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路径反思

2022-02-27 20:05周荣塘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时代

周荣塘 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带动了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记者不能继续遵循过去老一套的做法。一方面,新闻记者要以不变应万变,利用以往积攒下来的工作经验,应对新的变化;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也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认真研究融媒体带来的变化趋势,积极转型,用新的工作方式,主动适应和把握未来的新闻传播发展趋势。

一、融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特点及变化

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必然会带来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的新闻记者工作逻辑面临终结,这便需要电视新闻记者进行更多的创新与探索。只有深入创新,才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得以生存,取得可持续发展。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积极探索更具创新色彩的工作方法,不过,在探索之前电视新闻记者也应该认真研究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变化。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够找出更合理的转型路径。

(一)创新成为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路径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工作时通常会有一套相对固定化的工作方式,比如从新闻采集到新闻制作再到新闻传播,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步骤,只要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可以为大众提供他们需要的新闻产品。但是在融媒体背景之下,这种老一套的传播范式基本上不会出现在今天的工作环境之中。无论是背包记者的出现,还是专业化、数字化传播,现实的影响都要求今天的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应对各种新的环境和新的情况,树立创新精神,不同的新闻产品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已经成为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新闻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必须把创新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1]。

(二)电视新闻传播环境发生显著的改变

电视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今天的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是数字化的社会传播环境,尽管定时新闻还是会照常在传统媒体渠道上传播,但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会通过新媒体渠道实现实时在线传播,甚至是很多新闻产品仅在新媒体渠道上传播开来,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新闻才会采集,并且进行二次制作。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应该有足够灵活的工作能力,不仅可以根据原有的工作模式生产电视新闻产品,还可以根据全新的技术,制作各式各样的新闻。比如5G时代,传感器设备可以把人们的很多信息转换成新闻产品,新闻内容会更加丰富,生产成本也相对低廉,这一点在未来的新闻产品生产中会被广泛应用,值得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关注。

(三)电视新闻传播面临全新的权力机制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脱不了关系,所以,开展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过程中,记者应该科学认识互联网的基本逻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逻辑,构成连接的基础性资源其实就是关系资源。传播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动起更大范围的关系资源就决定了传播者本身的影响力有多大。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是专业能力赋权的模式,记者拥有新闻生产的能力,记者在新闻生产中就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权力越来越小,反而是网友大众的权力越来越大。这是权力机制发生了改变。关系赋权,让他们在新闻传播工作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面对这种变化,新闻记者应该整合更多资源、更多技术,满足普罗大众的新闻信息需求,这也是融媒体本身的预设目标。

(四)电视新闻传播者从专业化到大众化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是专业化的媒体人,制作经营产品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必须由专业记者亲力亲为。但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进入了融媒体时代,新的技术涌现出来,而电视新闻传播者也逐渐从专业化走向了大众化。融媒体时代下,任何一位网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记者,而真正的电视新闻记者区别于这些网民记者的标志就在于我们的专业性,不仅要把握住以书写文字为主的新闻产品制作方法,更要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视频语言叙事方法,以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降低人们接收信息的门槛。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更应该关注短视频的主流影响力,加强运用和提升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

二、基于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路径反思

(一)积极利用媒体渠道,加强新闻采集

新闻采集是电视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也是最典型的职责之一。在长期的新闻采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多一手资源,写出独家新闻,可能需要记者多地走访。不过,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新闻记者要创新工作路径,就应该把握这些变化,并且研究更加有效的工作方式。

例如:访问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采访类型。无论是传统媒体背景下,还是融媒体时代下,都经常采用访问的方式获取信息,记者和被访问的对象互相知道彼此身份,双向交流信息这种方式比较可靠,也更能得到独家信息。而融媒体背景下,面对面的访问越来越少,反而是线上访问越来越多,一方面,这样的访问形式可以杜绝很多问题,比如访问对象因为个人行程原因无法接受访问;另一方面,由于有技术支持与帮助,线上访问大部分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线下访问一样的效果,值得记者研究。比如神舟十三号任务中,高健担任地面总调度组长接受人民日报访问时,其所在的团队有九名成员不能全部到场,于是人民日报就采用线上访问的方式,这种访问方式几乎不会影响最终的访问效果,也更方便录制画面,十分便捷。

再比如,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加强新闻采集,融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已成为记者目前最为倚重的检索目标,很多电视台报道的新闻事件都是先走红于网络,然后才发展为电视新闻的。比如一些社会性的事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网络上先发酵了一段时间,受到网友和新闻记者的关注之后,进而成了电视新闻。今年(2022年)7月13日,有人在抖音里发布贵州一地小女孩身悬室外电线上,众人举桌子搭人梯成功救下小孩的短视频,视频广泛转发并迅速在网上走红,赢得网友纷纷点赞,但网友仍然对新闻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不大了解。7月15日,贵州卫视《贵州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记者找到了事发时的现场目击者,由他们向观众讲述当时的情景,同时还找到了现场救人者原来是一名塔吊师傅,用分屏来一边呈现他的工作状态,一边让他来讲述事发时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新闻采集和生产方式也越来越普遍,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新闻生产能力,更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从复杂的网络空间中找到适合报到且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加以包装,成为新闻产品。

