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我是一名在核工业研发设计战线上工作了22年的工程师。我用三个关键词讲述我心中的核工业。
第一个词是“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他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核工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从戈壁荒漠到深山峡谷,留下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足迹,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谱写了不朽的核工业精神颂歌。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重温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于敏等老一辈核工业人的铮铮誓言,依然那么令人激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因国家的一声召唤,他们便无怨无悔,走入“无人区”,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伴,为了家与国的承诺,用心血和智慧创造了“两弹一艇”历史成就。2021年,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他为祖国核动力事业“深潜”了一辈子。这一个个闪耀着精神光辉的名字,镌刻在中国核工业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用热血点燃生命之光,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核工业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第二个词是“火种”。“我们能够自己研制出‘两弹一艇’,为什么就不能自主研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这份“不甘”成为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火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几代核工业人青丝变白发,让这片全新的领域从筚路蓝缕到星光璀璨,打造出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作为华龙团队的一员,我见证了它的光荣与梦想,更亲历了艰辛与挫败。福岛核事故使已经努力研发了12年的CP1000核电技术不得不暂停,团队背水一战,瞄准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从“单层安全壳”到“双层安全壳”,创新性提出“能动+非能动”的理念,最终成就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扬名国际。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涉及上千个系统,仅设计图纸就数十万张,每更改一个数据,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可能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一轮分析计算,革命性突破背后是又一轮日復一日“坐冷板凳”。这些核工业人正是抱着心中的那份“不甘”,勇于突破舒适区,才成就了中国创造的新名片。
第三个词是“传承”。六十多载漫漫征途的背后,是核铸强国梦的理想与情怀,是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志气与骨气。核工业是一座“精神富矿”,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每一名核工业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庆祝建党百年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全国巡回宣讲,共宣讲50余场,3万多观众现场听讲,百万余人次观看直播。一名核工业新员工在看完宣讲后说,初识核工业,它带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充满着神秘感;再识核工业,它的容颜让人热泪盈眶,壮志满怀。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新一代核工业人将从党史、核工业发展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从精神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推动中国核事业的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作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