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2022-02-27 20:05庞博南宁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庞博 南宁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将多种媒介元素充分融合,改变媒介运作模式,让用户选择更加多样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时政新闻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方向,不仅是一个国家政策导向、宣传方针的反映[1],也是影响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中,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吸引更多受众去阅读时政新闻报道,是各新闻单位在新闻业务革新中的重中之重。

一、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概况

融媒体是以新媒介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媒介载体,利用广播、电视、纸媒的优势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传播模式。融媒体时代,新闻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单一的采编方式,而是新老媒体合并使双方资源互通,改变了传统新闻的运作模式。但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官方信息,囿于长久以来的刻板定位,在应对来势汹汹的媒体融合大势时虽然作出了一定探索,但整体传播模式并未产生根本转变。

新闻环境的变革使传统时政新闻的报道受关注程度越来越低,无法与网络开放环境下的信息内容争夺受众[2]。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主流媒体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是传统媒体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时政新闻也顺应时代潮流,在融媒体时代不断转型。

二、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时政新闻创新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要求

为了整合媒介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国家在运行机制、执行措施、人才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进媒体融合指明方向并提供物质支持。从2015年3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推动”“融合”到“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新方向。

时政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报道,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国家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及时精准的报道,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却难以焕发新的生机,在人力、财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时政新闻的老办法已经实行不下去了,时政新闻报道需要生机与活力,如果时政新闻不能与国家的政治方向相结合,那么将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时政新闻应该遵循国家政策的要求,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使得网络环境更加清朗,社会舆论积极向上,有利于提高时政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二)媒介技术的推动

时政新闻作为党和政府发表言论的重要手段,不能失去主动权,面对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否在互联网上更响亮,在受众心里更深刻[3],是检验时政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面。并且网络环境呈现碎片化传播信息的方式,容易导致对新闻内容不准确的解读,因此时政新闻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要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为构建融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格局奠定基础,积极采用新媒介技术走改革之路,才能获得受众关注,起到“强心针”的作用。

(三)舆论环境的改变

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思想,时至今日也未曾过时,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层出不穷,社会舆论环境出现各种冲突与矛盾。时政新闻需要深入舆论阵地,承担引导舆论的责任。要求主流媒体要根据新媒介特性对时政新闻重新定位,创新报道形式,使其在内容上契合网络环境的要求,这样才能强化正能量的主流地位,扩充传播边界,引导大众形成正确认识。

(四)受众习惯的影响

传统主流媒体时政新闻忽视受众所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是把冗长的领导讲话进行罗列,其次不能挖掘新闻背后的有用信息,难以系统地看问题,使得时政新闻枯燥乏味,难以与受众建立沟通桥梁。融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如地选择信息,因此主流媒体要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换位思考,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4]。总之,融媒体时代无疑给受众阅读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紧跟步伐,为日后持续发展提出应对之策。

三、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时政新闻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主流媒体传播力减弱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传统媒体传播力受到地域、交通等空间因素的限制。过去,人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知晓天下;如今,人们通过电脑、手机来搜索世界。单一的传播渠道无法及时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主流媒体内容传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除了传播渠道问题,内容陈旧也是当前主流媒体时政新闻面临的又一难题。时政新闻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主要以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领导的讲话为基本内容,缺乏亮点,报道模式化。由于主流媒体不再占据新闻报道的优势位置,同一新闻内容可以在多种客户端发布,大量受众因此流失。“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丰富,受传双方互动频繁,受众不再轻易接收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内容,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二)传播内容单一

在我国,传统主流媒体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致使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过于严肃、保守,切入点往往生硬,导语、主题内容模式化,导致内容千篇一律。稿件中官话、套话的简单堆砌,影响了报道质量,而且过分地强调领导的讲话,貌似传递很多信息,但受众想要了解新闻的主旨、层次关系,却不是很容易。其次,时政新闻主要报道对象为会议或者领导活动,场景比较单一,缺少镜头语言,新闻采访的记者也惯用“播音腔”,很难与受众拉近距离。时政新闻呈现方式也相对落后,时效性远远不及新媒体。时政新闻具有很高的政治性,因此主流媒体为了规避风险,要求内容、形式必须规范化,但也因此导致编辑方式过于单一。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更吸引受众,单一的节目定位会导致受众的流失。

