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行动研究的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2022-02-28 22:43魏志慧林东华刘玉梅胡啸天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2期

魏志慧 林东华 刘玉梅 胡啸天

摘要:半个多世纪的开放教育探索中,开放大学教师积累了大量整合技术的教学经验,2020年春季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开放大学教师积极应对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的新要求。然而,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未受到学界重视,同时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有效提升。该研究利用教育叙事行动研究法,对疫情以来具有较高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的案例教师的TPACK发展过程开展纵向研究,探讨后疫情时代开放大学如何推动教师高层次TPACK的发展。研究发现:(1)即使对于较高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的开放大学教师,其高层次TPACK发展仍需要持续、系统的触发,其中,叙事行动研究可助力教学设计培训、教学改革等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触发教师高层次TPACK的发展;(2)TPACK发展可一定程度破除开放大学及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重障碍,推动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开放大学等高校的教师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

关键词:TPACK;高层次TPACK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叙事行动研究;开放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 本文系2022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2022014)、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规划课题2021年度一般项目“基于能力导向的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开放大学管理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054Y)研究成果。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是指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可为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框架。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开放大学教师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大量整合技术的教学经验,尤其是2020年春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推动开放大学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开放大学教师所生成的TPACK及其发展,尤其是高层次TPACK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开放大学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进行个案研究,汇聚和提炼开放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TPACK实践性知识,探索 TPACK提升路径,以填补特定教师群体——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研究的空白。本研究成果可为推动开放大学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提高开放大学技术和教学整合层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也可为其他高校及教师应对日益多元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借鉴。

(一)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

自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于2005年提出TPACK以来,众多研究者关注TPACK框架的验证、评估和完善,并不断丰富其内涵。TPACK是指教师为促进学生理解及应用学科内容,融合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術知识(PTK)、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TPK),形成的对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评估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课程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统领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1]。

已有研究表明TPACK框架可用于分析高校教师TPACK发展。Anderson等利用TPACK框架对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作为在线学习促进者的教学实践进行访谈,发现TPACK框架可用于鉴别教师有关在线和混合环境中所教内容、引导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教学法、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技术等方面的观点[2]。

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开放大学教师面临更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包括如何提升工学矛盾普遍存在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度,如何促进学习者能力提升,如何充分利用系统办学优势,与分校教师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等。现有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较多关注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体制、制度、结构、文化等障碍[3]。尽管有研究者提出我国开放大学教师专业知识核心也应由学科教学知识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转化[4],还有研究者基于对开放大学教师需求的分析,提出开放大学教师混合式教学知识框架,包括学科知识、成人教学法知识、在线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面向成人的学科教学法、学科在线教学法、整合技术的在线教学法、整合技术的成人教学法等[5],为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然而,鲜有研究深入探讨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尤其是高层次TPACK发展。这里的高层次TPACK发展主要指超越知识获取,能实现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6]层面的TPACK。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与叙事行动研究

近年来,教师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研究者指出应重视和开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知识,并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7]。与传统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模式不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者推崇“实践-反思-开发-推广”的研究模式,将教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起点,为探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自下而上的视角。

然而,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并不易,需要外在支持。针对教师学习大多停留在被专家灌输知识或同行低水平交流的状态,相关教师教育研究者采用设计启发法[8]、协作设计[9]、叙事行动研究[10]、视频俱乐部[11]、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集体研讨相结合[12]等方法,促使教师跨界学习,主动、积极地勾连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

其中,叙事行动研究一方面认可教师实践型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同时汲取了‘叙事探究’和‘行动研究’两种经验理解和加工方式对教师发展的潜在价值”,“促使教师不仅仅只是描述和解释面临的困境,而且采取行动改变现状”,进而“唤醒教师的自主、自觉意识将之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叙述经验-反思经验-拓展经验-改变行动-升华经验’的良性循环”,最终“重构自己的心智模式,而且还要触及学校场域中人们惯习的改变”[13]。叙事行动研究被实践证明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质的飞跃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叙事研究行动中,叙事并非是简单的叙述,也不是单一线性化的讲述具有情节的故事,而是具有描述和辩护的双重功能,同时具有具体指向性,朝向特定的行动结果[14]。由此,叙事既是个体作为行动者在日常实践(包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铭印”过程,也是自我与技术、社会、文化、人工制品等之间的社会性与物质性的建构过程[15]。

