、互动及优质读书笔记的分享,实现UGC的用户协同内容生产,进一步丰富线上数字内容资源[2]。在该服务链中,出版社、作者、第三方内容生产者的资源调度均围绕编辑运转,而编辑也是连接出版社、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编辑的工作地位得以凸显,工作自主性也相应增加,有利于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3.激励机制下编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

绩效激励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自我驱动力,实现与企业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最佳契合,从而高效地推动企业发展[3]。编辑工作虽然具有特定流程和严格标准,但本质上是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文化生产活动,合理的员工绩效激励对激发编辑的创造潜能、提升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多数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把数字业务与图书业务剥离,除特定数字部门,大部分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机会参与融合出版项目。此外,编辑的绩效考核基本上仅以纸质出版物的销售利润为考核标准,计算公式一般为:(实际完成净发货实洋计算的不含税销售收入-全部造货的直接成本-直接营销费用-应分摊的管理费用+利润)×10%×X%(X表示编辑个人所占百分比)[4]。这样的员工绩效激励模式会使传统出版与融合出版业务处于剥离状态,编辑并没有从融合出版业务中获取实际的绩效激励,很难激发其参与融合出版的动力与积极性。

“现代纸书”的生产制作在优化出版流程、确立以编辑为核心的融合出版模式的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编辑激励机制。“现代纸书”以项目制展开,以每套图书(或单本)为一个立项,最终的“现代纸书”成品投放到市场后,其匹配的延展性数字内容与服务产生的收益将有一部分成为编辑的项目收入。这些收益在读者支付数字内容服务消费后,直接通过后端平台打入编辑账户,让编辑的做书成果质量与实际收益深度挂钩。同时,出版社领导在平台中可以实时查看“现代纸书”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读者点击率、付费率与相关评价等,也能综合参评编辑的工作能力,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

除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精神激励依靠精神载体,如思想、情感、荣誉等来启迪、塑造激励对象,促使激励对象思想结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转变[5]。为此,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自2017年开始,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协会等行业机构联合组织开展了多次面向全国编辑的“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培训”,使学习培训成为促进编辑成长的基础性工作。培训邀请出版领域、互联网领域技术及运营等方面的专家,帮助编辑更深入理解与掌握“现代纸书”的思维理念与制作运营方法。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举办“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鼓励和带动编辑创作“现代纸书”,让编辑学有所获,精神备受鼓舞,并通过大赛提升个人能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生产活动中。

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面临全面转型。“现代纸书”模式以技术赋能优化出版流程,创造了以编辑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现代纸书”模式能进一步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帮助编辑从单一的编辑人才向具备技术能力、运营能力、读者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转型,是出版融合大趋势下实现编辑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施其明,刘永坚,白立华. 现代纸书:编辑创新理念与实操[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2] 贺子岳,张蒙,刘永坚,等. 基于现代纸书的用户运营维系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8):64-68.

[3] 蒋学玲. 战略性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员工激励探讨[J]. 全国流通经济,2021(4):100-102.

[4] 刘遹菡,刘永坚. 基于现代纸书的编辑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8):54-59.

[5] 申来津. 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纸书出版物出版社
我等待……
共享图书Web平台系统设计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美国青少年比成年人更爱纸书
2015 年出版物
贵州民族大学彝族古籍整理及夜郎史料与纸书文献研究概要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