(三)人才技术难以同步

罗伯特·洛根认为,当前处于“互动式数字媒介或新媒介时代”,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媒介领域进行广泛应用,从而打破了媒介传播的阻隔,形成了“万物互联”的新型传播格局。在智媒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等为新闻采集和制作提供便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格局,但同时也给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传统时政新闻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字、视频等进行可视化传播,面对媒介融合技术的优势,新闻工作者的不足已显现出来。目前,相当数量的时政新闻从业者融合观念不强,传统的新闻生产理念依然是主流,记者往往只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采访报道,依靠编辑进行深加工,在技术领域有所欠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要求记者不仅会听会写,承担摄像、编辑等工作,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介技术和跨媒体编辑能力。目前,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在技术领域还没有完成转变,多样性技能比较薄弱。

四、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的优化创新

(一)创新报道方式,促进多元发展

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形式越发多样化,新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促进多元化发展。

通过VR、H5等方式改变报道的呈现形式。主流媒体运用前沿技术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比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报道是权威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展示。2021年7月1日上午全国亿万观众通过移动客户端、电视等多种方式观看高清直播,大会采用了最先进的5G+4K超高清直播技术,做到了实时快速传递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同时,通过VR、AR、4k等技术现场穿越,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带给观众现场真切体验。《太空的见证》通过卫星技术从空天视角来表现中国脱贫攻坚;《“新立方”演播室异地同屏报道》通过5G、MR等技术,打造“裸眼3D”面对面交流,仿佛把现场搬到了演播室;《体验中国速度:揭秘“复兴号”的诞生》通过全景VR视频,三维空间展示高铁制造过程。这些代表性案例有助于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借鉴,探索与新媒体从“加”到“融”的过程,设计观众喜爱的新闻表达方式。

截至当前,两个账号的粉丝数量已超越 1.7 亿。《人民日报》在短视频行业领域逐渐革新,经历从点到面、从单点探究到体系进步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不断寻求媒介整合之路。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既能够吸引受众,也能够与受众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受众想法。多元化的报道方式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对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打通平台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广电转型刻不容缓。时政新闻影响巨大,在国内外政治形势到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很大作用。因此时政新闻应紧跟时代发展,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渠道,建设全方位媒体矩阵,增强信息内容沟通渠道。同时时政新闻应积极与融媒体合作,优化资源整合,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得到提升。现有的头部传媒集团的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是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央厨房”主要由一线记者采写重大的新闻信息,后方编辑进行内容的加工处理,然后由新媒体平台进行多渠道传播,多家媒体充分利用各自的新媒体平台全面报道,配以文字、图片、视音频同步播出,形成了“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的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

时政新闻在生产模式上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将采集的新闻内容实现最大化的运用,使县级媒体与中央级媒体节目制作水平差距缩小,增强县级媒体的信息传播水平。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打破了平台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时政新闻传播向全新的趋势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继续整合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发布新闻产品,不断搭建新的交流平台,拓展资源共享的新方式。

(三)优化节目内容,加强与受众互动

时政报道是我国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报道原则,坚持用融媒体的思维正面宣传,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这就要求时政新闻要从多方面优化节目内容。

首先,时政新闻面向广泛受众传达政策思想,融媒体时代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信息,但受众文化素质不同,为了使时政报道内容易于接受,可以采用民生化表达方式,运用小切入点的报道角度做出大文章,注入人物、事件情节等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时政新闻的热点话题,改变受众对传统时政报道严肃刻板的印象,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同心战“疫”》,从武汉故事、湖北故事到中国故事,从小处着点进行场景叙事,回顾伟大祖国在抗击疫情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力量,能够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其次,时政新闻还需要改进语言风格,使语言更加的接地气,改变传统新闻联播那样过于生硬的播报方式,参考“主播说联播”的形式,用亲民的口吻,不时夹杂着的网络热词,拉进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随着融媒体的发展,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比较熟悉的语言风格,时政新闻有必要选用网络词汇进行表达,与受众更好地沟通。

(四)提高人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时政新闻记者作为媒体行业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主体作用,主流媒体的时政新闻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保持影响,就必须重视人才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新闻从业者要不断革新工作思维模式,吸纳掌握新媒体技术,努力成为全媒体复合型的新闻人才。

时政新闻领域从业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着眼未来,围绕国家发展脉搏,创新新闻写作模式。受新技术浪潮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闻写作正在结合,时政新闻从业人员也应在新闻传播领域恰当引入机器人写作模式,通过快速抓取数据信息推出时效性更强的报道。在吸纳新技术的同时,记者也要加强人机协作,发挥各自优势。

五、结语

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渠道、内容呈现方式,主流媒体也要因势而变,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时政新闻担负着传递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任,主流媒体要打造适合时政新闻报道发声的平台,在当前新闻实践中,坚持内容为王,探索传统媒体数字化呈现方式,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技术驱动谋求传播格新局。在当前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中,时政新闻在加强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也要继续守正创新,谋求自身的健康发展,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成为沟通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时政
时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路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