前期研究表明,疫情以来开放大学教师整合技术实践迅猛发展,但缺乏有效提升。因此,在对高校教师TPACK发展研究[16][17]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TPACK、教师实践性知识、叙事行动研究等理论,利用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探究疫情以来开放大学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过程,以为后疫情时代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一)田野情境和研究参与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超大规模在线教育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教学方式转变,是从线下教育向着线上教学,以及混合教学方式的转化。开放大学具有“天生的”在线教育特质,面临着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综合使用和深度挖掘原有的在线教学手段等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S开放大学总校20多位不同学科、年龄层次的老师进行预访谈,在初步了解疫情以来开放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对策和效果等的基础上,筛选出高层次TPACK发展明显的H老师开展案例研究。

作为S开放大学的资深教师,H老师在开放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实践,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先后在普通高校、开放大学任教20余年,曾获市育才奖、被学生评为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目前教授的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现代管理专题”等。

H老师一直有着较强的专业发展动机:一是注重提升学科知识及其应用,例如,在职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坚持开展学科研究,长期参加学校管理、社会兼职和志愿者服务,将管理学知识与开放大学教学管理、社区养老、妇女自强独立,以及“白领”的职场困惑、健康生活方式、幸福家庭关系等现实问题相结合;二是学科知识应用促使H老师认识到社会的多元化,尤其是成人学习者的多元化,进而教学动机受到激发,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尤其是帮助成人学习者。疫情以来,H老师积极将已有的教学经验迁移到在线教学;参与学校的教学设计培训并整合到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群体的变化,探索开展系统的课程改革;在教育研究者的启发下,开展叙事研究行动,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方法

研究策略选取方面,本研究采取单个案研究的方法,以H老师作为个案进行追踪和分析。单个案研究,更加注重“过程性”和“纵深性”,能够从个体层面关注研究参与者的意义生成过程,以及从研究参与者的视角对于实践进行阐释[18]。此外,单个案能够更好地反映实践的过程以及阶段变化,从而能够深化理论解释,加强理论建构[19]。

具体研究方法选取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在线访谈和面对面对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纵向追踪疫情以来(2020年8月到2021年5月)H老师TPACK发展过程,从而提供启示性案例[20],以弥补有关开放大学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深入纵向研究的缺失。

疫情以来,面对面访谈变得困难且不实际,早期在田野调查中使用的电话访谈技术,在视频和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例如,将面对面访谈与在线访谈相结合,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田野数据[21]。罗伯茨等研究发现,在线访谈过程中需要综合性地使用技术手段,且需要采用多频次、小数量的数据收集方式[22]。2020年8月到2021年5月,研究者和H老师开展了11次线上线下访谈(如表1所示)。

此外,本研究还对H老师的在线课堂进行观察,收集了H老师的教案等实物资料,以佐证对其TPACK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发展的分析。在线课堂观察的维度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展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三个观察维度,是基于对在线教学是一个人与技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异质的“拼贴”的理解[23]。这种理解,侧重于关注学习者,尤其是开放大学中的成人学习者,在在线学习中不确定的表现,同时,在线课堂的观察还关注开放大学教师的学生观的转换,即从学习者(Learner)到知会者(Knower)的转变。此外,教案作为田野研究中的人工制品(Artifact),是具有强烈的日常经验的集合体[24],构成了教师在线教学的日常工具,并发挥了中介物的作用[25]。

因此,基于多方面收集的资料,本研究依据TPACK框架成分[26]和要素[27]的界定,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案例教师TPACK整体发展情况和过程。

本研究分析了疫情以来H老师TPACK发展过程,包括将已有TPACK迁移到在线教学、参与课程改革推动PCK和TCK发展、开展叙事行动研究推动TPACK持续发展,以及所面临的障碍。

(一)教学迁移:将已有TPACK框架知识迁移到在线教学情境

疫情期间,H老师将已有的TPK、TCK、TPACK等迁移到在线教学,并按照学校统一的在线教学模式开展在线教学。

1.TPK

TPK是指利用技术实施不同的教学法或评估,且未涉及学科,如學生可以通过扮演案例中的特定角色,在线讨论案例[28]。H老师的TPK主要体现在课前通过微信群与学生互动,直播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模拟课堂互动、开展案例教学。例如,H老师在课前通过微信群与学生互动(TPK),包括提前预告授课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对学习者进行各种“花式鼓劲”,如“期待我们共同的精彩表现”“姗姗来迟的总是好货,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等,让学生在课前就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充满好奇与期待,以提高线上教学参与度和效果。