(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树立媒体意识

电视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融媒体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3]。所以,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树立企业更为宏观的新闻理念,明确融媒体的特点就是共融共生,灵活运用多种技术,多种渠道搜集新闻信息,用更端正的态度面对新闻记者的工作,将会给自己的记者生涯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产品通过打破传统媒体的物理边界,进一步打破了信息传播的边界,通过打破传播节点,又进一步打破了生产与消费的边界,这使得网络新媒体产品成了一种实时存在并且能够进入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界面,新媒体用户在不同产品之间流动和游走的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也被赋予了一定的价值。借助这种理论,电视新闻记者就应该明白,其实今天的电视新闻也在和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化产品争夺受众,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树立起更加严谨的媒体意识,用更专业的态度与网络上鱼龙混杂的新闻产品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抓取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所谓的专业媒体意识,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把真实、客观和公正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认真的态度正确对待每一则新闻,只有这种态度,才能够让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走得长远。相较于网络上的标题党,为了博眼球,刻意夸大甚至扭曲新闻事实。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一定不能盲目模仿,而应该用警醒的眼光看待这种现象。二是秉持专业的媒体意识。记者要不断立足新闻内容,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新闻的质量。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一支麦克风,为了追求更快的新闻生产速度,甚至有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会随意编撰新闻,或者制造一些粗制滥造的所谓新闻,专业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利用好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坚持质量第一,而不能与这种低俗的网络信息传播风气同流合污。这是融媒体时代,每一位新闻记者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也是值得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完善新闻管理机制,培养优秀记者

新闻管理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融媒体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电视台想要抓住机遇,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空间中收获更加稳定的受众群,就应该持续完善新闻管理机制,为电视台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视台工作的有序开展[4]。

例如:尽管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的工作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模式化去界定,但是仍然有一些常规的工作流程需要注意。比如,必须严格规定好版权的利益问题,早在很多年前《纽约时报》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就已经在探索新闻出处溯源的问题。今天县级融媒体中心想要搜集更丰富的信息充实新闻内容,获取更广泛的受众,也应该持续关注这个问题。

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一直呈现着去中心化的趋势,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往往还坚持着中心本位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应当尽快得到改变,开放新闻投稿渠道,鼓励当地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甚至是新闻素材和新闻成品,从而不断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电视新闻节目内容。这要比电视新闻记者四处搜集信息要快速且有用得多。

除去以上基本的新闻管理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想要吸纳更多的人才,为受众提供更具报道价值的新闻,收获更广泛的受众,提高受众的新闻认可度和依赖性,必须激发记者的积极性,让更多人才加大研究力度,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可以通过加强福利保障吸纳人才,也可以设计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比如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先接受培训,由电视新闻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人”带领“新人”开展新闻采集业务实操,带着他们慢慢地走完整个新闻生产流程,让这些“新人”电视新闻生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这样,记者也会更加适应融媒体背景下的工作方式。融媒体背景之下,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会涌现在工作过程之中,比如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之初,一些记者并没有接触过无人机这种设备,但由于最近几年无人机却成了采集新闻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几乎每一次生产新闻内容都需要运用无人机面对这种新进的设备和技术,融媒体中心也应该加大研究力度,鼓励更多新闻记者特别是电视新闻记者学会使用无人机进行摄影摄像。最好做到能用尽用,让所有采编人员都能够自主使用,制作更多优质的新闻节目。

(四)培育个性化记者,优化新闻生产

融媒体背景下塑造记者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是提升县级媒体权威和加强内容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这与网络媒体中打造关键意见领袖的做法比较相似,目前很多主流媒体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真人记者和虚拟记者两种类型。

例如:央视就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人格魅力和粉丝基础的新闻记者,诸如王冰冰等,在很多关键的新闻采访中,都有记者出现在镜头里,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新闻事件,其实媒体就是利用记者本人的人格魅力来提升新闻本身的传播效果,利用记者本人的粉丝基础为媒体做推广。在虚拟主播方面,新华社就打造了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新小浩,虽然是利用AI技术制造的虚拟人,但是在模仿人的语气和神态方面,几乎都做到了与真人一模一样。相较于真人记者,这种虚拟主播不仅节省人力成本,也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新闻传播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个人的失误而导致误报、错报现象的出现。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培养一批优秀人才,而电视新闻记者也应该勉励自己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处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时期,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主动转型,才能融入新环境,满足岗位要求,更好地做好电视新闻报道工作。在当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发展,需要及时改变记者的传统观念,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和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制定和采取有效策略,提升记者个人和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吸引粉丝和扩大受众群体,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传播提供助力。

三、总结

时代风云变幻,针对当前电视新闻发展的困境,电视人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要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电视新闻融媒新路径,以信息内容为根本,在原有形式基础上,不断丰富新闻内容,不断改进传播方式,开展多方位立体化传播,以展现电视新闻在信息时代中无可比拟、不可取代的独特表达形式,开创适合当下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时代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