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熹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
电视专题片的内容主要以纪实为主,包括当下以及过去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等多个方面,内容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电视专题片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优质的电视专题片背后是各项工序的反复加工考量,通过剪辑、拍摄、配音的不断调整达到最佳视听效果。在题材选定方面不仅需要考虑拍摄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考虑受众需求,对拍摄内容进行构思与编撰,对内容进行拟定,还需要对画面音频进行调整。要确保电视制作片制作效果的整体提升,需要从各项具体工作内容入手,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1]。专题片不同于其他纪录片,它不仅能很好地诠释拍摄中的各个拍摄视角,充分整合每位摄影师的感受,还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灵活,让每位观众感同身受,置身于剧情之中。
电视专题片的分类从风格上分为纪实性专题片、写意型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从内容上分为城市形象专题片、企业形象专题片和产品形象专题片;从文体上分为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
摄像记者是进入到第一现场的新闻报道人员,往往是新闻的第一线亲历者和记录着,需要通过自己的摄影设备来拍摄对象物体的形态、体积、神韵、质感、动作等方面,传递到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可以在电视前感受到新闻现场。因此,摄像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很多人对于新闻摄像的重视度不足,电视新闻摄像水平的影响较大,严重影响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摄像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让其保持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摄像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我们深入分析电视新闻摄像的特点,合理使用摄像技术,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
电视新闻摄像也是采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按照新闻工作原则开展摄像工作,需要满足真实性和即时性的要求。新闻摄像的真实性需要保证拍摄对象真实客观存在,不会有随意捏造或者篡改事实等情况。即时性是新闻摄像是在现场进行的,达到实时传播的要求。只有完全满足真实性和即时性要求时,才会让观众对于新闻内容有强烈的感触,也会增强观众的参与感[2]。
电视新闻摄像对于现场进行形象报道,要根据造型的要求,通过空间、时间等方式给电视机的观众带来一定的视听感受。在此过程中,新闻摄像与艺术摄像之间有着很重要的差异。艺术摄像是由作者通过艺术构思、形象塑造等理念进行拍摄,其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让作品有较强的艺术性展现出来,而新闻摄像则恰恰相反,需要体现出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不会掺杂个人情感,以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和素质要求开展摄像工作。在2020年笔者前往南苏丹拍摄《为和平而来》这个专题片里,通过实景拍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枪实弹的维和战场,好让观众能真实地感受维和官兵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背景。
在拍摄电视新闻专题片中,要有一个全面的脚本科学引导拍摄,因为脚本的具体撰写水平对真实拍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拍摄的实际效果。但是,从当前专题片的实际拍摄情况来说,其脚本质量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创作的脚本对拍摄工作缺少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拍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合理的事前预防与判断。如果出现了突发状况,其拍摄也将遭受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电视专题片的脚本对拍摄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这种专题片和电视作品并不是一回事,但是画面的美学价值却与影视作品并无差别。但是,就现有的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来说,他们对画面的重视并不明显。此外,很多制作人都认为,单纯地将基本的新闻事件介绍清楚就达成目的了。至于画面是否具有美观效果,并不是件重要的事情。根据这一认识,电视新闻专题片在美感方面并不理想。而这一效果并不完善,是因为电视观众在看电视新闻中没有感受到美。因此,画面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它。
电视新闻属于先进的媒体形式,其将声像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利用连续衔接的图像可以充分地表达所有新闻内容,所以摄像记者应该掌握先进的摄像知识,熟练使用摄像技巧,通过镜头捕捉到新闻图像,然后经过后期处理进行声像、内容的重新选择,制作成为声文并茂的电视新闻画面,让观众可以真实、客观的了解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虽然这个过程看似相对简单,但事实上,对新闻摄像记者的素质和水平要求很高,要保证摄像记者掌握足够的摄像技术和技巧,运用多种摄像方式,才能更好地制作出高水平的电视新闻节目。
稳主要是指在拍摄新闻画面时,要保持稳定性和适度性,任何拍摄操作都要符合稳定标准,这是对于摄影记者的基础要求,也是综合素质方面的体现。任何的电视画面在播放时都要求画面的稳定,除了一些手机等非专业设备拍摄的画面外。如果电视新闻报道时,出现画面抖动、颤动等情况,导致影像的质量难以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不足,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变差。
移主要是在拍摄过程中移动相机位置和更换镜头,这需要摄像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技术,这样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画面质量满足要求。机位移动、镜头变换是新闻节目拍摄的重要工作,让观众将注意力停留在电视新闻画面上。一般来说,通过“移”的方式让电视画面可以放大、纵深变化等,尤其是复杂的画面也能够展现出来,这种情况下,让镜头的移动效果得到提升,画面连接性能较好,也能够创造出大气的画面场景[3]。
摄像过程中的构图是从整体画面的角度把握画面质量,让观众的观赏性得到提升。虽然很多观众都不具备专业的摄像技术,认为电视新闻属于娱乐的方式,很难从专业角度分析拍摄。但是从专业角度分析,应该重视画面质量与容量的控制,以保证电视新闻的画面质量合格,发挥出电视新闻创作的作用。构图就是要让电视新闻画面具备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突出新闻节目的主题。较之其他方面的电视节目构图来说,电视新闻构图有着独特的特点,画面尽量简洁,要突出编导的意图和目的。在任何电视新闻画面播放时,尽量突出一个主题,反映出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演变的全过程,以更好地提高新闻播放质量。