由于无法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缺少肢体语言等的支撑,H老师认为虽然直播教学无法做到像影视片那样让观众有哭有笑,但一定要想办法带着学习者一起跟着讲课节奏,和教师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坚持情感原则,即教师通过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TPK),吸引和带动学习者。

“线上教学有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教师不知道电脑另一端的学生在干什么。一般线上教学主要是老师露脸,学生通常不露脸。即使老师露脸,也仅仅只是露个小脸,毕竟大部分的屏幕要留给PPT展示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声音是否有情感、是否有激情、是否有温度,能否把学生的兴奋感‘撩’起来,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线上教学带来的空间隔离,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深度地影响了人际互动方式。在线语言表达的变化(TPK),是在线教学情境中基于技术的能力再造,也是在后疫情时期大规模在线教学方式中,新的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

此外,H老师还借鉴采用“回复1”等模拟课堂互动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正如少年得到CEO张泉灵建议的那样,线上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仅只是用提问的方式,有时候需要一种共情模式,例如用“扣1”方法来替代线下课堂教学里的点头。”

这种即刻的改变(TPK),是教师对于特定教学情境的智慧体现,也是对于教学技术的一种适应性的改变与创造。学生点头,这一日常的线下教学行为中的反馈,在技术情境中成为扣1的象征性行为。这种象征性,是后疫情时代多种多样的教学行为表达的命名机制(Naming Mechanism)。

2.TCK

TCK是指利用技术进行学科内容表征,包括制作视频讲座等在线资源,但未涉及教学方法[29]。例如,可以用H5P制作学习对象吗?H老师的TCK体现在在网页上呈现吸引力的内容主题、制作逻辑清晰的PPT。

考虑到成人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时间宝贵,以及不少学习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H老师提到内容选题要有“用户思维”,给学习者一个线上听你课的理由。这包括在教学大纲允许的范畴内灵活选择主题,给予每堂课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名称(TCK)。

“很多专业课教材的第一章,大部分是概述、概论或导言等,目的是把一门崭新的专业学科介绍给学生。可以试着换个说法,比如“企业文化”第一堂课可以是“走进企业文化”,给人感觉更柔软、更人性,学习者也更喜欢。”

H老师留心并储存PPT模板(TK),使得课件制作事半功倍。她强调一个好课件的前提是逻辑,包括时空顺序法、WWH逻辑法、经典模型运用法等(TCK)。时空顺序法,就是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素材,适合于理论发展、事件发生等内容的讲解。WWH逻辑法,即用WHY、WHAT、HOW的三问方式串起授课内容。经典模型运用法,则是借助学生比较熟悉或专业领域比较经典的模型作为课件制作的逻辑依据,如分析企业经营宏观环境时,可以用PEST模型展开讲解。

3.TPACK

TPACK是一种涌现的知识形式,不只是三种核心成分,且需要对“什么使得概念难以或容易学习,技术如何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等有一定理解[30]。专家教师能同时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内容,并在任何教学时间使用TPACK。疫情初期,考虑到学生量大面广,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稳定有序,学校决定采用“录课+BBS”教学模式(TPK),即教师课前完成课程设计并录好课,学生收看学习的同时,教师通过BBS同步提炼专业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加强线上教学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效果。通过学生课后的交流反馈信息,H老师发现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强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内容留存率。

在TPACK要素方面,H老师有较强的学生意识,在教学反思中多次提到教学的出发点是“利他”,并通过课前学生学习需求调研、了解课上学习情况等方式发展有关学生的知识,即成人学习者先前知识差异大、需求复杂。例如,H老师在寒暑假备课时,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或者通过微信或QQ加入班级群与学生沟通,以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的职业岗位、学习需求、学习目的、知识储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喜欢的教学方式等。

H老师进而采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策略,包括直播时有声有色有感情、结合最新现实问题的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建议和方案等。

