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文峰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最早应用于计算机领域,随着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被引入教育领域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深度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能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深度学习对推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且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1]。
在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的思想早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有所体现,该分类法将学问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类别,虽未明确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但在目标分类法中将对知识的了解、理解视为浅层学习;将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估视为深层学习[2]。直到20 世纪70年代,深度学习正式由美国的学者马顿和萨尔乔提出,他们依据学习者获取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分成深度水平加工和表面水平加工,创造性地阐述了深度学习及浅层学习的概念。2012年,美国研究委员会(简称NRC),将深度学习界定为培养知识迁移的过程,并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所应掌握的必备能力。深度学习这一概念经过一系列的演进,在教育领域中被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获得的经验,通过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的过程[3]。
在《体育深度学习概念框架的构建》中,王芦英和朱伟强强调在体育教育领域,学生应主动参与并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深入分析、总结、反馈,最终形成决策[4]。体育深度学习不仅是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在价值取向、学生情感、意志追求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断总结反思,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进一步促进知识整合与迁移,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与高校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相比,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相契合。
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为:其一,主动参与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向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进行练习后,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是进行体育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其二,多学科资源整合与知识迁移,通过一定量的学习后不断反思与总结,将不同学科相近领域的知识相互整合,如体育与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康复学、力学等多学科知识整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实现正向迁移,同时还要求能够在不同知识之间交叉应用;其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所谓批判性思维并非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全盘否定,也不是要求学习者钻牛角尖似的寻找问题,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获取的知识持有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对教师在讲授知识和传授运动技能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其目的是利用批判性思维寻找知识产生的原理,帮助与促进学习者真正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学习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其四,形成解决高难度问题的策略,教育就是教授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浅层学习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深入,只能解决少数且简单的问题,更多复杂困难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获取解决方法[5]。
深度学习是融态度、认知、行为于一体的学习过程,注重强调学习者要学会主动参与、整合迁移、批判思维。深度学习机制的发生也是众学者探讨的热点,该研究将对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路线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出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Jensen 等人在《深度学习的7 种有力策略》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深度学习路线,该路线包含7个步骤,目的是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6]。从教师角度看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层次。步骤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步骤路线图
深度学习路线的7个步骤如下。
步骤1:设计标准与课程。教师应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针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内聚学习顺序和学习特点,将相似或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有意义的教学单元。步骤2:预评估。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目标,并确定个人预期目标,以及预先了解学习者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步骤3: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安全有归属感的体育课堂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学习环境。步骤4: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激活学习者先期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形成联结。步骤5:获取新知识。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激励学生深度探究新知识,注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分享。步骤6:精细加工知识。精细加工四个领域分别是觉知、分析与综合、应用、同化。精细加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精细的加工意味着学习者根据所获取的知识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工。步骤7: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现实或潜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要始终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反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未能及时更新和优化教学路径,使学生无法接受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部分教师对深度学习这一理念理解得不够全面,导致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首先,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上来看,教学目标层次较低且过于形式化,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借鉴于同类别的课堂教学目标,致使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缺乏合理性。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已有的固化的教学认知导致深度学习偏离了最初的方向,部分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割裂或者在教学中用单一的认知目标代替多维的学习结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上类似问题,侧面反映出教师不清楚深度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需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师对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确立方面存在结构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旧知识衔接程度不高,导致新旧知识迁移与整合程度不充分。
深度学习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应用对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对于体育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存在偏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认为体育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必须是超负荷的大量的身体练习,这单一反复的额外练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递减趋势。还有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学习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成绩,此类学生往往掌握知识的程度较为狭隘,这与深度学习理念的要求相违背。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对高校体育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体育深度学习中,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体育深度学习中,虽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在查阅资料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多任务、浅层次读图情况明显存在,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教材内容的传授,缺少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线上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足,使得线上体育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学生体育深度学习无法实现。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不仅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路径的更新,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然而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部分高校现有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通常是沿用之前固有的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考核,导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评价人员无法对学生体育的深度学习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不利于体育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促进学生体育深度学习。
另外,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时无法对学生体育深度学习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覆盖,高校体育课堂评价指标往往是注重学生体育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结构的调整关注度不足,影响了学生体育深度学习的质量。最后高校课堂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仅注重对运动结果或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情感领域的培养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都不利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深度学习的推进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完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框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应及时推动体育课堂教学路径与教学理念的更新,加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实现体育深度学习理念与课堂教学交互融合。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励学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打破原有认知。此外,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学习与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首先,深度学习理念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是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完善三维目标,为学生课前预习与体育深度学习提供明确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目标指向,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深度学习不是着眼于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而是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基本思想与学习方法,要结合学习内容来进行体育核心素养教学。
其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享受乐趣、体验成功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价值,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发展内在动力。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直接兴趣转化成较为持久的间接兴趣,把培养持久的运动兴趣作为体育深度学习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体育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是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个体的期望、知识经验和内在驱动力等,同时深度学习也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共同实现期望目标。为了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深度学习,首先要在体育深度学习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应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总结,不断提升在不同学习情境下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提升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体育知识结构的完善。其次,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并产生正向迁移,提升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习。最后,要明确高校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更需要拓展知识面,广泛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与丰富知识,增加体育相关知识储备。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推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势必要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不断获取最前沿领域的知识信息,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在线学习,并帮助梳理碎片化知识,强化知识间的正迁移,对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批判与整合。为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未掌握的知识与动作;线下针对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框架,深化了解知识重难点,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针对复杂、难度高、不易分解的动作,可以将VR等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知识结构。
体育深度学习的实现不仅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路径有较高的要求,还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挑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须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指标,把深度学习理念与高校体育课堂评价指标相结合,积极听取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深度学习的引入促进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深度学习情况,获得反馈,及时了解体育深度学习是否偏离目标,是否需要教师进行干预。结果性评价可用于一套动作学习后或期末结束时,利用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树立正确目标导向。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复杂的认知过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需要多方面参与和支持的。教育工作者应从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生成机制等方面深刻理解,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碎片化知识梳理与整合,通过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深度学习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