观众要掌握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因此摄像记者在拍摄时要快速掌握新闻的重要内容,抓拍实际画面。真实画面中还应体现场景的氛围。当摄像记者进入现场拍摄时,确保画面的质量符合要求,充分展示画面的真实感,突出新闻主体。新闻记者进入新闻现场后,要从新闻内容的内容出发,以更好地展现出新闻主体,让观众充分了解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还要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创造出不同的画面结构,例如平视、俯视等拍摄角度的运用,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在湖南卫视专题片《为和平而来》第一集《直面生死》中采用了大量的航拍、仰拍、平拍、俯拍等角度进行拍摄。
新闻现场拍摄的过程中,画面特写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特写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特性。要确保画面的质量合格,应该重视抓拍技巧的使用。在人物特写拍摄中,距离以3-5米左右为最好,因为这种距离不会产生很强的紧张感,让镜头之下的人、物显得更加自然,画面表现力也更强。全景画面拍摄时,应该做好各项拍摄内容确定,保持和主题紧密的联系,让构图效果得到提升。在专题片《为和平而来》第一集中,在拍摄维护官兵时,多次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给官兵的脸来张速写,让观众通过他脸上的面部表情,感受到了当时紧急情况下严肃又紧张的氛围,以及在面对战争时果敢、无畏的人物性格。
(1)进入到新闻现场之前,应做好一切准备。摄像工作人员在邻近新闻人物或者新闻现场前,通过抓拍的方式可以获取感人的瞬间影像。新闻现场是不固定的,所以突发情况的发生较为常见,深入现场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好一切准备,促进拍摄质量水平的提升。从实际情况分析,新闻素材的拍摄要更为细致、丰富,以便增加信息量,防止在后期制作时存在素材不足等情况。
(2)合适的设置摄像机位置,保证画面要素科学合理,让景别变化比较丰富,镜头内容完整性好,拍摄角度较多,可以选择使用平拍、仰拍、俯拍、顶拍、航拍等多种角度进行拍摄,让拍摄对象得以更好表现。比如说航拍,以特殊的空中角度对地面景物进行多点拍摄,视野开阔,给人强烈的震撼感。
(3)随时观察和掌握人物、事件的细节,通过镜头推、拉、特写拍摄等,让拍摄细节水平更高,提高拍摄效果和水平。
(4)尽量减少空镜头、废镜头,提高镜头利用率。电视镜头要达到可视化的要求,体现出真实情感,发挥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提高电视新闻制作水平。
(5)运用光线的造型效果。光是摄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物体形状、天气变化等都是通过光线表现出来。拍摄中我们应尽力用好光线表现画面。常见光线有顺光、侧光、逆光等。顺光是一种最平常的拍摄光,利用好顺光可展现景物立体感和事件发生的现场感;侧光能使画面明暗层次分明,现场感强;逆光是勾勒外景轮廓的光线,渲染一种气氛,丰富活跃画面造型。我们平时多用顺光或侧光下拍摄,如拍摄建筑物,具体细节和立体感有助于事件的表现。
电视新闻专题摄像应该突出个性化的特点,虽然电视新闻摄像面对的对象属于客观存在的,摄像人员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专业方面开展摄像,但是也要融入个性化的操作,让新闻专题节目的表现更具个性化,展现出不同的效果。较之其他的电视节目对比来说,电视新闻摄像的规律是非常独特的,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水平,摄像记者应该认真落实这一规律,具备突出个性化的能力与水平,选择高质量的内容、合理开展构图设计、使用先进画面处理技巧和语言,让画面更具观赏性。
比如,在电视新闻的构图中,一定要反映出摄像记者的想象力。若摄像记者有比较高的想象力,则可以让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有一定的创造力,镜头也比较优化。为了能够达到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应处处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有很强的艺术感知和理解能力,促进艺术专业素养和水平的提升。从这个方面出发,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是要以实际情况发挥出自己的想象,让电视新闻的画面在光线、线条、色调等各个方面有效的组合,各种元素合理搭配和使用,让画面更有质感。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拍摄中,无剪辑拍摄是一种很好的拍摄手段和方法。要想让摄像记者具备这种拍摄意识,摄像记者拍摄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拍摄时要注意镜头处理等操作,掌握一定的摄像技巧和能力。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无剪辑拍摄的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除了摄像记者要掌握足够的技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热爱,在工作中投入较高的热情。
电视新闻专题摄像记者进入到新闻现场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计划,在进入到现场后,要结合现场拍摄的需要,合理调整拍摄顺序。如果接到突发事件的信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摄像人员往往准备不够充足,但是在进入到现场之后,应该立即明确新闻内容的关键点,不能在现场胡乱拍摄,要保证镜头的稳定,提高画面质量。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拍摄过程中,镜头处理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对于无剪辑能力方面的需求较大,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理镜头,画面质量就难以保障,新闻报道质量更是无从谈起。为了能够使得新闻拍摄镜头处理的效果和质量,一是加强画面质量管理,二是保证画面合理衔接利用,三是保证光线、线条合理的使用,四是做好过度画面的处理等。镜头处理有着一定复杂性,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镜头处理结束后,摄像人员和编辑要提高画面质量,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及时做出改进,比如补拍等。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熟练的技术与技巧才能胜任工作,所以需要逐步的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摄像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掌握先进的拍摄技术,这是提高拍摄水平的关键。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专题摄像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摄像技巧,在进入到现场之后,立即进行摄像操作,抓住新闻的关键点,提高画面质量,给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节目,也会促进新闻传播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