“一堂直播课必须有声有色有感情,这是一堂好课的最佳效果。……不能为了显示专业水平而上课,而是应该以能否利他、能否带给别人知识或方法、能否让学习者听课后觉得干货满满等为目标,这样的线上教学才能算得上是真的好。……出发点是利他,即尽可能给学习者一些建议和方案,以提高成人学习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难看出,H老师已经初步显现出对成人学习者知识应用能力的关注,然而,其整合技术的教学观念整体仍倾向于知识获取,高层次TPACK不明显。

(二)协同发展:课程改革推动PCK和TCK发展

教学设计培训和学生群体变化推动H老师从局部到系统课程改革,且PCK得到明显发展。

1.教学设计培训触发课程局部改革:推动PCK和TCK发展

2020年暑期,经过学校组织的复旦大学FD-QM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认证培训,H老师学习了基本的教学设计原则(PK、TPK、TCK和PCK),并对课程进行改进。这包括每章提供导读微音频(TCK),介绍每章主要内容,阐明学习内容与学生成长的关系;针对每章知识要点提供思维导图(TCK),将知识内容结构化,帮助成人学习者理解。H老师还编写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目标(PCK),同时考虑到学生全在线学习,注重选用恰当有力、与时俱进的案例,以及新角度、新语言、新词汇等(PCK),引发成人学习者触动或思考。例如,在“市场营銷学”直播课中,H老师提到2020年突发的疫情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或经营做法,其中,杭州某照相馆在无法开门营业的不利情况下,一边坚持不裁员、工资照发,一边决定开展战疫公益行动,为驰援武汉的医生护士免费拍摄英雄照。2020年3月,全国15个城市“点亮仪式”上,该照相馆拍摄的英雄们照亮了城市。这一案例既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社会市场营销,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榜样。课后学习者表示对此案例印象深刻,认为不仅通过该案例学到相关知识,同时也给个人成长带来触动与思考。

2.学生群体变化触发课程系统改革:推动PCK系统发展

2020年9月,H老师参加S开放大学和肯德基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的肯德基班开学典礼。她敏感地意识到,相对于开放大学的常规招生来说,肯德基班学生既是同事又是同学,且学习愿望较强烈。这进一步触发H老师将学到的教学设计原则应用到教学中,开展系统的双元制教学改革,包括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改革评价方式(PCK)。H老师设计了4個层级的作业,从先让学生描述工作中看到的营销现象,再让学生描述餐纸中的营销,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2020年12月,研究者第四次和H老师相约时,她拿了刚批改的学生作业,很兴奋地和研究者聊起双元制教学改革效果,包括看到学生的变化,以及她如何挽救辍学边缘的女性学生。这让研究者感受到H老师很享受设计过程,很有“设计感”。

“我自己感觉也很棒,一看到项目,就有一种得心应手的运作感觉以及兴奋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投入思考,再加上曾经在女子学院主持工作带来的格局观,以及参与社会兼职和志愿者工作形成的包容观,满满的都是收获啊。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人生成长的一笔财富啊。”

(三)叙事行动:推动教师TPACK持续发展

H老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她也认可研究能力对开放大学教师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对开放大学教师教学信心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研究能力对于大学教师,更是一项毋庸置疑需要具备的本领。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修炼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上课才有底气,教学内容才能丰富有力。正如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说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教师每天都要踏实努力工作,用心研究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上课专业度。”

因此,基于和H老师的多次交流,在口头叙述经验和反思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者鼓励H老师系统记录教学改革反思,包括如何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反馈如何。H老师撰写了两稿教学改革体会。研究者及时提供教学研究、PK方面的反馈,建议H老师进一步加强理论性、科学性和推广性,具体包括:(1)查阅相关文献:现有反思聚焦在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双元制教学设计与实施,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投稿到校报或教师论文集,接下来收集更多资料,将已有教学经验与相关研究结合起来,形成设计和实施模式。(2)聚焦研究重点,即将研究重点放在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双元制学习设计与实施。(3)进一步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等支撑资料。(4)构建研究团队:邀请另外一位成人教育研究者提供针对性理论和文献,再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构建跨界学习共同体,并申请学校教学改革项目。H老师也认识到有必要及时记录和总结教学经验,并加强理论提升。

“我先写,只有动笔了才能知道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之前都是做得多,总结和反思少。今后我们加强合作,我实践做,你做理论督促和引导。我一个人,可能有时就会犯懒了。”

