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儿子帆帆中班新学期开学后,老师反馈说:“再次来园,帆帆活泼好多,还滔滔不绝对老师讲在家过生日的故事。”
内向安静的帆帆变得活泼健谈,让老师们刮目相看。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内向不代表不会表达
帆帆很小的时候,见到生人就躲开,去早教班也不爱说话。朋友或者长辈总说:“这孩子,有点内向,要多出来锻炼锻炼。”
每當这个时候,当着孩子的面我总会极力维护帆帆:“我们帆帆是个专注、沉稳的小伙子,他只是在观察。”
大多数情况,我们往往更喜欢能说会道的人。这种价值观是“对外向性格的理想化”,这种理想化会让人觉得,如果你不能在人群中神采飞扬、活泼健谈、积极举手,你好像就有点问题了。
大家没有看到,安静的人善于倾听和观察,专注思考。有很多成功人士是内向性格的人,他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独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公众视野下表现自己。所以,内向不代表不会表达,父母不要总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用输入促进输出
要有足够的输入才能带动输出,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大量、持续的输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我每天晚上都会亲子共读绘本,帆帆4 周岁的时候,已经看了500 多本绘本了。
读了这么多绘本,帆帆愿意讲吗?
未必,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不愿意讲的,只偶尔蹦出几句看过的绘本情节。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化身超级戏精:“哎呀,我们帆帆会讲故事了。”
孩子从大人的评价和认可中,汲取到鼓励与信心,他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除了绘本阅读,另一种输入就是家庭的陪伴。这次帆帆跟老师讲过生日的事情,就是全家人想给帆帆充足的陪伴和关爱。我们一起布置生日背景墙,一起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天。
孩子被阅读和陪伴滋养的每个过程,都是他今后练就语言表达的宝贵素材。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给了帆帆接纳和爱,给了他信心和敢于说“不”的勇气,只需耐心等待,他终会发自内心地回应那些真诚有趣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