此外,针对H老师在行动和研究中的问题,研究者会不定期和H老师分享一些相关文献,以拓展H老师的经验。例如,研究者分享了一篇利用视频俱乐部方法考察教师“以学为中心”的专业眼光的文献(PK)。恰好H老师当时正在应用之前所学的编程知识(TK),处理终身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期望能勾画出比较完整的学习者画像,从而为提供怎样的学习服务和学习资源提供参考建议(TPK)。该文献为H老师更深入的分析成人学习者画像提供了理论视角。

在政府重视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学校推进双元制教学的背景下,研究者进一步鼓励H老师基于教改经验申报学校2021年度教改项目,梳理有关能力导向、校企合作、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的文献,明确研究问题,改变行动,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而升华经验。H老师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殊性,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开展能力导向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TPACK)。之后,H老师还成功申报了更高层次的课题。

(四)面临的阻碍

H老师最初谈论更多的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认为管理部门的统一化管理惯性导致开放大学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权,而且教师教学工作多且琐碎,难以聚焦并静心研究。此外,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存在分裂,即开大教师的主职是教学,但教学研究不算作职称晋升材料。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H老师经过三次触发: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以及在教育研究者启发下开展叙事行动研究,TPACK不断发展,且逐渐关注学生能力提升等高层次TPACK。

(一)叙事行动研究可推动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但教师仍习惯停留在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层面[31]。可见,高层次TPACK发展仍是实践层面的难点,且学界缺乏对其发展机制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对疫情以来,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均较强的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过程进行案例分析后发现: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促使教师迁移已有TPACK,但TPACK仍局限在获取知识层面;学校提供的教学设计培训以及双元制办学改革所带来的学生群体变化,逐步触发教师开展系统的课程改革,系统发展PCK;在教育研究者启发下的叙事行动研究推动教师持续发展TPACK,尤其是高层次TPACK涌现,开始关注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

可见,即使是有着较高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也需要持续、系统的触发,推动教师不局限于TK和TCK的提升,同时在PK、PCK、TPACK等方面有实质性发展,引领学生超越获取知识,利用技术深化知识乃至创造知识。除了培训和学校教学改革等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叙事行动研究一方面通过认可教师积累的实践性知识,引导教师叙述经验和反思经验,充分发挥主体性。这种类似白描的方式,展示了教师在疫情期间TPACK的整体性发展,成为教师追寻特定专业发展状态的结构性展现[32]。教师的TPACK的发展过程,既体现了特定的社会情境(如疫情期间的特定教学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也造就了教师需要从既有模式中进行转换,积极发挥能动性,进入新的“铭印”过程[33]。另一方面叙事行动研究有助于通过形成跨界学习共同体,推动教师拓展经验、改变行动和升华经验,从而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与技术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教师高层次TPACK难以发展、主体性不足等痼疾。

(二)教师TPACK发展与新型大学教学文化的形成

教师日常使用的教学法也由学校政策、课程和学习者等学校情境因素塑造[34]。这表明教师TPACK发展面临各种障碍。本研究发现,高层次TPACK发展可推动开放大学及其教师特色化发展,进而部分程度地破除上述障碍。这是因为高层次TPACK发展是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可重塑教师对成人学生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乃至塑造新型大学的教学文化。例如,在本研究中,面对成人学生和成人学习的独特性,如成人学生差异大、容易放弃,又叠加新教学方式的引入,如“直播+面授”需同时关注线上线下学生,H老师从评价切入,积极开展双元制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将丰富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勾连,提升迁移能力等终身学习能力。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被赋予了技术情境教学实践的先机,但这种“天然的”的技术性教学情境,使得沉浸其中的教师,对于TPACK发展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距离感。同时,开放大学教师对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TPACK实践性知识的独特价值缺乏深入认识,也缺乏与其他高校教师乃至更大范围的学术共同体的深入交流。此外,有关开放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更多关注其边缘化发展困境,如有研究者指出开放大学教师“在常态教学变革中负重前行,在迷茫无助中与科研渐行渐远,在从事管理与社会服务的转型浪潮中随波逐流,学术职业发展也在尴尬的处境中游走于学术边缘地带”[35]。随着开放大学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共同参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大学教师工作的价值将会被自身和社会更多的认知,但这无疑需要开放大学教师不断精进,充分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更具规划性地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贡献,助力构建新型大学文化。

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在加剧,开放大学应抓住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的契机,形成共识、创造条件、提供激励、营造环境[36],开展系统改革,尤其是在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培训、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协作设计等的基础上,意识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TPACK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发展难点,引导教师开展叙事行动研究,触发教师高层次TPACK的发展,不断创造性地整合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

本研究探索性地开展个案研究,所选取的个案老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尽管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仅限于此类教师,但对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有所启发。未来,本研究团队将综合利用多模态数据,对不同学科、职业发展阶段、教学动机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开展研究,更深入、全面地揭示开放大学教师TPACK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魏志慧.高校教师TPACK发展研究:基于慕课教学情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 Anderson, A.,Barham, N.,& Northcote,M.Using the TPACK framework to unite disciplines in online learning [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29(4):549-565.

[3] 张遐.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0,(10):34-46+77.

[4] 张遐,朱志勇.开放大学教师角色认同建构个案研究: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和建构论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1):68-81.

[5] 冯晓英,冯立国等.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2):83-91.

[6] 兰国帥,张怡等.提升教师ICT能力 驱动教师专业发展——UNESCO《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2):4-17.

[7] 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35.

[8][9] Koh,J.H.L.,Chai,C.S.,& Lim,W.Y.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PACK-21CL effects on teacher ict integration and student outcome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17,55(2):172-196.

[10][13] 陈向明.从“叙事探究”到“叙事行动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21,(1):50-56.

[11] 夏雪梅,方超群等.教师具有“以学为中心”的专业眼光吗:基于视频俱乐部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90-100.

[12] 张敏霞,王陆.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2):106-111+128.

[14] 胡啸天.成为绿主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技术[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2):33-87.

[15][23][24][25] 胡啸天.重新理解学习:社会、技术与成人学习者——基于社会物质路径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6):49-56.

[16] 魏志慧,胡啸天等.慕课教学实践如何促进高校教师TPACK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3):53-62.

[17] 魏志慧,胡啸天等.高校教师TPACK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慕课教学情境[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2):23-30.

[18] Eisenhardt,K.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19] 陈逢文,付龙望等.创业者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如何交互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整合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3):142-164.

[20]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55.

[21] King’s College London.Challenges and gains in conducting online interviews during the pandemic [EB/OL].https://www.kcl.ac.uk/challenges-and-gains-in-conducting-online-interviews-duringthe-pandemic,2021-06-21.

[22] Roberts,J.K.,Pavlakis,A.E.,Richards,M.P.It’s more complicated than it seems:Virtual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he COVID-19 Er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2021,20:1-13.

[26][28][29][30] Koh,J.H.L.Three approaches for supporting faculty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creation through instructional consultation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 chnology,2020,51(6):2529-2543.

[27] 魏志慧,胡啸天.慕课教学能促进高校教师TPACK发展吗?[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5):67-73.

[31] 郑宏,谢作栩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7):54-64.

[32] 理查德·霍加特.李冠杰译.识字的用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7-23.

[33] Latour,B.An Inquiry into Modes of Existence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3.381-412.

[34] Angeli,C.,& Valanides,N.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ICTTPCK:Advances in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CK) [J].Computers & Education,2009,52(1):154-168.

[35] 孙传远,李爱铭等.开放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远程教育,2021,(1):27-36.

[36] 赵炬明.领导改革:SC改革的组织与管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8-22.

作者简介:

魏志慧: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在线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实证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

林东华: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刘玉梅: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胡啸天: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与社会发展、终身教育。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Open Universities Based on 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 Based on TPACK

Wei Zhihui1, Lin Donghua2, Liu Yumei2, Hu Xiaotian3(1.Department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3.Depart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hanghai Customs College, Shanghai 201204)

Abstract: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in the past half century. The Covid-19 epidemic since the spring of 2020 push the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to actively cope with online teaching and blended teach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TPACK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most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Using the educational 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conducted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TPACK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se teachers with high teaching motiv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since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discussed how the open universit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igh-level TPACK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results including: (1)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PACK still needs to be triggered continuously and systematically, even for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with high teach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motivation. Among them, educational 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 can help tradi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es such as learning design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trigge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igh-level TPACK; (2) The development of TPACK can break through the obstacles faced by open universiti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open universities. The study will help teachers in open universitie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o engage in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o as to better deal with the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faced b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Keywords: TPACK; high level TPACK development;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責任编辑:赵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